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国旗下讲话:端午节的随想

国旗下讲话:端午节的随想

国旗下讲话:端午节的随想

  国旗下讲话:端午节的随想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想起20**年曾经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

  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扞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经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端午节国旗下讲话: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竞渡曲》,记叙的就是一次端午赛龙舟时的场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厚,每一个节日都留存着我们华夏民族独特、厚重的文化印迹。欢度每一次传统节日,其实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与洗礼。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呢?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爱国情包入。两千多年前,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投江殉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把用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达悼念之情。屈原的爱国精神,影响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文明包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作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有责任使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责任包入。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国家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们肩负责任,勇于承担。

  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炎黄子孙的责任。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基础,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篇3:端午节国旗下讲话: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本周是第16周,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吗?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一个很感人的传说。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流放途中的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石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屈原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因为,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屈原一样,爱国家,爱人民,爱学校,爱老师,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篇4: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至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魂。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一种大爱,一种永恒,不计报酬与代价。用灵魂之歌来谱写生命之歌。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