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听孙老师《让生命升值》报告有感

听孙老师《让生命升值》报告有感

听孙老师《让生命升值》报告有感

  听孙老师《让生命升值》报告有感

  上周六我十分荣幸地听了孙明霞老师的《让生命升值》的报告,感受颇多,收获颇丰。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孙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质朴。外表质朴,语言质朴,报告的内容也质朴。早已习惯了专家们高深的理论,华丽的辞藻,还有艰涩难懂的人生哲理,然而孙老师的质朴带给了我一丝清新,一片真诚,一份善良,还有久违的感动,让我迷茫的心多了一份坚定,少了一份动摇。

  孙老师的报告条理清晰,易于接受、理解。我认为她上午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摆正心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二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三是教师应该养成记教育随笔的习惯。下午跟我们交流的是她在28年的教育之路上用心经营的点点滴滴。

  听了孙老师的报告,我明白了很多。

  有工作就是一种幸福。因为有工作才能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有工作的人是美丽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如果感到自己的工作不如意,就要正确积极地去面对,去分析,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发牢骚。不要太看重荣誉,荣誉只是一道不经意的风景,不可刻意追求;作为社会的一员,应积极面对社会中的问题,与其抱怨不如积极行动;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如愿,那就做一个自测:你需要的是一份糊口的职业还是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如果除了教师职业之外,你别的都不行,那就安心当好教师吧。孙老师的这些话恰恰道出了许多心烦意乱的老师的心声。我想,肯定有很多教师坐在听众席上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最让我心灵颤动的是孙老师转了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的一句话: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虽然孙老师没花太多时间分析这句话,但是这句话从听报告那天起,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时刻鞭策着我,指引着我,成为我工作中的启明星。通过听孙老师的报告,我对良师的理解是这样的:良师一定是知识渊博的老师,不仅仅指学科知识;良师一定是对学生身心关爱的、时刻不忘给孩子鼓励的老师;良师不一定是给学生知识最多却使学生感到温暖感到敬佩影响学生一生的老师......既然我懂得了孙老师的这些话,那我就应该努力向一名良师靠近......

  孙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成长,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样就要求我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策略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开阔视野,验证或修订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习惯于反思,把每一次的反思、随想记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过滤掉工作中、生活中的悲伤、苦痛、艰涩,就会让心灵自由飞翔,反思还会反省自己的过去,预见未来,也能通过文字去结识网络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发现自我,树立自尊自信......

  孙老师走过了28年的教育之路。一路上有风雨、有迷茫、有收获、有感慨。我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为她和她学生的故事一次次流下激动的泪。那个出车祸的女孩,如豆蔻的年华,如待放的花蕾,却被无情的车祸夺去健康,是孙老师作为一名良师的魅力拯救了女孩脆弱的心,这个女孩的坚强来自于孙老师的关爱和她的生物课,孙老师把单调的生物课上成了情感丰富的生命课(我是这么理解的),她使每一个学生明白:生命是可贵的,不能随便践踏或放弃。

  孙老师的28年教育生涯和我们每一个人是相似的又是有区别的,我们虽然很难像孙老师那样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成就的专家,但我会在她的引导下向泰山顶峰攀登,至少成为一名良师。

编辑:wwW.234fw.Com

篇2:读《青铜葵花》有感

  读《青铜葵花》有感

  我读过许多书籍,却从没有读到过像《青铜葵花》这样的一本书。那感人的故事情节,连一头牛都足以使你流下眼泪。

  这文中的“青铜葵花”指的是一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妹.哥哥青铜是一个生长在农村,语言有障碍的人,妹妹葵花却是一个聪明伶俐,但却父母早亡的七岁小姑娘.就是这样的一对兄妹,和他们的父母,奶奶以及他们家的一头牛,发生了许多令人落泪的故事。我读这本书,流了三次眼泪。

  第一次是因为青铜,在青铜家,没有收养葵花之前,他的父母把家里的鸡下的一只只鸡蛋,从河里抓到的一条条鱼,奶奶种的一篮篮蔬菜,都卖掉了,才换来了只够青铜一个人上聋哑学校的费用。可恰恰葵花也到了上学的年龄,青铜的父母决定让葵花去上学,不过葵花想让哥哥去上学,但青铜却用手势说自己是哑巴,上不上学无所谓。最后,青铜决定用一种游戏来决定谁去上学--把两片不同颜色的银杏放到瓦罐中,谁摸到红色的谁就去上学。大家都让葵花先摸,青铜朝爸爸妈妈偷偷使了个手势,表示“万无一失”。果然,葵花先摸到了红色的银杏,青铜虽然是那么想到学校读书,可是还是把机会给了葵花。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而下。

  第二次是因为葵花。当奶奶一病不起的时候,葵花决定到江南,去捡银杏卖钱给奶奶治病。虽然这是一个仅有七岁的小姑娘,但却有这样的愿望,我又落下了眼泪。

  第三次是因为奶奶。她为了节省一口饭,给葵花和青铜做棉衣,一个人去东海为人家采棉花,想赚点钱或棉花。没想到回来的时候,却已经重病在身。青铜和葵花都为奶奶落泪,奶奶却微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我没生病,只是老了。”奶奶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病魔,安详的去世了。

  书中的每个人都拥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读过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学会快乐地面对痛苦,把每一次的痛苦当做一次磨练,在痛苦中,产生爱的火花!

