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市中学年课程计划

市中学年课程计划

市中学年课程计划

  市中学20**学年课程计划

  一、学校的背景分析

  市中学是新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地处功能区镇,学校初创于1958年,经历了县初级中学、县农业中学、县中学等几个发展阶段,1994年改为现名。20**年成为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20**-20**年度被评为市新区文明单位。

  学校坐落在镇工业开发区,占地25052M2,建筑面积16732 M2,绿化面积4513M2,是市绿化合格学校。支持日常教学的理、化、生、美术、劳技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另建有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 、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和计算机房等功能性场所。学生活动场地有250M塑胶环道和人工草坪球场,二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学校建有达标的图书馆,藏书达38000多册,学校校园网站开通,广播系统形成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到位。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需。

  学校现有四个年级,27个教学班,906名学生。全校教职工88人,教师数为80人,党员36人。中高级职称比例63.75%,区骨干教师比例12.8%。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41人、二级教师27人、见习教师2人。少数民族教师1人。市名师后备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含市名师后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6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师生比基本趋向合理。学校是新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0**年被评为新区文明单位。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师生比基本趋向合理,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学生家长约48%为镇本地居民和农民,约52%为外来农民工。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学生家长的绝大多数,家长们教育子女尤其是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较为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目前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比例在逐年递增,办学压力也在随之增强。

  (一) 优势分析

  1.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受社发局、教育局、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学校建校近五十年来,形成了“勤奋、踏实”的优良传统,学校办学成绩显著。

  2.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办学思想端正,贯彻“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思想,主动发展意识较强,抓科研,促教改,重实践,求发展。

  3.学校的中层干部是一支年轻有为、富有朝气、勇于改革,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的成长中的干部队伍。

  4.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5.学校十分注重校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学风(诚朴、主动、乐学、善思)、教风(严谨、博学、宽容、益智)“三风”建设。

  6.学校的“风筝节”活动和“教学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篮球活动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是新区体教结合学校。师生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逐年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学校生源情况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是外地生源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与学校的配合度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2.师资数量逐年改善,但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初级职称教师居多,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专任教师中学科构成不合理,有结构性缺编现象,导致某些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3.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学校地处农村,许多农村及外来民工学生的家长受到习惯势力与家庭经济的限制,在个人素养与培养子女的方式方法上缺少有系统的培训,学校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4.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差,自主发展的意识弱,学校在动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方面必需投入大量精力,但缺乏有效性。

  5.学校的管理网络已基本磨合形成,但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不够,领导力还须进一步提升。

  6.学校由老校舍改建而成,学校内部各教育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容易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带来冲击。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学校遵循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刚要,结合学校实际,以“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多元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课题,构建起以“德育为核心,兴趣为先导,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质量为生命,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育人模式,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具有良好德行、有责任心、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潜力开发的行为规范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纯朴、善良,学会尊重他人, 有社会责任心。

  2.具有一定的表达、阅读、写作、逻辑思维、审美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风。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水平。

  5.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技能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成为既具有健康体魄,又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三)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1.教师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会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2.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会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4.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善于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5.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以此熏陶学生,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职责。

  (四)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将依照市二期课程改革的要求,设置学校的课程。规划学校课程设置时将充分考虑和兼顾到三个维度:知识分类维度、认知形态的维度、学习要求的维度。具体设定方案如下:

  1.基础型课程

  开齐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国家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2.拓展型课程

  以有学校特色的《风筝艺术》、《主题学习网站》、《篮球与健身》等课程的实施为基础,进行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其次,从《实用写作》、《生活中的科学》、《初中数学单元分层练习》等方面建立起校本课程,并将普及面从特色兴趣班向课堂教学班渗透,最后,加强各学科拓展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3.探究型课程

  以社团活动、信息科技作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所体现的创造能力。

  三、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一)市中学20**学年课程计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备注

  (二)说明:

  1.本课程计划根据市20**学年度初中课程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需求与学生实际做适当调整而成。

  2.九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学业考试前安排6~8课时集中复习。艺术课:八年级开设音乐、美术;九年级开设音乐与文学鉴赏。

  3. 六年级的2节信息科技课,其中主要时间上信息科技课,部分时间学习有关《主题学习网站》的探究性课程。

  4.《心理健康》探究型课程主要安排在预备年级,主要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和社团活动进行。

  5. 学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

  20**学年第1学期中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汇总表

  序号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执教老师 备注

  (三)学校德育课程

  1.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课程

  在确定具体的上课内容后,要对班主任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来保证专题教育课的规范化、系列化和实效性。

  专题教育课程

  (每周1.5节,每学期约24节,主要通过班队会课、晨会课和午会课)

  年级 专题 课时安排

  2. 节庆活动

  仪式名称 对象 时间 负责部门 教育目的

  重视开展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三·五”学雷锋主题宣传、雏鹰假日小队开展各类学雷锋活动。进行道德、人格、品德教育

