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建国大业》观后感:团结胜利和谐共荣

《建国大业》观后感:团结胜利和谐共荣

《建国大业》观后感:团结胜利和谐共荣

  《建国大业》观后感:团结才能胜利和谐才能共荣

  国庆期间上映的国庆65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以庞大的演员阵容、清晰的主题线索、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学校组织“学实”活动的对象党员等观看,感受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观后使我感慨良久。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建立,28年的奋斗历程,其实也是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救国之路的过程,从国民革命时期的与国民党党内合作,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面对抗,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方性的政治力量,一直没有主导中国政坛的方向。遵义会议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的认识到中国社会阶级状况与社会经济形态,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才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将所有爱国的社会力量团结起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达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也是《建国大业》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核心内容,只有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力量和谐共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中国才能迅速摆脱被欺凌被奴役的状况。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地与各民主党派、各进步势力精诚合作,用短短的四年时间,领导中国走出内战,达到和平。

  要达到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谐是要有极大的耐心和诚意的。重庆谈判时,为顺应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的心愿,*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不顾内战的阴云和蒋介石言而无信的品性,甘冒风险亲自赶到重庆参加谈判;为降低民盟领袖张澜居中调停的难处,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所有长江以南的解放区,并将人民军队的编制压到最低程度;因为没有保护好冯玉祥将军的安全,一贯儒雅、从容,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的周恩来对负责安全和情报工作的同志大发雷霆;为了张澜等民主党派领袖的安全,不惜暴露多年潜伏在国民党核心部门的地下党员;为了精诚合作、共创大业,毅然捐弃前嫌,使得曾经大肆屠杀过共产党人的李济深等人热泪盈眶;为了政治协商会议圆满地召开,再三恳请宋庆龄女士参加,邓颖超同志还亲自伴随,*到专列上恭请,终于使宋庆龄女士回到了二十多年不曾回来过的伤心之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感动之下,才换来了新政协的召开,几百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济济一堂,认真的、没有隔膜的、坦诚的商讨建国的诸项重大事宜,才换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顺利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圆满地建立,中华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纵观历史,新中国建立以后,在爱国统一战线的召集下,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力量、海外同胞共同努力,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以***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秉承我党的一贯宗旨,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最终目标,以各种爱国进步力量和谐共荣为基本方法,推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必将使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日益昌盛。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青春雷锋》观后感(精选)

  《青春雷锋》观后感

  11月25日星期一,我们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电影《青春雷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青春雷锋》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是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 。影片着力描写雷锋平凡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雷锋“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

  观看了影片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深深地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雷锋生在旧社会,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他热爱共产党,把党比作母亲,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到处处为人民服务,时时为他人做好事,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我们有时不珍惜幸福生活,不能做到艰苦奋斗,有时吃饭拣这嫌那 ,认为不合口味。通过观看《青春雷锋》,我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不对的,和雷锋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观看影片以后,我决心学习雷锋好榜样,继承和发扬雷锋的光荣传统,学习他“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主动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做一个好的人名教师。

  《青春雷锋》观后感

  《青春雷锋》以雷锋故事很好地阐述了雷锋先进事迹,主题鲜明,基调昂扬,着力展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银幕上的情节逗笑、温暖和感动。而主人公雷锋的成长,离不开“雷锋教父”张书记的谆谆教诲,两人情同父子的多场感情戏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青春雷锋》观后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米饭,你是否哺育了一个新生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更能感动人心。观看完《青春雷锋》看到生活中有很多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都那么富有爱心、同情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想到这一幕幕心里非常感动和高兴。电影《青春雷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接地气的雷锋。对自己生活苛刻,将工资捐献他人,始终坚持节俭、质朴和奉献,而这一切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正是人们所缺失的。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精神的伟大,并不是非常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回到工作岗位我们一定牢记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校园贡献我们老师自己的力量。

  《青春雷锋》观后感

  昨天,我们学校集体组织四年级学生和部分老师观看了影片《青春雷锋》,我个人对于《青春雷锋》这部电影非常喜爱。这部电影,通过更多的历史事实,让我更深的了解了雷锋宝贵的精神。这部电影将激励我不断前进。