篇3:学校骨干教师听课有感

  学校骨干教师听课有感

  近期学校开展骨干教师讲课活动,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校,就能听到全市最优秀语文教师课的机会,虽然这样连上课带听课连轴转很辛苦,但还是觉得很知足,因为收获的太多了。

  秦老师这节课闪光点很多,我觉得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1)整堂课主线清晰,脉络分明,始终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像残疾青年、碧云、父亲这些普通人的美好心灵。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递进的作用。

  (2)秦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如秦老师在讲“那匹马其实是不存在的”但是文中的我却相信那匹马的存在,作者是怎样让其相信的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学生找到了“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咱家的马正缺马草”等让学生自然的感受到残疾青年的善解人意。

  (3)听这堂课不能不为文中那些普通人美好的心灵所感动,也不能不为秦老师这种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语文教学中育人的精神所折服。在分析到父亲这个赞同我读书,但他知道残疾青年生活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的形象时,及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让学生理解即使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重,那也是饱含着深深的爱意,相信对于正处于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引起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4)秦老师善于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如在讲到残疾青年为了防止真相暴露,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来威胁“我”。这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也相信了这匹马真的存在,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秦老师用她一贯的循循善诱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5)秦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用心读文之后,把学生自己置身文本,如“我”给残疾青年送马草后,每天都会想些什么?此时学生头脑里都是些美好的画面,但当“我”走进了他家的后院,却看到了......想象一下子把学生拉回到了现实,谎言破灭了,当学生看到“枯蔫焦黄”时,话语也像开闸的洪水,滔滔不绝,重点词语“枯蔫焦黄”也在具体语境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一切环节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唯一一点缺憾就是可能孩子读文的机会有点少,这种略读课文,还是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自读自悟,也许会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篇4:亲子共读读书笔记: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

  亲子共读读书笔记: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

  金铃说:“我要做好孩子”,卉紫说:“ 你要做好孩子”,邢老师说:“ 你们要做好孩子”--这是《我要做好孩子》作者黄蓓佳在小说中分别赋于三个不同群体的呐喊,对于这三种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作为一名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感同身受。

  《我要做好孩子》的主人公是金铃,一个成绩一般,高不成低不就型的,但是作文却写得非常好的六年级的孩子。其实作者写金铃的故事,就是在写自己女儿的故事,写家庭生活,女儿的学校生活,很生动有趣的展现出了金铃小升初那一年,和妈妈爸爸,老师还有小伙伴一起发生的事。

  作为六年级的孩子,儿子常会有金铃那样的烦恼;作为六年级孩子的妈妈,我常会和卉紫一样对分数那么感冒;我想,作为六年级的老师,或许也常会像邢老师那样感到沉重。

  事实上,我完全能理解金铃发出的感叹,为什么每天都有一大堆作业,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嘴里念叨的都是分数,为什么在他们心中好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好的?更能体会卉紫这样的妈妈的焦躁,因为我知道,儿子每次考试时我的紧张,我的焦急,那种心情可能胜过了他自己。我更能明白邢老师的那样的忧虑,现在的孩子成熟的过早,思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社会的世俗过早地渗透到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可是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就像金铃最后一个儿童节里,邢老师希望孩子们拣些开心的话题,可是孩子们的话中总带给大人们沉重的思考,为什么今天的教育会变成这样?当然,这些是孩子们还感受不到的。

  《我要做好孩子》是一本很温馨的儿童小说,也适合成人读,读完之后,使人能窥见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家长的心理、老师的心理,因为许多读者读完之后都产生了共鸣,写信给作者说“觉得自己就是金铃”(后记中提到)。确实,金铃身上有许多现代孩子的身影,尽管曾经我们也都是孩子,都这么大过,可是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后,早已脱离了孩子的世界,而要理解现在的孩子,得到他们的尊重,却又必须得走进他们的世界。

  寒假里的某一天,儿子若有所思地看着一岁的小表弟对我说:“妈妈,我真想永远像小弟弟那样不长大,这样就少了好多好多烦恼”。 我听后心中五味杂陈,脑海中立即出现了黄蓓佳和她的《我要做好孩子》,其中抛出的声音让人冷静、发人深省。我告诉儿子:“人,总是要长大的,成长中肯定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努力的,让我们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篇5:亲子共读读书笔记:读《不老泉》有感

  亲子共读读书笔记:读《不老泉》有感

  近期,和孩子一起看了《不老泉》这本书,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塔克一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并喝了不老泉的水后,他们变成了长生不老,这个意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惊喜,反而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因为他们的长生不老,祖母离开了他们,他们周边的邻居把他们看成了巫师。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不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他们没有朋友,过一段时间就要搬家,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小女孩温妮因为偶然的因素发现了这个秘密,为了确保秘密不被泄露,她同塔克一家与贪婪的黄衣人、警察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搏斗。

  故事中小女孩温妮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她勇敢、善良、可爱,当她发现黄衣人准备利用不老泉赚钱的阴谋后,果断的拒绝了黄衣人要带她回家的做法,虽然她很想回家;当她看到警察目睹了梅杀死黄衣人,并说他们一家绑架了自己时,她非常镇定的否认自己被绑架,并说她与塔克一家是朋友;当她看到梅被关进监狱并将被执行绞刑,担心梅因为长生不老不能被绞死可能导致秘密泄漏时,她勇敢的站出来,协助杰西救出了梅并勇于做替身掩护他们逃跑┄温妮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表明她富有同情心,有责任心,能够明辨是非,并积极努力的去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自由。

  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孩子,因受家庭和社会扭曲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得都很自私,没有责任心,遇到事情往往先考虑自己是否有好处,没有好处的事情往往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同学之间也往往不能做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没有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表现。所以做为家长和师长,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勇敢、善良、敢担当、负责人的新时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