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马坝中学发展规划

马坝中学发展规划

马坝中学发展规划

  坝马中学20**-20**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分析

  盱眙县坝马中学创办于1956年,学校座落在美丽的洪泽湖畔、淮河岸边,是淮安市第一所办在农村的省三星级高中。校园占地面积110666m2,建筑面积35107 m2,绿地面积48335m2。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硬件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先进,能充分满足高中教学需要。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2834名在校学生,212名教师。其中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12人,本科毕业197人(占92.9%);高级教师28人(占13.2%),中级职称66人(占31.1%)。师资队伍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坝马中学秉承“厚德,自强”的校训和“负重进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马中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教育质量过硬,培养了以卢春玲(哈佛大学博士后,现任哈佛大学教授、高级研究员)、z(哈佛大学博士后)、z(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国有突出贡献的著名兵器专家)、卢新宁(《人民日报》主任记者、中央直属机关“十佳杰出青年”)、李加农(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省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表彰,连续十年荣获淮安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奖。

  学校领导班子管理理念先进,办学方向正确。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实施教师岗位考核聘任制(评聘分开)、年级教师选聘制、年级管委会和学科教研室双线交叉互动管理负责制等改革措施,在全校形成了网络化和制度化管理体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育人的首位,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工作常规。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学校以“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师表工程”为抓手,坚持“科研兴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立足农村,面向农家子弟和二、三类生源,坚持走“合格加特长”的办学之路,初步形成以文化课教学为主导、以艺体教育为特色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路子,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艺体教育已成为全市的一面旗帜。虽然生源状况在市内三星、四星级高中当中处于下游,但高考二类以上本科达线数在市内一直处于三星级高中之首,并进入四星级高中的中游。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着重抓好文化传承、文化激励、文化创新,校园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还面临许多困难,在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科研力度,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校本化建设,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走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之路,形成符合马中校情的办学特色。

  二、办学思想

  (一)马中精神 -- 负重进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二)办学理念 --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让每一位老师快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三)办学宗旨 -- 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

  (四)办学承诺 -- 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如上帝,视学生如儿女;

  (五)办学追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六)发展战略 -- 一流管理造就一流教师,一流教师支撑一流质量,

  一流质量打造一流品牌;

  (七)工作作风 -- 精神决定高度,思想决定思路,细节决定成败;

  (八)育人要求 -- 学会赏识善于表扬;懂得尊重注重沟通;

  面向全体因人制宜;视生如子倾情关爱;

  (九)育人途径 -- 以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总目标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培养目标,坚持造就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习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教师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不断规范、完善、创新坝马中学事业发展模式,实现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力争20**年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的创建任务;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目前已经获得省“文明单位”创建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力争创建成江苏省“文明单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规范化、现代化的示范学校,实现淮安著名、省内闻名、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

  (二)具体发展目标

  1、办学条件目标

  ⑴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①重视硬件投入,实现办公条件、教学手段、学校管理、环境设施四个现代化;

  ②更新改造计算机教室四口,语音室一口;新建通用技术教学教室2个;

  ③新建风雨操场一个(2610m?);对艺术馆、艺教中心和各类多功能教室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设备更完善,功能更健全,条件更优越。

  ④对实验室设施设备全部更新改造,理化生实验室达到6:6:5,使其数量和装备条件均能充分满足现有规模高中教学需要;

  ⑤扩大图书馆、阅览室建筑和使用面积,每年新购置图书生均不少于1册,使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30万册(含电子图书),使生均面积和生均册数都达到或超过四星级高中要求的标准。

  ⑥改、扩建和改造学生食堂,创建淮安市“A”级食堂;

  ⑦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化校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和改造,打造名副其实的“园林式校园”。

  ⑵信息化建设

  ①基础建设:各年级楼层之间采用千兆主干光纤连接。百兆交换到桌面,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地点都有网络终端。采用宽带专线与Internet相连,并大力扩充网络终端的数量。每位教师配备一台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配齐音像演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②资源建设: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库、影视库;

  ③应用建设:建设网络教学系统、校园网视频服务系统、学校与家长与社区沟通平台;

  ④队伍建设:基础培训面向全校老师,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培训、Internet应用培训。应用培训面向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内容为应用软件、网络基础、课件开发、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2、办学规模目标

  办学规模目标的确定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兼顾考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生源质量要能确保四星级高中的标准,二是要充分考虑未来生源萎缩和教育体制改革可能带来的办学风险。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好学校的办学品牌效应,积极应对,控制规模,适度发展,坝马中学“十一五”办学规模的定位在每个年级20轨,全校60个高中班,在校生3000人左右。

  3、队伍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确保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⑴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控制教师总量,根据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按全校60个教学班计算,教师队伍编制总数应控制在230人以内。

  ①推进名师工程,构筑人才高地。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和名师工程建设。培养省特级教师、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市级名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左右,力争有70名教师成为校级以上(含校级)名师;高、中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70%以上。教师本科学历达标100%,力争30%的教师接受过硕士研究生学位(或课程班)教育,创造条件做好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②推进师表工程,强化师德建设。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提升马中教师的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学校教师良好的群体师表形象,力争使马中成为全市师德群体的楷模。

  ③推进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导师制”等有效措施,对青年教师实行“五年两步”过关考核。第一阶段(3年)要求青年教师达到合格的目标。这一阶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教师熟悉所教学科教材;第二层次,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教法;第三层次,要求教师驾御所教学科规律。第二阶段(2年)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优秀的目标。这一阶段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教师深入教学研究;第二层次,要求教师主持教育科研;第三阶段,要求教师成为优秀教师。上述培养目标的达成所需时间和效果,因教师个人情况不同而异,但学校制定此培养计划,为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设定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径,对学校和教师个人而言,都是必要的。

  ⑵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努力培养管理人才。选拔、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学校各级管理队伍,让管理队伍不断地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形成合理梯队,为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管理人才保障。

  4、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目标

  坚持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有效的载体和手段。

  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基本形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制学分制管理系统,基本形成适应学校发展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框架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课程改革经验得到同行认可,并发挥出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争取2-3个学科组成为市级以上优秀学科组,学校成为省、市高中新课改样本学校。进一步增加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中的比例,正式出版校本教材,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力争在省、市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进入本市四星级高中第一梯队,本一达线率进入本市四星级高中中游水平;艺术类高考在全省名列前茅,艺、体类本科达省统招线人数超过四百人,成为省、市的一面旗帜。争取参加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一等奖的人数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增加和突破;争取实现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零的突破。