  电影《青春雷锋》主题鲜明,基调昂扬,着力展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银幕上的情节逗笑、温暖与感动。而主人公雷锋的成长,离不开“雷锋教父”张书记的谆谆教诲,两人情同父子的多场感情戏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看完这部电影我才明白雷锋不仅仅只是做好事,他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雷锋精神绝不仅仅是做好事不留名,雷锋精神有着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内涵,雷锋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少的养分。在他短短的22年生命岁月里,一直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我们要把他“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精神传承下去,为自己增色,为祖国添彩。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仁爱之心,弘扬传统美德”,像雷锋学习,做一个新时代的活雷锋。

  电影《青春雷锋》观后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11月25日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青春雷锋》,看完后,我觉得雷锋虽然已逝去,但他那乐于助人、扶老携幼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电影里讲到:雷锋曾经在一个学校里当校外铺导员,教学生们打手鼓,其中有一个叫“金铃子”学生总是打不好,经过雷锋叔叔耐心的开导以后,手鼓打得特别好。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火车上,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大家都问他叫什么名字,住在哪,他总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雷锋总是这样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在祖国有困难的时候,他又全部都捐了出去。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像靴子一样,还舍不得丢。

  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扶老携幼的精神,还要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学习雷锋好榜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湖望小学:观看《青春雷锋》 传递青春正能量

  “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更能感动人心。”“学习雷锋,不应该只在湖望小学11月25日这一天,而是每一天。”在观看完电影《青春雷锋》后,湖望小学青年团员如是说。

  为隆重纪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进一步宣传弘扬雷锋精神,11月25日下午,湖望小学的团员教师与高年级学生共同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青春雷锋》。观影后,很多团员青年都纷纷表示,这是一步打破“高、大、全”,讲述“真、善、美”的好片子,无论是瞬间的镜头感染还是雷锋语录的生动再现,都唤起了儿时对雷锋的记忆,传递了一种蓬勃向上、青春活力的正能量,让团员青年觉得这样的榜样力量更加真实、亲近、值得学习。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电影《青春雷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接地气的雷锋,对自己生活苛刻,将工资捐献他人,始终坚持节俭、质朴和奉献,而这一切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正是人们所缺失的。回到工作岗位一定牢记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校园贡献一位教师自己的力量。

篇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观后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20**年11月27日,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一起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影片中,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抛洒在教师这个既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虽然这些乡村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但是,他们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村、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却是相同的,应该说他们是无数耕耘在乡村这个最基层的教师岗位上的佼佼者。

  来自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的杨云松老师,他是山村孩子的“筑梦者”。毛草坪小学的留守孩子们,每当逢年过节送走了外出打工的父母后,就独自留守家中学习、生活,并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和牲畜,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

  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杨云松老师将学生日记变成铅字,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孩子们把自己的日记寄给远方的父母,让父母倾听自己的心声,更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最美乡村教师”,虽然他们的事迹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则更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项活动,让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农村的教育状况,让我们看到还有那么多的教师工作条件如此艰苦,而他们却还是那样的敬业,那样的热爱教育事业,那样的热爱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们,留给我们更多是感动。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和践行者,需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上,切实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实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参观后感

  参观实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后感

  20**年11月13日,溪慈市第四实验小学全体班主任来到了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进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考察,真是受益匪浅!

  一到姚北实验学校,我们就受到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在报告厅,我们首先聆听了小学部陈红老师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报告,一位数学老师,竟然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有这样细腻的心思,真的让人佩服!她以YOU文化为主线,以自由成长为理念,班级的班旗、班标、班歌、班报、队名的设计凝聚了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是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净化、绿化、美化是他们的物质文化;班级公约、清洁卫生一人一岗制、师友捆绑式评价,是他们的制度文化;多彩的队活动、课间活动、校园节日是他们的活动文化。特别是她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着每位老师的心:“一位班主任在教学生涯中会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一个孩子对每个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小学阶段对每个孩子来说也只有一次。如何让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成就明天的美丽人生,班级文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优秀班主任李铭老师(中学部)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自己《用文化建设魅力班级》的成功经验,重点阐述了班级文化的“主题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方面的点滴做法,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首先是理念上的改变:班级文化建设和传统班级管理的最大不同就是改“管理”为“建设”,班主任扮演的角色是慈禧,把总体框架建设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去管理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为班级策划,享受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并融入班级。她用六大部的横向管理和八小组争星的纵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创新班级制度文化,最美小组创建、评价,提高了整组学生的凝聚力,成功地用文化建设创建了魅力班级。