  “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为师长、父母做一件事、献一份礼。感恩教育

  “三·一二”植树节宣传、认养小树活动。环保教育

  “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阅读历史、了解历史、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育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升旗仪式教育、宣传画廊、主题班队会、与父母共度佳节了解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培养爱国情怀

  “六·一”儿童节校文艺汇演、班级联欢等欢庆自己的节日体会童年的快乐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宣传、入团仪式、与军队开展联谊活动了解历史,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情怀

  3. 校园文化

  名称时间和对象教育目标

  校园文化课程

  校本节日

  风筝节

  4月,全体参与

  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进行各种文化的熏陶。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赛意识,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提高综合素养。

  4.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实践内容(时间)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负责部门

  说明:

  (1)春秋游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一学年中用1天时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六年级 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之美、增进热爱家乡教育。

  七年级 感恩教育: 感受战争残酷,增强国家意识。

  八年级 自救自护: 珍爱生命教育。

  九年级 理想信念: 创新探索教育。

  (2)国防民防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国防(民防)知识技能。

  活动项目 延伸教育 活动评价

  1. 紧急救护演练:火灾逃生、止血包扎、麻袋灭火、心肺复苏、处理煤气事故等。

  2. 素质拓展基地活动。

  3. “十四岁生日”主题晚会:学生联欢活动,读家信、吃生日蛋糕、

  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活动心得,每班出一期专题小报,进行一次班级社会

  实践活动的总结

  由政教处评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与班级进行表彰

  (3)学农活动

  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为期2天的学工、学农活动,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创设条件。

  (4)军训活动

  在六年级和八年级中开展规范有效的军训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军训中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和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预备新生行为习惯教育及军政训练安排(其它年级为行为习惯教育)

  预备年级

  8月24日 8:00-8:20 分班集中

  8:30-9:30 军事队列训练

  9:45-10:45 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8月25日 8:00-9:15 军事队列训练

  9:30-10:45 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8月26日 8:00-9:15 军事队列训练

  9:30-10:45 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为期2天的军训活动,地点一般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

  (5)影视活动观摩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宣扬爱国主义、励志成才的电影,每学期不少于4次,并通过影评、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影视文化氛围。

  (6)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活动系列

  社区服务:通过设计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关爱身边的长辈做起,培养学生尊老爱功的优良品德,一学年安排2天。

  社会调查: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自选课题、拟定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对象、撰写调查报告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7)团员假日小队活动

  在团总支的培训、指导下,每个班级各自组建小队,设计活动方案、队标等,遵循“队长轮流选当”,“辅导自聘特邀”,“活动按需开展”等原则在小区、街道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学年总课时达2周左右,见下表: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评价

  1. 社区服务(社区环境整洁、美化的宣传和公益劳动等)

  寒假、暑假及节假日

  社区、家长、学校综合评定,评出优秀“雏鹰假日小队”。

  2. 社区帮因(帮助社区内有困难的队员、对孤老和离退休老干部、福利院老人进行慰问与服务等)

  3. 社区文化(参与纳凉晚会,开展外语角,书法,绘画,手工、读书等技能学习活动)

  4. 其他(夏、冬令营活动、参观、考察等)

  四、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

  1.完善课程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成效

  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工作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教师教学研究课申报要求,教师撰写教案规范,教师完成教材评价、教学反思的规定,教师执教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相关要求。重视教材的“优化处理”。教师在执教基础型课程新教材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在深入研究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体系、内容、能力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取舍。2.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组建以校长为责任人、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教师要确定自己的近期、中期发展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统一规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从制度、时间上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各教研组每学期结合本组急需解决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择进行重点研究。加强网络教研,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3.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借助新区《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平台,继续落实《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互动,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过程性监测、反馈和调控,及时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订新对策。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以保证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施并强化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严密监控教学质量。

  考试课程的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主要是结果评价,含平均分、优良率、合格率和偏差率四项指标。由教导处实施各教学班自预备年级进校到初三年级的全程教学质量监控。监控项目为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阶段测验、期末考试成绩,采取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态势的评价。

  考查课程的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其结果评价主要含优良率、合格率两项指标。凡进行市、区统一学业考试的课程,考试情况以区统计数据为参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方式参照考试课程简化处理,既进行绝对评价,也进行相对评价。考查课程一般以过程评价为主,重点关注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4.开发课程,资源共享

  为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倡导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开发、积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配套练习等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实、完善学校网络教育资料库;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学校先进设施资源,使之为各类课程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为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服务。

  5.探索评价创新,促进学生发展

  认真做好《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施工作,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保健(体育与健身)、音乐、美术只进行操作、应用、实践性的考查。

  6.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各环节

  深入贯彻实施《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和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文的精神,开设好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开展专题教育的安排和要求已在课程计划中提出。

  加强中学生时事政策教育,保证每周1小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可利用校班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确保每学年不少于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其中课程计划内课时安排每学年至少2周,其余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社会实践的总量,主要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管理。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课程管理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助理)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其它行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与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承担设计和开发学校课程和监管课程实施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分管教学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开展工作。