  两年内组建学校艺术团,组建声乐队、器乐队、舞蹈队,能够随时拿出一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重视各类艺术比赛,进一步提高马中参加各类艺术竞赛的团体总分和名次;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训练,五年内马中运动队在淮安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力争进入团体总分前五名的位置。

  5、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目标

  以德育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整合优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德育资源,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以认知、情意、行为各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以“诚信意识、公共秩序、爱护环境、文明礼貌”诸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为重要标志,把马中的学生培养为 “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高雅、心理健康”的未来公民。

  在德育内容上强化四项教育。即强化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合作相容、勤俭奉献为基本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以行为规范训练为载体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强化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为基础的民主法制教育;强化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途径上拓展“五条渠道”。一是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寓德育于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系列活动之中;三是寓德育于规范管理之中;四是寓德育于教师表率作用之中;五是寓德育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中。

  在德育基础工作上加强“七项建设”。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五是加强德育科研建设;六是加强校内外德育协调的组织建设;七是加强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整合建设。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正常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心理咨询室,网上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学校将通过建设专职心理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力度,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化和常规化,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经与新形式,引导全体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五年内自编一套具有马中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使马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的前列。

  6、教育科研目标

  立足科研兴校,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把学校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实施作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领先提供理论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⑴建立健全的科研机构组织,规范科研行为。

  ⑵搜集、整理学校的科研资料,建立科研档案。做好科研管理工作。

  ⑶抓好课题研究。完成好“十五”滚动课题研究,做好“十一五”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研究规划申报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国家级课题1-2个,省级课题2-3个,市级课题3-5个,县级课题20个以上。

  ⑷加强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的建设。

  ⑸制定我校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内涵、操作策略、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⑹继续完善学科教研日制度,切实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使学科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课堂;

  ⑺组织编写符合新课程标准、适合马中学情的各学科教案,作为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奠基工程;

  ⑻积极鼓励教师钻研教育理论,撰写科研论文,教师每学期须有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每学年须有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论文评比获奖,或被大市级以上教科研会议推荐为“交流论文”,将教师教科研成果纳入考核范围并予以奖励。

  ⑼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国内进修和国外培训工作。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专项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计划推荐3-5名教师出国考察进修。

  7、学校文化建设目标

  ⑴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文化做出统一的规划,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优先”,营造人文性、科学性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⑵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创建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体系。

  ⑶强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认真落实“文明规范”要求,积极开展以“三参与,做主人”和“四自(自律、自理、自治、自立)”等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喜闻乐见、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育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⑷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要把校本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

  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四节:读书节、艺术节、心理节、体育节和其他形式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8、制度建设目标

  向管理要质量,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学校有序地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考核与奖励制度,做到评聘分开、绩效挂钩、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付出和获取相均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实施管理细化、指挥靠前的管理策略,完善和深化年级管委会和学科教研室两线交叉互动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年级管委会和学科教研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有效的作用。

  坚持和完善马中人才工程、人心工程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成立学校宣传中心,整合学校对外宣传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办好《镜湖》、《心灵驿站》报、《心育之友》等刊物和马中网站、马中电视台的基础上,积极“链接”国家主流媒体,力争有较有分量的宣传报道见诸国家和省、市广播、电视和各种平面媒体。

  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进一步探索联合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的示范辐射效应,做好联合办学和教育扶贫工作,并努力探索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子。

  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一)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管理队伍

  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真正将“十一五”规划落到实处,我校的干部队伍必须是一支业务过硬、善于学习、善于观察思考、善于总结提高的队伍,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队伍,一支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队伍。

  (二)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推进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职能。学校设置“校务公开栏”,把学校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方案、干部任免、评优工作、职称评聘、财务收支、廉政建设以及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及时予以公开,接受教职工监督,并请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增强议事程序的规范性,调动教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三)发挥党委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实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要坚持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四)保障办学经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充分利用现行教育收费政策,争取省、市、县财政支持,依法扩大“开源”的入口,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精细编制学校开支预算,规范财务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加强学校办学成本核算,制定各类资源配置标准,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投入、科学配置、高效使用。

  (五)坚持服务育人,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学校发展大局和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后勤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在食堂、宿舍、办公场所、校园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诸方面,做到热情、周到、细致,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六)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制定规划执行的年度推进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自评,并把自评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聘请有关主管部门、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共同组成规划执行评估小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主动征求各方面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为实现我校“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团结奋斗!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丰县民族中学发展规划

  县丰民族中学20**-20**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县丰民族中学创建于1976年,原名县丰城关中学;1985年更名为县丰第二中学;1996年,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县丰第二中学基础上创建县丰民族中学。历经30多年的发展,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的县丰民族中学已经成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z省德育先进学校、z省绿色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花园式学校,是一所校园环境优雅、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齐全、教育质量一流、管理科学规范、办学特色鲜明的z省三星级高中。尤其是自20**年成功晋级z省三星级高中以来,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年年攀升,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内部管理精细规范,民族教育特色已基本形成品牌。20**年学校又成功通过z省三星级高中复检,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已全部顺利达成,县丰民族中学已经成长为县丰乃至全市高中教育的窗口学校,也是z省中学民族教育的一张灿烂名片,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从国际上来看,各国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极不平衡,竞争十分激烈!从本质上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因此,排除一切困难,发展国际一流的教育事业,是关系我国能否尽快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如期建成四化大业、实现中华民族千年中国梦的关键!建设适应国际发展新要求的知名学校,培养数以亿计的各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z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肩负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担。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寄予厚望,***总书记曾要求z省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国树立榜样,做好示范!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不负胡总书记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厚望,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艰苦奋斗!为此,我省大力推行“教育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大批优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星级高中评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县丰作为全省农业大县,位于西北边陲,是全省最不发达的贫困县,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全省整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全县120多万人口,仅有一所四星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教育事业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额快速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办学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具有鲜明民族教育特色和较高文化品位,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四星级品牌高中,成为我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目前,全县乡镇高中发展势头迅猛,对我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必须认清形势,面对现实,早作规划,早作安排,坚持走在全县乃至全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前面!从学校本身来说,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高水平、高学历的名师优师偏少;现代化建设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办学机制等原因,学校优质生源相对较少,学生管理难度较大;建立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步伐较慢等。如何进一步把握机遇,把学校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如何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尽快建成现代化品牌高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亟需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出新的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和20**为指导,以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科学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强化文化内涵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科技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尽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教育特色和较高文化品位,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十四轨制z省四星级品牌高中。

