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2、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并尝试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日记。

  3、体验阅读和记录日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蚯蚓的日记》二份(封面的日期可以去掉,在整个活动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蚯蚓跳舞的音乐太过于平淡,。)

  2、底板和笔人手一份;

  3、桌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引出绘本,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猜谜,引出绘本。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绘本,和一种动物有关,我们一起来猜猜!‘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是什么动物?(蚯蚓)(虽然幼儿兴趣浓厚,但是此谜语内容容易将幼儿误导,“翻地、打洞”使孩子误以为是鼠类或者蛇类、,蚁类,虽然在最后孩子能猜出是蚯蚓,但是所有时间较多,时间比例失调。建议可以改用幼儿曾经才过的谜语,即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快速的引出绘本。)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有一直可爱的蚯蚓在写日记。(可以说幼儿的观察力确实很丰富,但是由于教师的提问,所以导致幼儿在叙述时没办法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所有的内容,因此建议教师的提问改为:“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了谁在做什么?”)

  2、介绍绘本。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蚯蚓的日记》。是由朵淋.克罗宁写的,哈利.布里斯画的,再由中国的陈宏淑翻译。

  3、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通过封面,幼儿能够说出了日记是把东西写在书上之类的概念,此环节提炼幼儿原有经验,然后再抛出问题,引发幼儿带着问题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1.第一遍阅读,启发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让幼儿观察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观察是什么时间?在看看记录了什么事情?为提炼日记的形式打下基础。)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10月6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10月7日,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10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播放孩子的尖叫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她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由于教师出示尖叫声时还停留在第三页,所以幼儿在想象猜测时都是以第三页画面的人物、事情进行延续性猜想。所以教师在提示语言上应做改动:“我们接着看下一篇日记吧,看看蚯蚓记录了什么事情?”)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

  师:10月9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5)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

  (播放音乐)师:10月11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这出现的问题与第四页出现的是一样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叙述时先让幼儿明白这天的日记写完了。接下去要看第二天的日记,再播放音乐。)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由于整堂课都显得比较顺畅、目的性明确,所以教师原来的意思是想在这环节让幼儿动一动,活跃一下氛围。但是选择的音乐比较平淡,听起来没有兴奋感,而且当引导幼儿模仿其动态时,就应该让所有幼儿站起来模仿,这样更能活跃氛围。)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一件你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应当先试着提炼孩子的的经验。本次课时教师临时改动为:“书看完了,请你们告诉老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一开始,幼儿只是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书本内容,但是经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在最后悦钐说出了较为准确的含义。教师立马在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

  2.师幼第二遍完整阅读10月6日到10月11日蚯蚓的日记。

  三、启发幼儿根据提示尝试记录日记

  1、师用神秘的语气提出记日记的想法,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张空白的日记,是什么时候的?

  师:蚯蚓忘记写10月12日的日记了。我们现在听一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来帮助蚯蚓把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师:10月12日,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1、不能吃口香糖;2、我的头和尾巴总是张的一样;3、不能穿鞋。(由于这不是发散性的记录,所以教师无法进行示范。但是所提供记录的内容多而杂,所以幼儿在记录时显得比较乱、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忘记了能容。因此改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记录:“10月12日,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别的开心。小白兔送给我一双鞋子,很漂亮,可是因为我没有脚,没办法穿!唉,太可惜了!”预测幼儿可能会出现一幅图代表全部故事能容或者多幅图代表故事的发展。教师到时候在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讲评。)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10月12日),写完日期后,回忆一下蚯蚓在今天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然后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3.幼儿分组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教师应该讲幼儿的作品先展示在黑板上,让后在从黑板上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点评。这样既能展示所有的作品,同时也便于教师取放幼儿作品。)

  5、幼儿作品装订成册。

  延伸活动结束:大家现在学会了记录日记,以后我们在阅读区记录自己的日记好吗?

  活动二:活动名称:蚯蚓的日记(语言)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2、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并尝试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日记。

  3、体验阅读和记录日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蚯蚓的日记》二份

  2、底板和笔人手一份;

  3、桌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引出绘本,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猜谜,引出绘本。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绘本,和一种动物有关,我们一起来猜猜!‘细细长长一条虫,天天躲在泥洞中,松松土来施施肥,没手没脚爱劳动。’是什么动物?(蚯蚓)(教师一说出谜语,幼儿立即做出反应,说了答案,使得幼儿的积极性一下提升了许多。但是由于上次课时,有些幼儿上完后回来交流,所以部分幼儿已经知道了本次课时是关于“蚯蚓的日记”。其实从另一方面想,幼儿说出了自己明白上课的内容,他们觉得很有自信,也就使得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当中。)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了谁,在做什么?

  (通过观察封面,让幼儿对绘本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的提问,谁在做什么?这样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型进行表达,避免了幼儿只是用个别观察的的实物的简短的词进行表述。而且本批幼儿虽然在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是都能表达出由“阅”内化后反射出的“读”。)

  2、介绍绘本。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蚯蚓的日记》。是由朵淋.克罗宁写的,哈利.布里斯画的,再由中国的陈宏淑翻译。

  (教师认为,介绍作者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因此安排了这个环节,但是在什么时候介绍?如何介绍?确实必须细思。就如这次的绘本,主要是以蚯蚓写日记为主,因此从幼儿能够理解的表层上看,这本书的作者就应该是蚯蚓,所以教师的作者介绍是否能够在幼儿完全理解阅读完绘本后,在告诉孩子,这样不容易让幼儿混淆,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就上课时,教师的介绍也过于随便,在语言的组织上应该简练,教师说了一句“陈宏淑,我也不知道是男是女”,这话多余,且让大家会有教师太随意、对绘本内容不清楚之类的想法。)