  2.制度落实

  (1)学期结束前召开一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扩大会议,听取多方面意见,商讨开发和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事宜, 学期末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总结本学期课程实施情况,并布置下学期课程改进、开发和实施要求。

  (2)在新学年开始前,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有关人员向教师解读新学期课程计划,统一思想。

  (3)严格执行《中学加强教学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中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如:教学四认真、定期教案检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抽查,质量监控等等。

  (4)加强常规检查,要求教师严格按学校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挪用课时,如有严重违规将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5)不用课余时间安排全班学生集体补课,控制作业量,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辅材料的使用由教导处进行控制和管理。

  3.保障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使教师多元发展。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学科领头羊的学校中坚力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2)开展教育科研,建立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形成学校、教科研室、教研组为结构的三级管理机制,引领和帮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教科研制度,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主题”的势态,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

  (3)主动发展,科学管理。不断研究学校工作,把握校情,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和推动教职工的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建立党支部保证监督制度,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提高课程实施的执行力。

  (4)对三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的保障。严格按规定课时组织教学,不能把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课时挪作它用,对违规现象给予处罚,实行课程实施、教育效果和绩效奖励挂钩。

  (5)完善学校计算机课程管理系统,严格教师病假、事假调课制度,教导处要与年级组协调好课务安排,严禁教师私自调课,保证《课程计划》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

  (6)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尤其是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7)通过设立专项奖金不断完善学校三类课程建设,鼓励更多的老师进行课程开发,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8)完善学校课程实施的监督机制。建立校务会的监督系统;建立教师和教代会的监督系统和建立部门的专项评价指标。

  附:

  学校网址:z

  校长:z电话:z

  分管教学校长助理(联系人):z 电话:z

  邮箱:z

  教导主任:z 电话: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校本课程阅读教学工作计划

  校本课程阅读教学教学计划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小学生的心灵、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语文活动课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特别强调直接体验,特别注意潜能发挥,特别注重个性养成,这就能使学生能体会实践的愉快,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三、阅读速度及内容:

  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

  3、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

  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五、课程计划

  第一课时:提前布置参观音乐书吧,然后再参观音乐书吧,了解音乐书吧的布置,环境。

  第二课时:从书的封面、目录、扉页、出版日期、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具体地分析了解一本书。

  第三课时:学会给图书分类

  第四课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第五课时:寓言故事朗读

  第六课时:童话故事朗读

  第七课时:讲自己喜爱的故事

  第八课时:读书笔记

篇3:《环球旅游与野外生存》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环球旅游与野外生存》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城市的学生物质生活非常优裕,有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如果将他们独自放到野外就会不知所措,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如果都不会,一旦脱离城市熟悉的生活到了荒郊野外,纵使你再富有,都将面临一个现实的生存问题。在国外,生存教育是比较普遍的,有的从小学就有课程。因此,介绍一些野外旅行及生存的知识,常去野外活动就会摸索出野外生存的本领。一旦发生置身荒郊野外的环境中就能应付自如了。谁也不敢保证一生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二、指导思想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由于生存与发展的驱使,人们总是为生计而忙碌,快节奏的生活使人神经紧张,学生更是如此。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日下。学生渴望一种彻底的身心放松,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况,真正的身心放松及心理调整最好的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巅,极目世界,体会什么样的生活及人生观才能保持一个真正的自我,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本质意义上得身心放松、达观处世。体察国情,增长知识,增强生存本领。践行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留下旅游的痕迹,养成写旅行日志的习惯。介绍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介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忽然技巧,旅游过程中应该注重处理旅游客体和背景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课程目标

  1、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中国、外国著名景点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介绍野外旅行的基本生存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野外或者意外情况下生存的本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世界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对地里的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安排旅游的能力。

  6、养成写旅游日记的习惯。

  四、课程评价标准

  1、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出勤、纪律、学习情况都占一定的分值。

  2、不采用书面考试来认定学分,注重学习过程。利用等级制评价。

  五、实施方法

  1、文本阅读法

  2、图文展览法

  3、情境互动法

  六、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

  全部课程共18课时,每课安排两课时,一个学期完成。

  第一课:新疆

  第二课:东北

  第三课:埃及

  第四课:南太平洋东南亚

  第五课:澳大利亚新西兰

  第六课:阿尔卑斯山脉小岛

  第七课:美国西部

  第八课:中东中亚

  第九课:海盗冒险(北欧)

篇4:北峡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北碶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最后我校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1、继续深化棋类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已具有的一定规模的棋类校本课程,继续深化,继续编制、实施和评价一整套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把他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

  2、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本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

  三、遵循原则: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实施方法:

  1.课程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编,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落实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形式、评选方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平台,也以此来检验教师对各课程开发的阶段性小结与成果展示。

  3.加大投资力度,创设开发氛围,形成浓厚的群体参与模式,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

  4.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评价的方法:

  (1)棋类校本课程主要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年级组三棋比赛,参加一年一度的区、市、省级棋类比赛以及段位晋级。通过各级各类的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掌握高超的技艺。

  (2)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节”比赛,让全校师生参与比赛,角逐胜负,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