  二、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无形,却是树德立品的教育网络;文化无言,却是铿锵有力的前进号角。民族中学根植千年汉文化发祥宝地,传承厚重的历史文脉,以鲜明的文化个性,绽放民族教育特色,熔铸民族特色品牌。

  经过三十多年的长期积淀,县丰民族中学逐步形成“和乐致美”的核心理念,“以和为美,善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制订出“和以行远,学以至乐”的校训,提炼出“携手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形成“尚宽和风,习书香趣”的校风,“博爱于心,融乐于教”的教风和“言行蕴礼,学思涌乐”的学风,进一步完善《县丰民族中学章程》,使学校文化形成了由理念文化、校园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组成的高雅、文明、创新、向上的学校文化体系。

  三、办学目标

  (一)、发展目标:

  1、长远目标

  县丰民族中学坚持以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科学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通过5-10年的艰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鲜明民族教育特色和较高文化品位,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十四轨制z省四星级品牌高中,

  2、近期目标:

  在顺利通过z省三星级高中复检的基础上,严格按照z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员工踊跃投身于四星级高中创建活动,确保20**年前建成z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二)提出发展目标的背景:

  1、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素质人才--是我校学生培养目标。这是基于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基本国情确定的。从国际上看,东西方国家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拥有了大量高素人才,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胜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能否尽快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如期建成四化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中国梦,关键就是必须尽快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基于这一庄严历史使命,提出了我校学生培养目标。

  高素质人才是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有“民族团结意识、科学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界定。有民族团结意识是基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学校的校情提出的,有民族团结意识,能够顾全大局,爱国爱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这是高素质人才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科学创新精神,这是基于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党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没有科学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拿什么去建设创新型国家,靠谁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知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拾人牙慧,拿什么赶超发达国家!较高人文素养是从健全人格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高素质人才的界定。这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综上所述,学生培养目标适合国际发展的实际需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定位准确,目标可达。

  2、关于学校发展目标

  “具有鲜明民族教育特色和较高文化品位,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十四轨制z省四星级品牌高中”,是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表述。

  ① “有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这是由学校的基本特征和培养目标确定的,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学校没有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从哪里体现民族学校特征,又怎么能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呢!

  ② “有较高文化品位”,是我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办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较高的文化品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行为理念、服务理念和价值理念,突出了学校高雅、文明、创新、向上的发展特色。

  ③ “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是学校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以和为美,善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强调的就是一个“和”字,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是学校发展的至高愿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行的基本要求。

  ④ “十四轨制”是对学校承载能力的基本界定。这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确定的,十四轨制非常具体明确,完全符合学校的实情,且完全可以实现。

  ⑤ “z省四星级品牌高中”。z省四星级高中是我省高中学校中档次较高的,建成四星级高中就等于成功的进入到全省一流学校行列。学校提出“建成z省四星级品牌高中”的目标,是在四星级高中基础上的有一次升级晋位,建成四星级品牌高中就等于进入到全省乃至全国名校行列,这是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至高定位。

  第三部分具体指标

  1、学校规模:学校规模进一步发展扩大为14轨42个班,在校学生1900人以上,教职工300人以上。

  2、基础设施建设:20**年底前新建室内体育馆和3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增设舞蹈房、音乐室,充实通用技术实验室设施设备,进一步实施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人文化工程。

  3、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总结提炼校园核心理念,重新定义校训,总结学校多年发展形成的优良传统,设计校徽,确定校歌,使学校理念文化形成完整体系。对原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新增一批校园文化小品景点,突出民族教育文化特色,强调“和乐致美”的核心理念。尽快形成学校的文化个性和鲜明特色。

  4、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与国际名校交流与合作,每年选送1-2名青年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培养省特级教师2-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4名,省骨干教师15-20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县级学科带头人40名,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所有教师学历人人达标。

  5、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体制顺畅,决策民主,职责明确,健全并完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管理方式基本实现人文化、民主化、信息化、精细化。

  6、素质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基本形成;动手、动脑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能够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能够进行持久的学习,逐渐积累学习智慧,做人智慧,做事智慧,从而成为品德高尚、学识广博的当代人。

  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和规范,紧密结合教学现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能够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蔚成风气,必修课、选修课,部颁教材、自编教材相辅相成,地方课、研究课体现本校个性特色,快乐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攀升。

  7、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县内一流、全市领先的水平。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高考指标完成率年年提高,每年90%以上的学生都能进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在招飞、艺术、体育工作中每年都能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合格毕业生。

  8、教育科研:立足课堂,注重课改,重视质量,讲求实效,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校领导人人都有研究课题,教研组组组都有研究特色,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科研论文蔚成风气,每年均有一批论文获奖。

  9、特色建设:民族教育特色进一步彰显,在全省、全国民运会及其他民族体育竞赛中获得一批奖励,各族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0、示范目标:逐步成为全县乃至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民族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典范,利用自身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地区的学校、社区服务。

  11、对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利用现有国际渠道,加强同伊斯兰国际友好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干部培训,进行师生交流,扩大国际影响。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名校的交流与合作,主动与本省、本地区的民族学校、民族班级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努力争取全国各民族大学、地方大专院校的支持,力争把本校建成民族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充分利用本校优质教育资源,采取互派教师、共享课改成果、提供教改经验、开放现代化教学设施等方式,支援兄弟学校共同发展,为全县乃至全省教育均衡、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部分 具体措施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1、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优化学生行为品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核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县丰民族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开展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校园之星、校园十佳等评比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富有个性的学生成长环境。

  2、构建德育网络,以家长学校为依托,逐步发展壮大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文科技环境。倡导“和乐致美”的校园核心理念,从美化、净化入手,以男生做绅士,女生做淑女为行为标准,各族学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逐步创建高雅、文明、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继续办好校园广播站、宣传画廊、读报栏、校刊等,抓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音、体、美方面的竞赛,开展适合学生特色的各种活动。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团队干部、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作用,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分析班级管理的现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深入探讨青春期学生心理特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扩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继续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常规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县丰工业园区、少数民族家庭开展访问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6、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寓素质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用德育细节夯实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让德育走进生活,走进心灵,不弃小成,不废小礼,促进学生基础文明习惯的养成,净化、美化校园,组织好“五一节”、国庆节、元旦等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完善自身品格。