  此外,我们观看了学生的出操仪式,踏着富有节奏感的军乐曲,一个个学生像训练有素的小军人,那步伐整齐的队伍、整齐划一的早操动作令我们啧啧赞叹!早操后,开展大课间也是形式多样、井然有序。当我们亲临班级实地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看到每个班级各具特色的外部墙面文化和内部班级布置,看到孩子们礼貌的招呼和阳光的笑容时,深深地感受到班级文化建设所彰显的魅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姚北实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实实在在的措施,真真切切的成效,让我们大开眼界,值得学习和借鉴。真是不虚此行!

篇5:《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多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多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马修用尊重、爱心、理解这把钥匙打开了“池塘之底”那些孩子的心灵之门,与他们一起唱响了生命的乐章,使他们理解了“爱”学会了爱、宽容,学会了明辨是非,走上了健康,快乐地人生。在孩子们人生的里程上遇上了这样一位不是老师的老师,从此改变了人生的命运,是这些孩子不幸中的万幸。教育需要契机。看过电影,马修敦厚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脑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池塘之底,没有光亮,这里充满了无序、混乱、惩罚、叛逆、撒谎、冷漠、罪恶、破坏、恶作剧,在“行动--反应”的机制下,一切恰似和谐--直到马修的到来--这是一种改变的力量,改变顽固单调乏味的力量。“在灰色的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剧中反复的歌唱这首歌,就是在告诉我们,希望总是会到来,只要我们执着的等待,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是单纯的惩罚和告诫,否则也必然如片子前期的孩子们更加的放肆与无忌。马修的出现,善良如约而来,他用自己的特定教育方法纠正了孩子的方向,从开始的没一个愿意成为老师都后来转变为合唱团的一份子,每一个孩子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掩幕而想,这种境界不正是我们所要的吗。

  只要用心付出,用爱奉献,凡事都有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昨晚在网上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看到名字,起初以为是说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不料是讲一群被教改的孩子,他们总是惹麻烦,不断地闯祸,他们既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更加不相信别人!直到他们遇到了来监管的并且热爱音乐的马修老师,马修老师的包容和爱心打动了孩子们,渐渐地马修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有了一份信任。后来马修老师把那帮捣蛋鬼们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他用音乐拯救了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充满了对春天的憧憬和渴望,从而让他们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孩子们变乖了,马修老师更是当了一回伯乐,发现了一个音乐天才,将这个孩子的命运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不由得感叹:要做马修这样的好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一个伟大的教师,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一个有爱心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是我学习的榜样。用真心去感化学生,用行动去帮助学生,教育必须先有爱才能有力量,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

  事业失意落魄的秃头音乐老师马修来到“池塘底畔教育辅助院”任教,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行为差池的孩子之间,给他们父亲般的爱。组建合唱团,用音乐唤醒这些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在表演等活动中找到自我,找回自信。马修的理念是:“体育和音乐可使国家团结。”音乐和爱能使人得到教化,集体活动可以增强责任和使命感。歌声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让善良与爱得到复苏,班级秩序得到恢复,调皮的孩子成为“学生”。该片将诸多理念,如“爱与尊重”、“赞美与期望”等都融入其中里面有几个镜头令人难忘:

  镜头一:笫一堂课调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画秃头的马修,被马修发现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拽住学生莫翰奇说:“看我比你画的更象”,在黑板上夸张式的几笔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学生们给镇住了。

  镜头二:在课堂上马修蹲在第一排与沉默寡言的小贝比诺交流,这样更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镜头三:多次孩子调皮,而校长要惩罚学生时,马修都当面护着他们,超乎一般教师的对学生过错的宽容。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该生,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其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

  镜头四:每个孩子都感受倒自己的价值。最调皮的(后来成为指挥名家的莫翰奇嗓音非常好,担任了合唱中的独唱部分,孤独不肯唱的小贝比诺担任指挥助理,五音不全的一个男孩当“乐谱架”--让每个人都有位置。

  镜头五: 无恶不作的插班生马丹,被校长冤枉偷了学校巨款,遭到校长殴打,该生从警察局逃出来跑到学校放火,差点酿成大祸,充分说明冤屈会使人走极端,何况还是个无赖。

  影片结尾最感人的镜头是,当马修被自私的校长开除离校时,尽管校长禁止孩子们送马修老师,但当马修从教室楼下走过时,从楼上教室窗口雪花般飞出一个个“飞机”--一封封感恩的纸条,在一阵悠扬的和唱声中,只见教室窗口伸出了一排排天使班的小手在飞舞...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被震撼了,这不就是教师所能体会到的最高境界吗?

