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中高一新生军训总结
- 范文大全
- 2022-10-22
- 5254
京南九中高一新生军训总结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
2015年8月9日至8月13日,我校组织了高一年级新生军训,尽管训练时间短、高温天气热、基地条件苦,但在全体教官的精心施教和全体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达到了本次军训的预期目的。
9号上午,同学们怀着期待的心情乘车前往京南政治学院军事训练基地,在简单的军训动员大会结束后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正式的军训中。然而难以想象的三座大山拦在了同学们的面前:
一是骄阳似火。今年夏天是百年难遇的高温炙烤天气,每日的温度高达37℃-38℃,烈日下的训练场,基本上没有树荫,没有一丝风,只有着火的光“箭”让人无处遁形,同学们每天挥汗如雨,在烈日下暴晒着自己的肌肤。
二是宿营闷热。没有一个同学去计较什么“大通铺(几十人睡一起)”,但让他们感到痛苦的是晚上房间里像蒸笼一样,异常地闷热,尤其是睡在平房和顶楼的同学,每天只能到凌晨气温稍降时才能入睡,每天至多睡到3-4个小时。
三是水土不服。基地的水质存在一定问题,水里有一股霉味,无论是早上的稀饭还是中午的菜汤都无法遮住这种怪味,许多同学不习惯。然而就是这样的水质,每天基地也只是供应一次开水。
面对上述的三座大山,可以说每一位同学都是军训的胜利者,每一天都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有些同学晚上睡不好,晨曦中嘹亮、坚定的口号声依然回荡在训练场上;有些同学因水土问题拉肚子,造成体力不支仍然坚持、坚持、再坚持;有些同学被晒伤了皮肤,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的中暑现象也没有退缩......军训像一把烈火,烧掉了娇弱,烧化了怯懦,熔铸了意志。他们已成了浴火重生的凤凰,已成了勇敢坚强且有强大精神信念的追日少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京南九中高一学生军训生活的新篇章。
您现在阅读的文章由www.234fw.com[234范文网]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与原出处。
同学们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是与至始至终陪伴他们的老师和学校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军训期间,带队领导周校长、陆主任、谢主任和年级部主任李代国老师在军训中对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心和责任心,每天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相互配合,关心参训学生的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鼓励和安慰在烈日下军训的同学们;带队的班主任老师坚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积极地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工作,热情为学生服务,每位班主任老师在食堂陪同学生就餐,鼓励吃不下饭的学生,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参训学生,以昂然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军训中去。
正是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班主任的大力配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这次军训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8月13日的第一缕阳光射向了操场,也悄然带来了军训汇演的紧张氛围。烈日依然发威一样地炙烤着大地,就连在晨曦中也没有丝毫的凉意,整个训练场都暴露在阳光下。当军训会操的号角声响起时,同学们洋溢着青春的自信和豪迈,高喊着激越嘹亮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主席台,接受王校长和基地政委等领导的检阅。同学们步伐整齐划一、英姿飒爽矫健,队列气势磅礴,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到场领导的高度赞扬。接下来诸校长代表学校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这5天来所表现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度评价了同学们取得的军训成果,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大会同时还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为期5天的军训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是流淌的汗水带不走同学们的满腔热情,因为这是一场由青涩走向成熟的奇幻旅程,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华丽蜕变,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绿色情怀。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会以这次军训为起点,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定能拿出军训时那种披荆斩棘的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挠,百炼成钢,去谱写出新的靓丽的人生篇章。
篇2:南京九中文化艺术月动员稿
京南九中文化艺术月动员稿
--让音乐的旋律在我们思维中跳跃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十二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 “九中文化艺术月”,在繁忙和紧张的学习中安排文化艺术活动,可能大多数同学理解这是一种劳逸结合,是一种放松。其实长期坚持每年都开展文化艺术月活动,它更是我们九中学生培养目标的体现。我们要培养会思考的人,从思维特点的角度讲,九中人应该是既有科学思维也一定有艺术思维的。那么具有这两种思维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是前苏联,时间是1957年,而美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却是1958年。美苏两国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只相差了83天,但人们却认为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里,比苏联落后了一年。为此,美国朝野内外觉得大伤体面。他们经过积极地、认真地反思,十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许多着名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他们感到,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差异,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美苏两国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差异。导致了美国一代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不尽如人意。他们分析,从19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音乐家柯萨科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等;美术家有列宾、苏里柯夫、雅罗申柯、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莱塞和杰克·伦敦等少数作家.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俄国人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
于是美国政府开始进行一项“零点工程”,它是一项20年计划--就是从美国的幼儿以及小学开始,进行右脑的开发训练,以期为美国培养后备的精英天才,成就美国在智力资源上的持续扩展。20多年中,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不断地在验证自己的观点:加强文化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特别大,以至于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即相当于我们中学的主科,引起很大反响。