  二、强化校本培训,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1、明确评价标准,努力做好示范

  确定新课程背景下好教师的三条新标准。一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示给学生的应是积极的言行和文明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做到;三是为人真诚,富有爱心,善待所有学生。快快乐乐做教育,兢兢业业钻业务,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

  2、支持教师学习,提升人文素养

  努力推行教师读书计划,重点关注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为了便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人力,着手开发一组教师学习资料,用“师德资料”提升教师境界;用“人文资料”开阔教师眼界;用“亲情资料”丰富教师情感;用“感恩资料”震撼教师心灵。

  3、强化专业基础,提高教学能力

  以《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为抓手,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力争在5年内选送10名以上青年名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培养2-3名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2-4名,省骨干教师15-20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县级学科带头人40名,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所有教师学历人人达标。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学科搭配科学合理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科组的核心作用,集体备课活动真正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目标、定中心发言人。强化对学科组活动检查的力度,通过踏实细致的学科组管理工作,使每一个学科教师协同作战能力得到提高,做到研究成果共享,教学步调一致,全组携手共进。

  2、制定教学常规,制定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各学科作业批改要精细、规范,有重点地开展教学“五认真”检查活动。

  3.加强行政督查力度。教学行政督导人员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做到因材施教,分别指导,强化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潜能,增强教学效果,坚决杜绝无效课、低效课和废课。不断优化课堂结构,降低重心,多设台阶,及时巩固,强化反馈,努力形成效益良好、特色鲜明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经常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需要。

  5、注重分析学情,不断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模式和不良习惯,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加大高考研究的力度,大面积提升高考升学率。

  7、制定人文校园建设方案,并加以贯彻实施。充分利用好学校画廊和报廊,开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版块,由各教研组长负责,一月一期,月月更换。设立英语角,加强英语口语交际训练。构建高雅、文明、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

  8、大力倡导阅读好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校园,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环境。

  四、抓好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1、立足课堂,注重课改,重视质量,讲求实效,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

  2、用微型课题带动入门,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加以研究,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3、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科研和课题管理网络,专任教师参与率达100%。

  4、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每年都要有一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每年都有大批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

  五、加强内部管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制、考核评估制;校级领导实行问责制,中层干部实行竞聘制。

  2、加强制度建设。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完善,编印成册,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结合国家实施绩效工资的重大机遇,制订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制度,经全体教职工充分酝酿讨论,并交教代会批准后,正式实施,确保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公平合理,提升正气。

  3、强化民主管理,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落实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决策,扩大校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设立校长信箱,公布监督电话;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行风监督员,在县丰民族中学网站上开辟校务公开专栏,随时接受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4、加强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网络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管理服务 。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学分统计、财务管理、图书流通等均实行计算机管理。信息中心全部向师生开放,学校重要信息、通知、校务等都通过校园网予以发布。

  5、抓好后勤管理。建立一支适应改革形势要求的后勤职工队伍。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资财管理,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增收节支,精打细算,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更新教学设备,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使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符合z省四星级高中的标准和要求。

  6、加强对住校生的全方位管理,制定宿舍卫生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宿舍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实行星级公寓考评制度,使宿舍管理成为学校的管理品牌。

  加强学生餐厅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法规,落实学生餐厅卫生责任。继续设立“清真窗口”,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饮食习惯,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要求。

  7、实现财会工作电算化。财会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会规范操作,实行网络联系工作,当好学校行政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便于学校领导在决策中作出正确决断。

  8、强化整体规划意识。按照z省四星级高中的创建标准,有序地加强硬件改造。主要设备设施投入:完成建设室内体育馆和3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等重大工程。根据学校实际,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大力依序推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每年都根据要求添置一批图书和各类各科教学音像资料;升级校园网,增设教师办公网站和学生学习交流网站,扩大师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窗口。

  六、强化民族教育特色,打造民族教育品牌

  1、加强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力量,制订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民族教育内涵。

  2、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外民族文化和优质教育资源,编写一批质量较高的民族教育校本教材,不断丰富民族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

  3、继续抓好民族歌舞培训,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民族歌舞训练,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力求尽快实现“人人能歌善舞,个个素质高尚”的目标。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5、加强民族教育课题研究,以教研促教学。力争每年都有专门研究课题,不断产生影响较大的科研成果,增加民族特色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6、加强民族体育项目训练,继续办好蹴球、珍珠球、陀螺、武术、高脚竞速等运动队,培养一批知名运动员。

  七、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

  1、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投入。一是加强对国拨经费的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坚决杜绝浪费;二是多方筹措,争取社会支持。对社会捐助的资金和物品,实行扎口管理,杜绝流失损毁;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渠道,争取国际支持。

  2、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年度任务。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3、制定基础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学年度为节点,有序推进。

  4、成立督察评审小组,对基础建设的每一项工程进展情况和质量情况进行督导和评审。督察评审小组每学期至少进行二次督察,一次评审,要写出书面评审意见和督察年度报告,并于项目负责人见面。对于项目出现质量及时间问题,提出具体的评审意见,要求其限时改正。

  5、设立奖惩和问责机制。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者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者坚决实行问责,并责成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时完成。

  第五部分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20**”的重要思想,落实20**,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身作则,克难奋进。在全体教职工和学校领导干部这两个层次上,倡导团队精神,发扬集体主义,发挥整体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规划的达成努力奋斗。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讨论,真正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的内涵,把规划实施过程变成增强凝聚力的过程。

  (二)完善规章制度,做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对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查、修改与完善,保留其科学合理的条文,并作适当补充增益;针对有关不合乎新课程理念、不合乎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些内容,予以删除与改正。使制度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保证。同时,组织领导与教职工学习有关管理思想与管理制度的内容,真正了解制度的精神,用制度精神规范并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三) 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在办学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更适应人的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首先,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不仅有领导、老师,还得有家长、同事、同学、本人。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评价的功能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其次,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成为不断调整、矫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工具,而不仅仅起一种甄别的作用。第三,完善各项评价制度,补充修订有关条文,构建包括课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道德品质评价、班级及教研组等的管理评价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学校评价体系。