  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受欢迎的。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池塘之底”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拥有太多同龄人不曾体会的冰冷和无助。他们中有人每个星期六都会倚靠在铁栅栏前,企盼着已去的父亲来接他回家;有人害怕被拒绝,习惯性地用毫无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着这个世界;也有人点燃一支烟,把自己的希望和渴求全部燃尽,再用一切暴力和愤怒反抗冷酷和不公平。他们的父母在战争中死亡,他们的母亲是未婚妈妈。压抑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的,是一种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怀的像薄雾一样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东西吧。只是长久的失望甚至绝望让他们明白,这些,没有可能光顾他们。

  不幸中的万幸,“池塘之底”也光临了马修老师这样一位太难得的光明使者。他用音乐催开了他们心中的花。我想这些孩子这么小,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只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没有人愿意用一点点的耐心教导他们所以才一错再错罢了。他们缺少的正是爱,就像佩皮诺是个孤儿,而莫杭治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

  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听着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看着他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清澈的眼神,我的感受只剩下了心灵的沉醉: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马修老师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了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一遍看《放牛班的春天》,在马修老师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的告别那里让我感动。第二遍看的时候,思考的更多,从开始就让人的心里弥漫着浓浓的心酸。

  马修老师刚到学校就遇到了院长惩罚学生的场面,这种场面让对学校一无所知的他手足无措。电影里学校时高墙、大门、冷冰冰的石块充斥整个画面,不由的联想到监狱。事实上,在哈善院长的教育政策下,孩子们就像是被压迫的阶层,他们的小叛逆是小“起义”。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体罚--反抗,反复循环。当马修老师初次进入教室“镇压”不住孩子时,哈善院长的到来立马让孩子们条件反射的端臂站好。这个场景老师们应该似曾相识,这种逃避处罚而出现的条件反射让人心里有着怎样的不是滋味。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连在一起的两个词语是“犯规,处罚”。

  马修老师有句话--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这句话暗示了电影的情节,何尝不是一句意义深刻的话呢。电影中的孩子让人记忆深刻,我会记得贝比诺、莫翰奇、盖贺克.......甚至孟丹。马修老师是普通的老师,但是他做到了普通老师们做不到的事情,我想,我们缺乏不是要教给孩子的知识,而是从心底对孩子的公平对待和尊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

  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被派往一家名为“池塘之底”的工读学校做学监。学校的校长丝毫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他制定了严格、死板的校规,并体罚、虐待违反校规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灵魂与周遭的冰冷、无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们极端叛逆的性格。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转机。马修老师就像是一个集所有优秀老师所应具有的特点于一身的学监,而属于他本身特有的要属他借音乐完成了对孩子们受伤心灵的抚慰与洗礼。影片的最后,撒落一地的写满歪斜字迹的纸飞机和窗口伸出的十几双快速挥动的小手,还有那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曲则是对于像马修这样的好老师的深深谢意。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落入“池塘之底”的失业者,来到了“池塘之底”的辅育院,成为一名“小小小小的代课教师”,面对一群问题少年,马修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他们。

  马修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尤其是面对看起来像天使,实际是魔鬼的莫翰奇。调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画秃头的马修,被马修发现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拽住学生莫翰奇说:“看我比你画的更象”,在黑板上夸张式的几笔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学生们给镇住了。当莫翰奇因念母情节向马修老师丢墨水后,马修老师采取冷处理,取消了其独唱部分,然而,当孩子们在演出时,我们却看到在马修老师鼓励的目光中,莫翰奇慢慢挺直腰板,在莫翰奇专注的眼神里,我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人们对他的肯定。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马修就没有后来的指挥家莫翰奇。