美国人的研究应该是有依据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艺术对于人类智慧开发的神奇作用,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科学家具有精深的艺术修养。 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和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普朗克的小提琴,钢琴二重奏已成为科学界的美谈;伽利略是天文学家、诗人与文学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巴斯德是生物学家和画家;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着名的科学家和画家,发明莫尔斯电报码的莫尔斯原是一个职业风景画家;美国科学家罗斯因揭示了疟疾的奥秘而荣获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他的小说《奥莎雷的狂欢》是当时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夫曼出版过3本诗集。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也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及钱伟长、梁思成等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我们的杰出校友杨德广教授也会吹奏笛子。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科学家钱学森也酷爱音乐,他说 “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 “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一个严密、完美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谈到这儿我觉得所有在九中读书的孩子是幸运的,九中有优秀的艺术教育传统,我们坚持“怡情、益智、育德”的艺术教育理念,学校艺术在特色和普及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学校有京南市唯一的中学生歌舞团,中学生民乐团,仅仅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合唱团和学校民乐团就在教育部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两个全国一等奖,学校也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我校被确立为京南市音乐课改实验基地,学校推动艺术课教学改革,着眼于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工作,使校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在文化艺术月中,通过“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一二·九”大合唱比赛、“书画摄影展”、“才艺展示”、“主题观摩”、“特色讲座”等等活动,启迪了同学们的才智和灵性,发展同学们的才艺和特长。从九中走出的学生,理科生不会说自己只有抽象思维,不懂艺术,五音不全,文科生也不会说我只有感性思维,只懂激情和浪漫。我们是既有科学思维又有艺术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会思考的人。这种思维的结合绝不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样表面和机械, 他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是科学素养和文艺素养的相互作用,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艺术月是展示大家文艺素养的平台,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艺术月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拿起笔来,书写你们的故事,拿起相机拍摄我们的生活。让悠扬的歌声亮出我们轩昂的气宇,让欢快的旋律演绎我们青春的心绪,让多彩的画笔挥洒我们冲天的豪情;让我们用心聆听琴声的诉说,欣赏语言的艺术,展示我们九中学学生非凡的文化素养和超群的艺术才智。让文艺美的精灵永远在我们的校园欢呼雀跃,永远植根在九中人的生活里!
也期望通过艺术月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营造出我校独特的“博雅尚美”校园文化,构建起文明和谐的九中校园。
篇3:南京九中纪念129运动晨会发言稿
京南九中纪念“12?9运动”晨会发言稿
--不能忘却的纪念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每当12月份来临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70多年前聂耳先生创作的这首《毕业歌》。12月对于我们青年学子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年关的冲刺奋斗,还是圣诞的庆祝狂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溯今而古,亘古而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年人都是豪放的一代,激情的英华一代,以国家大义,民族大任为使命的风流一代!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热血青年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发动了“一二· 九”运动;75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人,弘扬爱国精神,激昂民族正气,不禁思绪连绵,感慨万千。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宛如锦绣织成,那么它近代的岁月则是被血浸透。“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六岳低”,以此来形容中国人的百年屈辱、百年长恨意犹未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内部争斗,外强侵略,“一二·九”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草木凋零,北平六千多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喊出了时代的强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活动,唤醒了更多的民众。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继五四运动后,再一次书写了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篇章!
今天,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面对爱国青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面对他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面对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不能!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同学们,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舍生忘死的生力军形象让国人肃然起敬;当千载难逢的奥运会和世博会在北京和上海召开时,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的笑脸和热情感动了全世界,我们再一次从青年人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青年学子,用他们的知识报效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义勇情怀的不断积淀;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力的武器。
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万丈豪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担当天下兴亡的重任,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立志,努力,为公,爱国敬业,勤学苦练,艰苦奋斗,共同铸就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可以供我们轻佻地把玩;历史不是已经成为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流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场景,和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毫无瓜葛;历史是祖先的脚印,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前仆后继铺到了今天;历史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忆,它们曾经在竭蹶的背景,风雨交加的时代下彰显和平时代所不能目睹的绚烂;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
同学们,经过难忘的70多年的历史演变,一二·九运动,早已记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它的事迹,它的精神也早已铭刻进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永远不会褪色,在我们心中,它的精神只会越来越崇高,越来越伟大。
因此,我们应当记取隔着75年光阴的“一二·九”运动,记取以学生为先锋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符号!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共建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