  (四) 建立培训基地,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为使师训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学校将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经常到校指导。形成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式的教师成长模式。其次,进一步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扩大视野、增长才干。第三,充分关怀尊重本校名师,挖掘他们的潜力,开发校内师训资源,形成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多层次培训网络,使学校涌现更多的优秀师资,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五) 保证经费投入,加强后勤保障服务

  一是对经费来源主渠道的学校收入实行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务纪律,压缩不合理开支,杜绝重复浪费。二是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捐赠物品、捐资助学实行扎口管理,避免流失和损毁。三是加强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四是基本建设、设备添置严格按照规(计)划执行,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

  (六)强化指导督查,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在校内外聘请具有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县人大代表、学生家长、教职工代表等,建立规划落实督导小组,对学校规划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相关措施,按学期(或学年)对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

  (七)建立部门责任制

  发挥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每年将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年级/处室,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责任,在定责基础上,合理授权,强调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鼓励创新,真抓实干,学年末对年度目标逐一进行验收,确保按时按量完成规划任务,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者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者坚决实行问责,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早采取措施,及时赶上实施进度。

篇3:宜安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宜安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1、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宜安高级中学,是一所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设计建造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占地202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在校生4000余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硬件齐全、功能完备。它的设计新建是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关心过问下,在全县92万父老乡亲的热切关注下诞生的,因此,我们----作为第一批进驻新校的“宜中人”,在倍感自豪、骄傲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规划好、发展好这所新高中,把宜安高级中学办成宝应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才能不辜负县局领导和全县人民的重托和厚望。

  2、开学以来,短短几个月内,前来视察的国省市县级领导已逾千人。他们均对我校的兴建给予了充分认同,并将关注的热点转变为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殷切期待,连周边市县的教育同仁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为此,宜安高级中学必须从现在起精心规划、确立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为在二流师资,三流生源的基础上创建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20**,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做到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模式科学、教育实绩明显,发展前景宽广。

  树立“让我们共同获得成功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性、效益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积极实施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1、近期目标:培养人才争名次、冲出宝应、走向江苏。

  20**年起教育质量尤其是高考质量上一个台阶。20**年创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前年跻身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每年评上宝应县文明单位,20**年评上扬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2、远期目标:培养精品争位次,冲出江苏、走向全国。换言之:就是要建成江苏名校,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示范性高中。

  (二)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

  办学定位:“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人本治校”;“上规范.创特色,高质量,争一流”。

  一训三风:“大爱、尽责”的校训;“和谐,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执教严明,要求严格”的教风;“弘志,勤勉、善思、苦练”的学风。

  办学特色:全面育人,严格规范,和谐发展,人文见长。

  学校精神: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协调发展:指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前提、关键、根本)。

  培养目标:具有健康人格、良好学历以及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高中毕业生,从而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学做“真人”,以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自我人格完善为教育之本,重视培养三种精神-----基于对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奉献精神;基于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认识而产生的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合作精神;基于对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认识而产生的面向世界着眼全球的国际精神。

  (三)管理目标

  争取上级招生政策的支持,力争20**年起获得第一批次招生资格。

  建成高效、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实现办公自动化、备课电子化。

  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等工作制定全面的科学的质量标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自动管理系统。

  (四)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战斗力强、一专多能,在全县乃至全市起到示范作用。

  20**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争取有1名特级教师。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研究生学历(含课程班)达15%,中高级教师占50%以上。20**年全校专任教师本科率达到98%,争取有2名特级教师,研究生毕业学历达到20%,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到20**年,全校专任教师本科率达到100%,有3名以上特级教师,研究生毕业学历达到25%,中高级教师占85%以上。

  20**年前学校骨干教师达到30%以上,把关教师40%以上;20**年各科均有一定数量的县市级学科带头人;20**年骨干教师占50%以上,有部分教师能进行双语教学。

  20**年前,在职专任教师每人每年平均有一篇教研文章在县级以上各类报刊上发表或进行学术交流;20**年在职教师每人每学年平均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的论文或进行学术交流;学校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并逐年递增。

  20**年80%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0**年达到100%。

  每年有主持或参与的省级课题1个以上,市级课题2个以上,县级课题4个以上。每年均有市省级高质量科研成果、研究论文。20**年起,逐年递增。

  (五)学生素质

  从20**学年起,每学年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8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80%以上;犯罪率为零。

  从20**学年起,体育合格率达9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5%以上,优秀率35%以上。

  从20**年起学生在县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每年以3%的幅度递增。

  四、保障措施

  (一)以科学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

  1、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德育管理思想。

  德育工作目标: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增强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管理方针:育人为本,教育先导,管理服务,教管并重。

  德育管理原则:(1)坚持师德垂范,服务育人的原则 (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核心,以师德为基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2)坚持“三本”,突出“三性”,建设“三风”的原则 (以人性为本、以仁德为本、以责任为本;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校风、教风、学风)。

  2、规范德育内容,形成自身特色。

篇4:南京五中学校发展规划

  京南五中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

  ----推进校本建设 谋求和谐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时建校的京南五中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办学历程,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z省四星级重点高中。为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市区建设“教育名城”、“教育强区”的目标,根据市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本校实际,制定我校20**-20**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京南五中20**-20**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20**-20**年,五中经历了区划调整和6位校级干部调动等重大变化,这给五中的办学带来了优秀师资、优质生源、领导班子的缺失和办学规模、办学经费锐减等一系列困难。但在白下区委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支持下,五中人团结进取,埋头苦干,在艰难曲折中奋力前进,完成了“十五”规划预定的目标。

  一.取得的成绩

  ⒈实施主体性德育工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照“德育为首”、“以德树人”的办学思想,以五中首创的“双群体”模式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加强德育队伍、德育课程和“双千分制”德育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思想教育、心理课程和各种文体科技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20**年期间,学校获得“双无模范学校”、“市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等十余项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少年乙组男篮比赛第三名”、“全国无线电测向分区赛高中组第一名”、“京南市中学生合唱比赛第一名”等文体竞赛奖励。学生个人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市级奖59项。由我校教师为主参编的德育丛书《班级--我们生命的沃土》已由z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⒉实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编撰了《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等10余本校本教材,开设了20余门特长类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和学军学农等综合实践课程。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技术》的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十五”期间,和同类学校相比,我校在中考招生录取分数线和总均分最低的情况下,会考和高考过线率、达标率皆名列前茅,并两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

