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听名师报告会有感: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快乐教育

听名师报告会有感: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快乐教育

听名师报告会有感: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快乐教育

  听名师报告会有感:坚持以学生为本 实现快乐教育

  z老师在做“快乐教育”的讲座时,主要讲到教师成长的问题,和教育科研问题,这些都让我一个刚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受益匪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王老师讲的以学生为本。当然这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不新鲜,也不是z老师提出来的,但是,我却从王老师的讲座中,第一次深深的体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中的分量和价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朝着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实现快乐教育。

  王老师的快乐教育坚持“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必然会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说教会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王老师说“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双基变四基”即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变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双能变四能”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王老师还说要坚持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这说明了王老师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从王老师的教育中,我们看出,她处处以学生为本,这才真正成就了王老师的快乐教育。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也一定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我的教学中去,努力打造自己的快乐课堂。其中,王老师提出的五个策略为我们指点了行动的道路:1.营造快乐的教学情境;2.民主和谐的教学文化;3.学习方式的改变;4.学习方法的指导;5.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听名师报告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听名师报告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月21日我参加了在z区z礼堂举行的z市小学数学教师成长与发展论坛。在那里有幸聆听了z日向友好学校的z老师做的专家报告《享受高品位的教师职业生活》。早就久仰王老师的大名:z老师是山东省数学教学能手、z市特级教师、z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王老师头上的光环可谓很多,她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教师呢?带着无限的崇敬,跟随王老师的报告,走进了她的世界。

  初见王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干练、漂亮且富有亲和力。在报告中王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她有过从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到小学数学老师,该怎么教的迷茫;也有过全校教师到班里听课的紧张与惶恐。但是王老师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自己、在专家引领下提升专业素养、在主动反思中获得专业提升、在同伴互助*享提高,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她的成功使我想到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王老师的报告非常实在。既有教学理论的高度又有鲜活的教育案例。她的很多做法对于青年教师很有借鉴意义。

  一、根据儿童的心理制定教学策略。

  比如作业等级制:根据学生作业质量分A、B、C三个等级,A等作业必须是书写认真、对题率高、改错及时的。一周作业全得A就能免周末作业。这一做法对于小孩子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为了能得到周末免作业的奖励孩子们的作业都写得又对又好。

  二、勤于动笔、善于积累。

  王老师把平日教学中的好做法、生活中的感悟、与学生之间的小故事都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比如《我班的粉笔穿着衣服》、《苹果蜡、小镜子和信》、《远方的信任》、《梅梅语录》等等文章记录了王老师的思考和故事。她的博客访问量高达20多万次,拥有众多的粉丝。我想大家喜欢的就是这些原创的故事与感悟。

  三、主动反思。

  “主动的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力推手”,“写一辈子教案还是教书匠,写三年反思,就能成为名师。”王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在讲《可能性》一课时有一个让学生摸球的活动:学生从4个红球、3个黄球、1个白球中任意摸一个球,猜测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大家都认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从理论上说也的确如此。结果学生连续摸了5次都是黄球。对于这样的结果,如何处理?当时王老师就让学生课下再研究一下。如果是我可能也就这么处理了。可是王老师课后马上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把握住课堂上生成的这么好的资源。随后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下一个班级讲课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从此,王老师每一节课前都做足了功课。再如:王老师委托班里的一名学生调查同学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从中了解孩子们喜欢怎样的课堂,并且进一步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正是源于不断的主动反思,王老师的课堂“把学数学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功源于积累,源于不断地主动反思。这就是王老师带给我的启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听z报告有感) - 梅梅老师 - 我的教育理想:把学数学变成有趣的事。

篇3:听名师报告有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名师报告有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日上午,有幸受学校派遣参加了z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第一场报告是我的工作室指导老师z老师的题为“享受高品位教师职业生活”的报告,整场报告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谈长篇的理论,王老师只是结合了自身教学的实际,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件件小故事,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实话说,我和王老师还是颇有渊源的,在我作为新教师参加奎文区新教师培训时就曾领略过王老师的风采。时至今日,我成为了z名师工作室的一份子,实在是倍感荣幸,听过报告,我对以后的教学生涯似乎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憧憬!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在理论阅读中获得源头活水。

  在报告的开始,王老师就结合自身的实际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由被读书转为读书”。

  在很早的时候就读过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就多次告诉自己,要多读书,多反思,可是往往是事与愿违,学校有繁杂的事务,特别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平时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年轻人去做,因此,在学校期间,几乎是没有时间去读书的。有时候我就在晚上回家后拿起一本书,倒上一杯茶,轻轻地、静静地读上几页,但是往往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往往一本书要读上几个周甚至一个月,现在仔细想来,其实就是自己读的不够深入,将读书变成了一种任务,没有真正的从书中去获取乐趣,以前自己是“被读书”,现在,我想如果要想专业上有所发展,就必须潜下心来,结合自身的实际,多读书,多反思,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气质其实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就像王老师这样,第一次见面就是给人以大气、沉稳、干练的印象,我想这并非一日之功,要坚持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在专家引领下提升专业素养。

