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皮皮鲁外传》:我与皮皮鲁的恶作剧

读后感《皮皮鲁外传》:我与皮皮鲁的恶作剧

读后感《皮皮鲁外传》:我与皮皮鲁的恶作剧

  《皮皮鲁外传》读后感:我与皮皮鲁的恶作剧

  “哈哈,这皮皮鲁可真够逗的!”捧着《皮皮鲁外传》,我不禁笑出了声。书中的皮皮鲁尽做一些捣蛋的事儿,这些都是向来乖巧的我所难以想象的,他的世界真丰富啊。

  忽然,一阵风吹过,我眼前一暗,转眼到了一棵大榕树下。树旁站着一个斜戴着帽子的男孩,正边吹口哨边向远处张望。我瞪大眼睛,“嘿,眼前的人不正是皮皮鲁吗?”

  皮皮鲁也发现了我,招呼我过去,冲我说:“嘿,伙计,有一桩大买卖,感兴趣参加吗?”“是做坏事儿吗?”我语气很戒备,但心里还是很好奇的。皮皮鲁说:“咱不干坏事儿,就是让坏人受点惩罚。”没等我答应,他就贴近我的耳朵继续说:“呆会儿,我哥儿们胖虎要来这里许愿,你假扮树神吓吓他。”

  这是干坏事儿吗?怎么听起来那么有趣儿呢?我不假思索得点点头,和皮皮鲁一起爬上了树。

  不一会儿,胖虎来了,他虔诚地站在树下祈祷:“树神啊,树神,保佑我考到80分吧。我一定少吃零食多来浇水。”皮皮鲁捏着鼻子说:“要想考80分,必须跳80下。”我也捏着鼻子说:“想要考80分,必须转80圈。”胖虎二话不说,马上开始跳,一下,两下......嘿,八十下跳完后他一点儿力气也没了,但是还是继续抱着树转圈,又转了八十下,然后就躺在树下累晕过去啦。

  我和皮皮鲁悄悄下了树,跑出去老远,才敢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可怜的胖虎,就算让你做一次减肥运动吧。

  忽然,一阵风吹过,我发现自己仍躺在床上,身边放着《皮皮鲁外传》,难道这是一个梦?我赶紧打开书看,发现书中多了一则故事--《皮皮鲁与和和的恶作剧》。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读后感《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编写的《教学革命》这本书,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和五个篇章,向读者详细地阐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以及它的推广应用。他的教育、教学经验概括为三句话:1、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3、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纵观其成功历程,某些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吃苦”精神

  本文的开篇,作者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其中的关键词便是“吃苦”。他认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吃苦才能终身幸福。”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高尔基苦难的童年为人熟知。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时也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成就。”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作者进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基本理念是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如何在35分钟内实现有效的、高效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个老师每天都在研究的课题。

  一、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学,但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观之,在我们的脑海里应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即树立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的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在教学中,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二、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手段,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优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而不能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二)、要保证学生在课堂里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其目的不是机械的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促进了学生的整体提高,这样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带劲,就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每节课3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让我们把目光从自身移向学生,同时,学生是一个个独立、个性化的个体,如何能在课堂内让每一个孩子能充分投入学习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篇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爱心与教育》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篇4:《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读后感

  读后感《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

  本书是由孙瑞雪写的序言,她是我最欣赏的一位中国籍教育家之一,此书的作者王树是她的同事。她说这本书是王树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的结果,也是王树转化自己内在世界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有关儿童成长的,它必须发现儿童自我形成的自然法则,也要清楚儿童无法形成自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有关成人成长的,它必须了解成人的障碍,更多地出现在哪里,以及成人这种障碍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这本书是用感觉触摸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触摸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每个想尝试成长的人,都要重新打碎自己,回到自己的童年,重新组装自己的童年。

  此书深深吸引了我,书里既有成人的童年,又有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其实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重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是如何丢失又如何找回或始终都没有找回的。整本书,讲述了有关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和有关成人的成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帮助解决成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问题。读了这本书,更加多的体会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做了一次自我的心理理疗,有了种全新的感觉。

  在文中,作者用了比较有新意的写法,以孩子比喻天使,把孩子的名字比拟孩子的一部分性格,以让天使一次次降临人间的过程,描写了天使“归、安、通、爱儿和郝”带着爱降临人间,成为普通人家的小孩,成为你、我、他。