  ⒊实施园丁工程,促进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我校注重师德建设,广大教师敬业爱生、甘于奉献。学校制定并落实教师发展计划,01年以来,我校教师又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人被评为市区师德标兵,2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市名师,17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28人被评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教育硕士在读或取得硕士学位。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十五”期间,我校有7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得鉴定组专家好评,教师主编、参编各类书籍94部,有102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有10余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开讲座计84场,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51节,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⒋实施精美校园工程,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20**年以来,学校投入800余万元,将原校办工厂改造为计算机、劳技专用教室和学生食堂、宿舍,改建新建了报告厅、塑胶网球场等场馆,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每个教职工配备了液晶显示屏工作电脑,校园网升级信息点通达所有教室和办公室,同时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一级图书馆”、“省绿色学校”、“省标准化实验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⒌实施组织管理革新工程,促使学校办学绩效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证和教师主体参与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团委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第五中学章程》,坚持依法治校。细化了各项管理考评制度,激励广大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01年以来,学校又连续获得省市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05年1月,经评估验收,学校被评为“z省四星级高中”,即国家级示范高中。

  二.面临的挑战

  我校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五中发展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中的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将对各类学校重新“洗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将加大竞争上岗力度......一系列改革的深化给学校和每个教师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全市初中毕业生的逐年减少和市属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作为独立高中的五中将面临更大的招生压力。高分段生源的减少,对我校高考本科达线率的提高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学校近年新教师和年轻干部的比重增大,新老交接和教师队伍成长的任务较重,学校的校舍偏紧,经费紧缺。学校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够精细、不够严格的地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 20**-20**年五中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20**”思想为指导,落实20**,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发扬求真、务实、和谐、进取的学校精神,一心一意谋求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凝神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名城”、“教育强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加强校本建设,推进内涵发展,把五中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的精品独立高中。

  ·精:教育精心--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

  队伍精良--打造德艺双馨、团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管理精细--完善民主、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规模精当--按照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办学规模以不超过12轨为宜 。

  ·品:办学思想高品位--传承“平民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

  办学成果高品质--使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品行端正、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勇于创造、善于实践的优秀高中生。

  办学特色创品牌--把学校建设成具有科学教育理念,浓郁校园文化,鲜明办学特色和优秀教育质量的品牌高中。

  ·独立高中: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独立高中的要求,五中于02年区划时已经成为没有任何形式初中部的真正独立高中。我们要专心致志研究高中阶段的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三.思想方法

  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找准五中的发展目标,明确方向,振奋精神,谋求学校的持续发展。

  ⒉运用全面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树立信心,扬长克短,谋求学校的稳步发展。

  ⒊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并整合学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各种办学要素,激发动力,形成合力,谋求学校的和谐发展。

  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创实绩。

  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五大校本建设

  (一)校本组织管理建设

  ⒈目标--健全民主、科学、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

  ⒉原则--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⒊措施:

  ⑴构建民主管理的组织系统。

  ①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证、教职工主体参与的管理体系。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管理水平。要勤政廉政,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服务。健全党委班子和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委的监督保证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学期一次教代会制度,发挥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坚持校长办公会、行政例会和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学校的集体领导。坚持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确保清廉办学。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工会、各民主党派、共青团、学生会、校务咨询委员会和退休教师协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招生、收费、评优、晋级和大额采购招标都要成立专门小组集体研究并及时公示。

  ②完善“三个层级”、“两个实体”和“双群体”的管理网络。

  要使校长室、中层处室和年级组三个层级在决策、执行、操作等层面上既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又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要使年级组和教研组这两个实体兼具德育管理、教学科研和队伍培训等职能,逐步提高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职位权力和福利待遇。要使“双群体”在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中切实发挥作用。要使这种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切实提高管理的合力和实效。

  ③加快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考核和选拔。要在组织部门的领导下,采用考察竞聘等方式,培养选拔德能兼备的校级和中层干部,切实做好校级、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的新老交接工作。

  ⑵完善科学管理的各项制度。

  ①细化岗位职责。按照《第五中学章程》,细化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职责,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可测评性。

  ②强化过程管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强化班级和学生的“双千分制”管理。建立并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过程评价、成绩评价、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课程、课务、测试、考务等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项教学检查和评教评学制度。严格财务财产管理,开源节流,厉行节约,实行“收支两条线”及各项费用、物品的申报审批和领用制度。坚持财务公开,每年要向教代会报告学校财务状况,每学期要给学生家长发放代办费清单,要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物价等部门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③健全考评机制。实行《五中教师考核实施办法》和《行政人员考核实施办法》,并根据这两个办法调整学校以往制定的教学、德育、科研等考评奖励条例。根据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调整课时津贴和高考奖励办法。坚持各项考评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考评的印象化、人情化,要把考评与教师的聘任、评优、晋级和校内分配挂钩,做到赏罚分明,真正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引导教职工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凸显“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的价值。

  (二)校本教师队伍建设。

  ⒈目标--建设崇德精教、团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⒉原则--坚持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⒊措施:

  ⑴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①通过党员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三要八不准”规定,把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②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③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引导教职工主动承担各类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任务,人人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⑵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素养。

  ①提高学力层次。对工作认真、绩效优秀的教师,学校将统一安排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进修。到20**年,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达20%。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出国研修、脱产培训、外出学习,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学力。

  ②提高教研实效。修订并实施《五中教研组管理考评办法》,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改中组织教学研究的功能。要做到“三精心”,即精心组织集体备课,精心组织作业考试,精心组织流水阅卷和反馈纠正,努力掌握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十一五”期间,要再推出3-4个市区先进教研组,将语文、数学、心理等学科打造成全市品牌学科。

  ③提高科研水准。坚持科研兴校,推进“校本行动研究”的科研大众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要力争在五中建立“科研项目中心”,开展以《构建学校对话教育网络的行动研究》为引领的课题研究,力争7-10项省市级课题立项开题,继续办好“学与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人人要参加中心的培训。实施《五中课题管理与奖励条例》,引导教师参加“四个一”活动,即每学年都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完成一项教学反思,开设一堂公开课。

  ④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继续分层次对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丰富学校网络资源和校园网站,构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课改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校园。