  当一片片纸飞机落在马修的面前、当一只只小手在高高的窗口挥舞,我感受到孩子对马修的喜爱,感受到马修老师的幸福;当贝比诺被马修抱上公交车,我被马修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也进一步理解了马修老师对学生的“包庇”与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电影中对于莫翰奇的描述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的心灵”、“天籁之音”,可见他是个不一般的孩子。他心中对母亲的依赖却不愿表露,想唱歌却又故意逃避。“池塘之底”的压抑气氛,让他把自己紧紧的保护起来,以桀骜做外衣。一切的叛逆只是想获得母亲更多的爱和关注。

  莫翰奇发现自己的母亲和马修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把墨水泼洒到了马修的脸上。

  马修老师取消了他在合唱团中的独唱部分,把他撂在了一边。当最后的真正的表演时,公爵夫人看到站在一角的孤立的莫翰奇时,马修告诉她,“他是个特例。”回答没有多一个字,轻描淡写中,仿佛莫翰奇压根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对于莫翰奇来说,惩罚已经很重,而他那一贯无所谓的神情所掩饰的内心,其实是后悔的,怨恨的。他身体斜靠在柱子上,双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微低着头,看与不看之间,希望被谅解的内心,一直在挣扎着。

  而这些,马修是了解的,他比任何人,甚至比莫翰奇的妈妈都更了解他。这种了解是从马修发现没有参加合唱团的莫翰奇,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尽情歌唱的那一刻开始的,表面上平静的马修,依然难以抑制内心的狂喜,他断定,自己发现了一个天才,一个在音乐方面绝对有天赋的孩子。这个发现之后,马修一直在帮助莫翰奇,帮助这个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帮助他往这条光明的路上引。他的努力,即便在莫翰奇把墨水泼洒到他的脸上也没有停止。所以在这里,在回答公爵夫人“他是个特例”时,马修这只是说给莫翰奇听的,他已经原谅这孩子了,或者说从一开始,马修就压根没责怪过他。马修只是想让莫翰奇知道,自负骄傲,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当马修转过身来,准备开始之前,对着“乐谱架”郭邦挤了挤右眼时,我知道他是轻松的,快乐的,因为马修知道,莫翰奇已经在求得谅解,这足以说明他的进步。

  在前段演唱完之后,马修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对莫翰奇发出了邀请,提示他,下面该是最最出彩的男声独唱。莫翰奇从惊讶,到直起身,手从裤袋里拿出来,到满是疑惑,再到确认轮到自己独唱时的那种惊喜,投入,进而微笑感激。正如马修的画外音所说的那样,“我突然读到了很多东西,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的,懂得去感激。”

  这一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做了一次学生过激行为处理的示范,我们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做出过激行为的学生。我们应该学学马修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发火,不批评;先进行冷处理,让学生有自己悔悟的时间;然后充分了解过激行为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最后选择合适的情境,表现出你的宽容与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要用宽容的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用爱让闭塞灰心的孩子们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调皮的孩子,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许相对于学生的过失、缺点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每一次真诚的表扬,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宽容。态度上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时间上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处理上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

  z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初次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是中国的影片。当打开电脑,走近电影,才知是法国的一部片子。语言和面孔的陌生完全没有成为我走进影片的隔阂。老师、孩子、学校,情节,画面-------都引起了我的共鸣,觉得它似乎就在我的身边--------

  看后,心里有些许的欣慰,更多的沉重和无奈:

  可爱的马修老师用理解、尊重、忍耐和宽容,给整日生活在“池塘之地”的孩子带来了生命的曙光、春天般的温暖。马修善意的谎言,孩子们歌唱时专注的眼神,孟丹被带出时对马修老师的微微一笑,还有给马修老师送行的“纸飞机”,都填满了我的内心,让我欲罢不能--------

  走在下班的路上,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在回荡。心情亦变得越加沉重。这部影片没有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式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留下很多让人思考的东西。如果说马修老师给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带来了春天般希冀和温暖,可是,马修的离去,却让这“放牛班的春天”如此短暂,孩子们还依然生活在漫长的“冬的冷酷”中。既然给了孩子们春天,为何不能把春留住,把爱留住呢?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片子,还会和你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