  在这一方面,王老师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了专家引领对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我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更是需要前辈的指导和引领,这一方面通过今年三月初的校公开课我是深有体会的。作为新人,我的第一堂校公开课是由学校数学组的老师集体打造的,在试讲以后,学校的魏校长又多次单独给予我指导和点拨,在经过了精心准备后,市教科院的侯京友老师听了我的这堂课,侯老师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同时也针对了我的这堂课给了我实际的指导,经过了这一次的公开课,我感觉自己顿时成长了很多,同时我也积极地报名参加了z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我想能进入到这一个集体当中,对于我的意义那是非同寻常的,能够与名师为伍,我又有何求?

  三、在主动反思中获得专业提升。

  在这里,我有深层次的理解了反思的含义,反思或许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但是主动反思却是我们成功的必经之路!王老师说人只有受到刺激的时候才会主动反思,对于这句话我感觉就像是对我量身而语的,回想自己入职以来,反思很多,但是其中“被反思”占绝大多数,自己能够真正坐下来“主动反思”却很少,回想自己几次主动反思,的确都是受到了刺激才去反思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及时反思,即使时间不充分,也可以将自己脑海中的火花记下来,“语录”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从王老师的报告中我也进一步学会了写反思的三大步: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失败原因和记录学生情况。还有王老师提到了新教师成长的三大阶段:模课阶段、磨课阶段和悟课阶段。这三大阶段的提出对于我来讲也是指明了方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在这一部分,王老师举了几个很好的例子,例如:讲偶数时,王老师结合“配偶”,让学生迁移转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会了孩子们偶数的意义,加深了孩子们的认识。在讲同级运算交换律时,王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如何记住交换数字时要带着前面的符号,进而引发出了“袋鼠妈妈口袋准则”,王老师结合动作,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通过这两件事我发现王老师真的是在钻研教材、钻研数学的教学,以小见大,足见王老师在数学教学上付出了很多。

  要说课堂上王老师有自己的智慧,那么课下布置作业更是见到了王老师的“足智多谋”。同样是下雨天去布置作业,不同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是布置5道题目,不同的说法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教育真是一门艺术,王老师深谙这门艺术的真谛,突然有种想法,想成为王老师的学生,如果自己已经没有机会,那么迫切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王老师的班里,被王老师的这种教育智慧折服了!

  四、同伴互助*享提高。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闭门造车在现在是万万行不通的,特别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多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和前辈学习,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身边的良师益友,舞台很大,我会一直带着梦想前行!

篇4:《致青年教师》读后有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有感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纵观我们的人生历程,几乎每一步的成功和进步,都与书籍所教给我们的知识和情感密切相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多方面都亟待提高,在向优秀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和学习的同时,读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从书,也应不失为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一条捷径。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阅读了一本名为《致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书,作者吴非。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无愧于未来的事。

  这本书共分六辑,分别告诉我们:一要“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二“不要急”:教育孩子不要急,个人成长不要急,不要幻想三五年就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名师,不如脚踏实地从合格的教师做起;三“心里装着学生的心”,说孩子听得懂的话,想孩子想的事,时刻想着我们可能留给学生的记忆;四要学会“尊重常识”,要知道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不能做拔苗助长,本末倒置,贻笑于历史的事;五不放弃理想,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别放弃;六为孩子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孩子本当有正常的爱做梦的童年,我们不要惊醒他们的梦。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吴非老师在文中用平平常常的语言,用真实的事例,用心灵来记录文字,读来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谈那般的亲切自然。除了内心的震撼,更是对我的一次及时的精神的洗礼。

  尤其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或者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还有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5: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20**年10月26-10月27日,我参加了在z市兰山区z小学举行的《z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一年级教材培训会》,来源于全市各县区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各乡镇小学数学教研员、驻城小学分管数学教研的教干以及各县区的一年级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自己的收获却很丰富,就像得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总体感觉这次活动组织过程严密,培训及时高效,是一场 “教研员急需教师急要”的及时雨。

  26日的“乡镇教研员研修”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磨课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以“省优课例”为载体,以“磨课成长”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学习提高”为目的,整个活动紧张有序,务实高效,会议分“课堂展示、磨课教研”两个流程进行。