  ⑶优化教师学术梯队建设。

  ①加强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和见习期考察,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帮带工作,做到有帮带计划,有过程考评,有阶段小结,有绩效奖励。

  ②从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纯熟的学法指导艺术,扎实的基本业务功底,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等四个层面制定教师发展目标体系。通过论文论着、教学基本功、优质课和校内先进评比以及开设各类讲座、公开课等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十一五”期间,要有计划地推出4-6名市区青年优秀教师,2-4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2名省市名师和特级教师。适时引进1-2名特级教师。

  ③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落实他们的教研科研和帮带青年教师等工作任务,并按市区要求修订《五中骨干教师津贴发放办法》,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三)校本德育体制建设。

  ⒈目标--建设优良校风,严明校纪,使学生成长为品行端正,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实践的优秀高中生。

  ⒉原则--坚持教育疏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⒊措施:

  ⑴讲求一个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德育科研,开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增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开展“德育先进学校”、“双无先进学校”、“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等创建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科技竞赛,以此促进并提升学校德育的水平和档次。

  ⑵夯实两个基础。一是优化育人基本单位--班集体的建设,二是养成学生基本素养--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学习规范。要坚持“严、实、树、活”四字策略,切实培育良好班风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⑶加强三项建设。

  一是德育课程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构建主题教育系列课程(如爱国主义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国防教育课、青春期教育课等),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如军训、学农、社区服务等)和理论学习系列课程(如党课、团课、整合型心理教育课和人生规划指导课等)三大课程体系,并将这些课程安排进必修课、选修课、班会课中施教。

  二是德育队伍建设。要重视德育分管干部和年级长、班主任的选拔培训,做实新老班主任结对帮带工作。实施《五中班主任聘任考核条例》,坚持把担任班主任作为晋级评优的必备条件,提高年级长和班主任的福利待遇。建立“首席班主任”制度,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十一五”期间,要推出1-2名省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6-8名省市优秀班主任。坚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引导全校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个个支持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德育工作要坚持学生主体参与,发挥团委学生会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小主人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是德育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代会制度,进一步办好学生党校团校。要进一步完善“双千分制”管理,发挥“双千分”在班级评先和学生学分认定中的作用。要根据课改和生源实际情况,修订并严格实施各项学生奖惩条例。

  ⑷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德育与其他诸育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并充分运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形成各学科互相渗透、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二是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坚持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发挥家长、法制副校长、派出所、社区委员会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加强军训、学农等德育基地建设,组织好各类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劳动技能、生存能力等教育。四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坚持举办英语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盛典等校园节日活动,办好学生文学社、动漫社、心理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无线电测向小组和各学科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通过校训、校歌,校刊《落花生》,板报、橱窗和学生广播站、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教育。要建设好图书阅览室、网络学习室、技能创造室、心理咨询室和校史室等“五室”,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⒈目标--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课改精神,具有学校特色,可供学生选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⒉原则--坚持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程的基础性与学生的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

  ⒊措施:

  ⑴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

  ①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

  ②成立课改机构。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相关处室主任、名特教师和教务员组成的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由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课程小组,精心研制学校课程方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

  ③编制课程方案。根据国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八大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际资源和学生的自主选择,选好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在学校开设多年的学科类、特长类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并优化校本课程(选修Ⅱ)。妥善安排各学期、各学段、各模块的课程设置,科学编制课程表。要优化“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习领域的教学,增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实效,持续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

  ④改革评价制度。实施《青春的证明--高中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和学分制管理,以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评和导师组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评定要注重过程评价和成绩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要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要:

  ①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要强化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功能,潜心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抓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核测试和反馈纠正等教学环节。要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推行“十五”科研课题总结出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努力提高驾驭新课堂、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引导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多元性观念,不仅重视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要改变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操作实验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保障。

  ①坚持校内视导和评教评学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案撰写、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载。

  ②加强课务、考务管理。教务处要科学编制课程表和监考表,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表和监考表安排的任务。坚持巡课、巡考制度,严谨教风,严肃考纪。将教师执行课务、考务的考评情况纳入评优晋级考核之中。

  ③严格学籍、学分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进行招生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借读、休学等审批手续。及时做好重要考试的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严格学分管理,发挥成绩、学分在师生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④做好教辅资料的征订、审批和费用管理工作,制止乱订教辅资料的行为,减轻学生负担。

  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高考是办学绩效的重要显现。要在实施新课改、研究新高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在独立高中办学道路上,研制招生策略,建立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要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以高质量的生源促进高质量的教学。“十一五”期间,要采取多种措施,办求五中招生录取线在同类学校中保持中等水平,力争高考本科达线率、录取率在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五)学校环境系统建设。

  ⒈目标--构建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和师生幸福成长的和谐的校内外环境系统。

  ⒉原则--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以内在的高品质办学服务社会,赢得各方面的支持;以社会方方面面的信赖支持推进学校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⒊措施:

  ⑴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

  ①通过进修学习、教研科研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水平,浓厚学习型研究型的校园文化。

  ②通过学习培训、评议考核等形式,打造团结勤奋、务实廉洁、善待教师、心系五中的服务型领导班子。校级领导要深入组处、关爱教工,构建相互尊重、有强大凝聚力的干群关系。

  ③通过学术研讨、对话交流、文体活动等形式,在教职员工中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宽容、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形成和谐向上的人际环境。

  ④通过家访、谈心、辅导和集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师生相互关爱、相互信赖,建设民主平等、互动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⑵建设温馨优雅的校园环境。

  ①适度增加校园校舍面积。五中现在办学规模为12轨36个班,校园校舍面积偏紧。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生源逐年减少的实际,五中的办学规模不宜再扩大;考虑到五中60年办学历史在百姓中形成的优越的心理区位和地理区位,五中现校址不能搬迁。关于校舍偏紧问题,拟采取以下办法解决;一是请政府和有关部门论证,在五中附近划拨一定的用房(如医院、小学等)给五中办学。二是适度改造现有校舍,通过调整办公用房,建设加层简易房等方式,增加4-5间备用教室,增加教师午休室和乒乓球室。

  ②大力营造温馨校园。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办好师生食堂和“教工之家”,做好教学保障、后勤服务和定期体检等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和假期旅游、慰问教师等活动,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把五中真正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⑶创设互动共进的社区环境。