  从小被送来送去的归、身处变幻莫测家庭的安、不断被批评被比较的同、寻找真爱的爱儿以及寻找并重新创造完整自己的郝。通过案例,让我更直接地、具体地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经历放到这本书的内容里面,每一个的成长过程也都似乎有自己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同身受。

  读这本书,你是一个旁观者,但又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透析童年,就是想将童年昨日重现,只是那时的孩子如今已经变成父母,手中握着童年的指挥棒。我们是如此地爱着我们的孩子,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的瑕疵;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于是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期待;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但是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却在不断否定孩子、挑剔孩子。这种负面信息不断的重复,只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刚开始,孩子感觉父母不接纳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催眠了,自己内心也会认为“我不好,我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一二岁孩子的爸爸和一位小学老师的我,在看完这本书后,面对孩子们,我必须有所改变。正如世界的改变、中国的改变一样,不仅要为自己疗伤,更要通过改变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被爱、被认同、被接纳和被欣赏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有愿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体验着每一种丰富的感受,体会充满爱的情感,观察各种生命的色彩,触摸他们好奇的东西。而我们成人通常按照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用外在世界的衡量标准来塑造他们,要求他们,这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

  成人自身的状态,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我们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就会把孩子带离自然法则所指引的成长之路,而变成复制成人的生命。现在先进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就是要放手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这也是我们要必须坚持的道路。虽然很多时候,我还是会把自己的观点情绪夹杂在里面,但是,我们要慢慢让自己成为优雅宁静的好老师和好父母。

  很庆幸,作者也为我们成人提供了许多治疗自己心灵的方法。通过“寻找滋养心灵的能量”“做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生命专家”等,如同诗一般的美丽文字,让我与自己的内心有了次难忘的对话,我的内心激荡着从未有过的波澜,我的心一遍遍地激动着、感动着。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我需要创造一个崭新的我,并且内心去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让爱走向成熟,我们给孩子的不光是爱,而是要成熟的爱,只有我们有了内在成长的愿望,并从内心逐渐走向真正的成熟,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命连接,与孩子共同获得身心的放松,孩子才能在最美好的生命环境中一步步健康成长。

  书读完了,使我有一种满足感,也有一种失落感,还有一种对孩子的愧疚感,我知道,我和爱人都还有很多需要自我修复的地方,我们自已为正常的成人的心灵,也都有许多需要修复的地方。

  在教育上,我们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关注,但是在关注过程中发现我总是用我成人的思维去关注孩子,这样便与他们行走在两个轨道上,不能很好地完成链接,孩子们的需要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要求他们也不理解,于是有时会产生冲突,对我们而言有时侯的感受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大人对他的一片苦心呢?”而对孩子而言,估计就是:爸爸妈妈怎么会这样要求我?我不想这么做......而且又不得不做,因为他们需要听大人的,大人的安排貌似都是为他们好。他们这些无辜而委屈的眼神,就是告诉我们这里面存在着问题,我们是可以为孩子们做得更好些的。

  我们不仅要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更要进入到他们的世界里,真正地懂得们的需要。如何进入他们的世界呢?那是就要放下成人的心态,让自己再回到过去。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谈到的:“我们都曾是孩子,拥有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环境中的缺爱、粗暴、压制和伤害,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成一个缺失感受的、或自卑、或压抑、或紧张、或抑郁、或内向、或乏味的人。”“现在,我们有了孩子。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虽然表面冷静,但内心却惶恐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早已遗忘了所有孩童时候的内在需求。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几乎一无所知。由此我们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做的,或者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我们头脑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长......”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家里的奶奶带孙子,奶奶抱久了孩子,孩子会在怀中使劲的挣脱,继而哭闹,奶奶就比孩子更大声的安慰他:“怎么啦,别闹?”,没有效果,然后就抱着他更大声地:“看啦!看啦!看啦!”再指东西、玩物件等表演节目似的给孩子看,有时候就赶紧给孩子东西吃,直到他不吵了。

  每次,孩子在安静而又安全地玩耍,没几分钟,就听得奶奶在孩子不远处大声的叫唤孩子:“看这个;过来;爱孙呢;孙啦,你在干什么啊;等等话语,如果孩子在专注的玩着自己的,而没有听见奶奶的叫唤,奶奶往往会不断地在重复叫喊,直到孩子听到了她的话,顺了她的意思才止。