  聆听了五位省优课获奖者执教的观摩课。总体感受:这些课例集中体现了我市教改的最新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五节课各具风格:有如何实现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过渡的《认识方程》,有如何落实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找规律》,还有如何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的《笔算除法》和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模型的《抽屉原理》。观摩精彩的课堂,感悟教学真谛。五节课例大家普遍感受:数学教学要更多的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关注模型思想、关注学生从头到尾的想问题等。具体感受如下:

  一、z市第四实验小学的z老师,他执教的《方程》一课,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模型思想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好。

  刘老师执教的《方程》这节课:以全新的理念为我们谱写了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的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新篇章。整节课的设计以“天平”这一具体直观的物象导入,引导学生从“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认识和区分了“等式与不等式”。再由未知重量的实物代替砝码从而引导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状态。最后经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方程的概念的呈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老师生硬的灌输,而是由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教师独具匠心的有层次性地引导下自主探究得来的。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大亮点:

  1、方程的本质、难点处理的好。①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和集合圈的思想。充分利用天平,从中引出一些算式,然后对算式进行分类,从而知道了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②通过上车下车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方程的意义。

  2、数学建模:帮助学生建立了天平--平衡--顺向思考--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等数学模型。

  3、教师语言简练、幽默风趣。

  二、z市第三实验小学的z老师,她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对教材的挖掘透彻,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注重模型思想的建立。

  尤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想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在练习设计中,层次分明,从两端植树到一端植树再到两端都不植树,最后延伸到两边植树的情况,在步步深入的练习中又整理了植树问题的各种类型,在学生的脑海里构建了植树模型思想。

  三、z市z小学的z老师,他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在猜想---验证---结论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z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一课,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认为本节课有五大亮点:

  1、课前的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引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教师出示有关的数据,学生计算后,再放手让他们去验证。

  3、初步结论:在数格子时,先数整格,再数半格,通过平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呢?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同时课件出示多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不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剪拼,明确初步结论是正确的。

  5、练习的设计很有针对性。

  四、临沭街道教研室的z老师,她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

  借助图形与笔算的竖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借助图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

  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用分小棒帮助学生明算理,结合小棒图提炼算法,运用找竖式与小棒图的联系,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使“法”源于“理”,“理”诠释“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炼水到渠成。王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题二改为了平均分,灵活改进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新颖独特、巧夺天工,巩固新知的练习及时、新颖、到位,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z县第三实验小学的z老师,她执教的《抽屉原理》一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抽屉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对于师生而言,比较难上。可是郑老师从课堂的构思、教学设计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过程的推进到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说非常的流畅,一气呵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的猜想1:“5个球放到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让学生几个直观的操作活动,实验操作(也就是数学中的“列举法”)让学生验证了老师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把自己的猜想2:“6个球放到5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两个猜想的验证,让学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屉原理”的简单模型。让学生经历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式化”,并且学生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非常的好。通过假设法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抽屉原理的模型,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物体。老师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游戏的设计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深切的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新颖,平时我们上课,同样的教案,不同的人,课堂的生成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同,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对于课堂气场的调控(比如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过度语言的引领,恰当的评价运用等等)。同样的教案为什么我们与名师上出来的课,相差甚远呢,我觉得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名师的气场,不能像名师那样忽悠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

  下午的磨课教研:五位执教者分别从“课前思考--设计意图--课例打磨--成长历程”等几个方面做了交流和汇报,另加一位数学教研员(z四小)刘欣主任作了《乘着赛课的翅膀--在陪你磨课中成长》的报告。

  通过聆听名师的磨课的历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课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课让执教者更好的了解学生,是磨课更好的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成长!”于科长在教研员培训中所说总结的“5个人的精彩,却凝聚着N个人的智慧,经历了*次的磨砺,才促成着1个团队的成长!”,这正是给我们今后的教研指明了思路和方向。相信,这次培训必将促进教研形式向实质中变革,也必将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与把握,更必将对我市的小学数学教研和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它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使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会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27日的“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的主题是“解读教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陶雪鹤和新教材培训特聘专家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教研员王德鹏进行了一年级教材培训。陶雪鹤老师首先从“教材的变动情况、教材资源的变化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个方面向老师们做了说明,其次陶老师还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逐单元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整个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老师们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内容,而且明白了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资源。下午王老师的培训风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彻,而且还从思想上引领;怎样认识教师的工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系统看知识的意识,如何关注学生反思的意识、如何对学生过程进行评价等等,是与会教师不但经历知识的洗礼,而且经历了思想的净化。

  我对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思考:

  作为一名乡镇数学教研员,我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扪心自问,却是一片茫然......感觉自己的水平太浅。身担数学教研的重任,感觉自己应该奋力前行!不但要做最努力的教研员,还愿成为最优秀的教研员!为了实现“乡镇最优秀的教研员”的美好愿望,我会不懈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