  ①主动争取市区政府、教育局、教研室、招生办、技装办、督导室等部门对学校工作视察指导和支持。

  ②继续保持同市容、公安、物价、社区等部门以及友邻单位的共建关系,力争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③保持同九校联合体及其他兄弟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招生方面的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④在二十四中建立“五中课改实验基地”,开展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研究,促进两校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的共同提高。建立一批生源学校,保持同生源校的日常交流,争取较多的优质生源。同时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确保优秀生、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⑤通过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生源基地等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⑥扩大学校的开放度,通过合法渠道,继续聘用外籍教师、发展与“京南国际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的交流合作,力争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

  ⑦发挥校务咨询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建单位、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宣传监督作用。

  20**-20**年是五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发展规划架构了五中人的共同愿景,而共同愿景的实现要靠全体五中人的顽强奋斗。我们要发扬五中人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们的心血汗水再铸五中的辉煌。

  京南五中

篇5:沙洲中学发展规划

  洲沙中学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zzz”和zz同志“zzzz”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20**统领学校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树业”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坚韧、扎实、高洁”为学校精神,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全面构建“规范有序、自觉高效、宽容率真、和谐发展”的省四星级高中。以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管理,优化教师队伍为保证,全面提升名校的品牌效应,把沙中“做美、做优、做强”实现沙中迅猛发展,使沙中成为中国新兴现代化城市文化建设的典范,致力于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苏南名校。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把沙中建成“具有现代教育设施、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教育质量,国内知名的苏南名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能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使我校具有“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的国家示范高中,成为教育科研的示范学校,成为一所执着追求绿色教育理想的历史名校。学校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要名列苏州市前茅。

  三、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

  zz市洲沙中学坐落于zz市zz镇,创建于1941年,原名常熟私立大南中学,1956年定为苏州地区农村重点中学,1962随洲沙县建县更名为洲沙县洲沙中学。1978年被定为洲沙县重点中学。1996年以高标准通过省教委验收,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又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模范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教科先进单位”,“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学校”、“示范家长学校”、“绿化达省标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已成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在苏州有较大影响的学校。

  学校素有“苏南大地的人才摇篮 ”之美称,是莘莘学子的读书圣地,校内古木参天,椽香四溢,长廓缦回,曲径通幽。现代化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科技大楼为学校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条件;图书馆、艺术楼、400m标准田径场、体育馆为学生提供了陶冶情操和开展文体活动的最佳场所;设施齐全、采用了IC卡管理的双层学生餐厅、公寓式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孕育出“敬学、勤奋、求实、进取”的学风,积淀起“敬业、严谨、创新”的教风,熔铸成“从严求实、奋发有为”的校风,形成了“坚韧、扎实、高洁”的沙中精神,而且这一精神,正在激励沙中师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

  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国学大师钱仲联、著名学者z、zz教授曾在我校执教,zz院士、zzz研究员等曾在我校就读。

  学校素来以学风踏实、教风严谨、校风纯朴、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而著称。目前,全校师生正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努力把沙中办成国家级示范高中,谱写新的篇章。学校倡导“品、直、学、芳”的四字校训,坚持以“树业”为办学理念,发扬“坚韧、扎实、高洁”的沙中精神,全力追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大以法治校的力度,制定、修改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快骨干教师培养步伐,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要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洲沙中学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炼和弘扬沙中精神,;要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投入教改和新课程实践,总结出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沙中的品牌效应。

  四、具体目标:

  (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坚持实用、先进、科学的原则,在未来的几年中从校园规划、设备更新、软件投入三个方面形成优良的办学条件。

  1、校园再规划:

  20**年底学校要着手做好洲沙中学的第三次规划,学校的教学活动区、行政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学生生活服务区、教师生活区基本形成。

  20**年起改建体育场,铺设塑胶跑道,场内种植草坪,扩建篮球场地,配备现代化的篮球架。

  20**年前后要积极创造条件新建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具有一流设备的综合楼一座。建成全市一流的理化生实验中心。

  20**年后学校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布局合理与沙中地位相称的一流标准改造建设。

  20**年,完成学校的改造和迁移,建成与沙中地位相称 的一流的学校。

  2、设备高水平:

  20**年底配置多媒体教室,推广教师网络备课的水平。筹建校园电视台和演播室。部分教室配备视频展示台和“校园网”终端显示,通过努力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藏书超过11.万册,图书流通率学生人均每学期达到45册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50种以上,实用齐全,满足师生进修、学习之需。

  各学科教学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光盘、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基本齐全,根据需要及时添置。逐年投入生均1.5册以上图书。

  (二)进一步美化育人环境。

  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制订并实施《洲沙中学校园文化战略纲要》,使沙中成为一所执着追求绿色教育理想的历史文化名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20**年,我校聘请南京市教科所学校文化战略研究中心来我校进行调研,并制定了《洲沙中学校文化战略发展纲要》,为学校向更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模式。

  积极推进学校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资格准入、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优胜劣汰”机制,试行教师职务“低职高聘、高评低聘、以岗聘员、以岗定薪”的评聘分开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利益分配机制,充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切实提高教师队伍:

  1、20**年前,我校20%以上的教师要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75%以上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其中35%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20%以上的教师成为张家港市市级以上的学术、学科带头人,要培养5--10名特级教师和苏州市以上的名师,至20**年,大多数学科的教师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

  (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争取以二流的生源培养出一批能进入全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具体目标是高考的重点率、本科率、升学率列市前二名。学校要加大培养拔尖学生的力度,转变我们竞赛辅导的机制,力争数、理、化、生、计算机竞赛的名次在全市遥遥领先,进入省乃至全国的行列。使我们学校办学的特色更鲜明。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注重培养专家型教师。

  2、每年50%的专任教师有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大市级以上奖励。

  3、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每个备课组都有结合本学科的课题研究项目,学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每年不少于3项。

  (七)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为根本,德育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学生在学校管理中“自觉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德育工作特色;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形成“因材施教、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特色;形成以沙中“坚韧、扎实、高洁”精神为主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五、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这是学校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正确的管理思想: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严密的管理机制:

  要继续执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奖惩制、结构工资制。总的原则是要强化竞争机制,以聘任制为突破口,优胜劣汰。在学校内部,逐步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视业绩浮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注意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完善学校各种奖惩条例,切实提高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增强全校师生法制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每年有奋斗目标,学期有实施计划,部门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奖惩分明,激励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