  其实,很多时候,抱在手里的孩子要的只是自己下来行走玩耍的自由;而独自玩耍的孩子要的是安静的无打扰的自由。大人们不放心,大可在旁边不远处观望着孩子,防范着安全就可以了。大人们却不懂得孩子的内心,不知晓孩子们内心的真正需求,不理解他们幼小却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是按着他们自以为爱的正确的方式来施予孩子。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让我们对孩子的爱不断走向成熟,是我们所有教育人和父母都要努力实现的。

篇5:《如何当好班主任》读后感

  读后感《如何当好班主任》

  《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让我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了当好班主任的奥秘。读完此书重新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再一次应证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了《如何当好班主任》,联系自己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理解爱的:

  一、爱是宽容和信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教育者的爱护和关注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面对学生,心怀爱意,教育之花必然璀璨盛开。而这种爱是宽容和信任。

  一天,有位女学生跑来向我报告说:“张某某在管理卫生时,发现有人没搞卫生,就向她要了五毛钱,然后帮他隐瞒老师。”张某某在我的心中可一直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今天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简直太令我失望了。我真想立刻冲到教室,把他揪出来训一顿。”可是转念一想,我这样简单粗暴地了事,能真正解决问题吗?我一说教室里肯定炸开锅。面对同学异样的目光,甚至还会引来冷嘲热讽。她能受得了吗?这肯定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我应该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我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记得周弘说过:“态度就能决定一切,态度一经改变,奇迹就会出现。”于是我叫那位女生不要伸张。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巡视四周,又走到他身边,像平时一样随口问着同学们的卫生情况。她也并没感觉到什么,认真地作了汇报,并把记载本交给了我。在那本本子上我果然没有看见那位同学的名字。但我还是拿着记载本若无其事地走开了。回到办公室,我打开记载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某某,你在老师的心目中一直是位正直、负责的班干部。可是在今天,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你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老师知道后心里很难受,五毛钱虽是一个小数目,可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件事,它会给你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想,你是个聪明的人,该怎么办?你应该很清楚。一个人难免犯点错误,可以原谅。不过,若是明知故犯或是屡犯错误的人,那你说别人会怎么看呢?最后,老师还要对你说:你在老师的心目中一直是位正直、负责的班干部。以前是,今天是,我想将来更是。”

  我想我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我希望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没想到下午,我就收到了他的回信,满满三大张。读着他的回信,处处让我感受到这是发自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信中写到:老师看到你还是这么信任我,我真有点无地自容。我辜负了你对我的信任,现在我很自责很后悔。五毛钱我已经还掉了,谢谢老师给我机会。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老师,请你看我的行动,我一定会更出色地完成任务。看到这里我又提起笔郑重地写下:行,我们一约而定!

  读着孩子的回信,我感到非常欣慰,为孩子的坦白、为孩子的知错就改,也为自己的教育策略。接下来的日子里,姚某某果然干得比以前更出色,真正做到了老师心目中的正直、负责的班干部。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师以宽容、信任的态度去感化学生、叩开学生心扉,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使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是一副难得的良药。我始终认为:多一分信任,多一些宽容,就多一个栋梁之材!”

  二、爱是关心、信心、耐心

  在后进生的教育的教育上,我始终坚持三个心:

  1.关心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组织建立“1+1”学习互助小组,让优秀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帮助他们,自己更是在课后精心辅导,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取得更大进步;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2信心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长期的落后,让他们感觉样样不如人。实际上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为了给他们以自信,我还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能使后进生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这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耐心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能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所以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我常常告戒自己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地反复做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耐心地帮助他们。于是,凭着这份耐心和对他们的信心,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流,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爱是了解、引导

  在刚接手这个班级,从学生还未报到之时,我就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了解孩子上:翻档案查阅,向同事了解,虽未谋面可对每个孩子我已能略知一二,从孩子报到之时,找孩子谈心,约家长交流,仅用一两天我就掌握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谁乖巧懂事,谁擅长写作,谁又调皮好动......虽是初次见面,可上第一堂课时,我就能像老朋友似的喊出他们的名字。这一小小的举动,让他们惊讶不已,他们总觉得这个老师不简单。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良好的印象,学生便对我产生了好感,这样接下去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全面了解、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我就能及时地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们要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就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在课外,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在课堂上,教师谆谆教导,利用班队课、晨会课经常性地总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大力地表扬;有不足的地方,决不轻易放过,敢于批评,善于批评,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引导学生分辨善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交友,引导学生懂事明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细致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我一直在用心地进行着这种爱。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理解和信任,尊敬和爱戴,看到他们快乐成长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魏书生老师的成功我想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所以也许我不能够做到最好,但我坚信:我一定会做到更好,因为我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