  3、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

  (幼儿的预测内容以为丰富,“日记是记日期的”“日记是要准备做的事情的”......教师将幼儿的原有经验提炼,抛出问题,自然的引入了绘本的阅读。)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总得来说,幼儿在阅得过程是比较愉悦的。画面内容的表现形式简单,容易观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再叫上教师提问语的设置,有助于幼儿更好的观察、阅读画面内容。同时几个环节的预设,使得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总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且由于部分文字内容部适合幼儿聆听,因此教师在教书日记内容时,运用较为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语调,并运用了多种拟声词,以抓住幼儿的兴趣。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幼儿闪光点的能力有待遇提高,且在为能让幼儿更为充分的观察换面。)

  1.第一遍阅读,启发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10月6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第一页就单刀直入,让幼儿观察日期,使得幼儿对日记的格式有了首映印象。让后通过教师的导语、幼儿的观察,使得幼儿在能够理解日记是在记录一件事情。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有部分闪光点没有很好的把握,没有深入挖掘幼儿的观察,例如:其实说到:“蜘蛛在想‘蚯蚓是怎么钻到泥土里的?’其实他是因为看到了问号,联系了蚯蚓、蜘蛛的动作图画,进行想象。教师若能在挖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问好代表什么?”“还可以用什么代表思考?”......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观察、思考画面。)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在此,教师创设出了一个预设环节,让幼儿进行大胆的预测。班级幼儿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预测,“蚯蚓没有学会,因为他不能像蜘蛛一样结网。”“蚯蚓没有蜘蛛的八条腿。”......预设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下一篇日记,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兴趣。)

  (2)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10月7日,这一天蚯蚓学会

  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教师的提问简练,却能够让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画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再次让幼儿注意到日记上方的日期,让幼儿加深印象。其次,幼儿通过观察,能够用“蚯蚓没有学会,因为他没有脚。他掉下去了,蜘蛛用网把蚯蚓拉住了。”由于这个画面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幼儿能够很快的反射出自己内化的东西,教师也较为顺利的完成引导过程。)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10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的观察中,“我看到蚯蚓在吃蚯蚓”,是的,幼儿观察就是直观的。通心粉确实与蚯蚓的身体很像。教师马上对于幼儿进行修正“动物们和大家都一样很有爱心,他们不会吃自己的伙伴。这是蚯蚓在幼儿园上美工课,在做通心粉项链呢!”

  教师借此机会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情感教育。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我们接着看下一篇日记吧,看看蚯蚓记录了什么事情?(播放孩子的尖叫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她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

  (这幼儿教师一个新的预测环节,但是由于陈宸看过这本绘本,所以他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而教师也过于着急,所以在陈宸说出正确答案后就引导幼儿阅读新的日记,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充分想象、猜测。)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

  师:10月9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通过第一、二篇的引导,幼儿在后面的几篇日记已经能够自觉地说出了日记的时间,说明幼儿对于日记的格式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篇画面叫为复杂,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让幼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接话,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内容。由于目标的预设,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变的语调、语速讲述引发幼儿兴趣的同时,重点在于突出蚯蚓“昨天的调皮”和“今天的礼貌”的比较,以教育幼儿礼貌待人。)

  (5)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

  师:想不想接下去看?(播放音乐)

  师:10月11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这又是一个预测环节,通过前两个预测环节的铺垫,幼儿预测能力越来越精准。同时,与教师所提供的动感十足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关系。课程的设置应该动静结合,所以教师此环节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读”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日记内容,体验蚯蚓们的内心快乐。)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书看完了,请你们告诉老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

  (教师想借此提炼一下幼儿的经验,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已经基本能够说出“日记是什么样的了”但还是比较笼统。所以教师设想,是否应该在讲述每篇日记之前或之后总结一下“这篇日记记录了蚯蚓*月*日看到、做过、想到......的事情”,这样简单的小结,会有助于教师在最后的提升。)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一件你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

  2.师幼第二遍完整阅读10月6日到10月11日蚯蚓的日记。

  三、启发幼儿根据提示尝试记录日记

  1、师用神秘的语气提出记日记的想法,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张空白的日记,是什么时候的?

  (突如起来的一页空白,确实是幼儿感到诧异,但在这同时,幼儿自觉地说出了“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帮蚯蚓记日记啊?”从幼儿的回答,发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习惯的记录环节已经被幼儿熟悉,同时也说明了幼儿已经有了记录的意识。)

  师:蚯蚓忘记写10月12日的日记了。我们现在听一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来帮助蚯蚓把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发现幼儿似乎对于教师的环节有所熟悉,为了让幼儿有较强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临时改成打电话询问作者的方式,但大班的幼儿却是更有思想“老师,你是不是真的打电话给作者啊?”教师及时反映“你说呢?”这样的回答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师: 10月12日,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别的开心。小白兔送给我一双鞋子,很漂亮,可是因为我没有脚,没办法穿!唉,太可惜了!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10月12日),写完日期后,回忆一下蚯蚓在今天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然后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3.幼儿分组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幼儿的思想确实不是成人所能预料的,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录着这片“日记”。有些幼儿能够更具连环画的形式记录故事的发展顺序,并标上了叙述。教师将这些特别号的日记进行了点评,并在此教会幼儿如何记录会更清晰、明了。在幼儿看来,这些记录方式全部都源于自己的身边的朋友,所以接受、模仿起来更具有自主性。)

  5、幼儿作品装订成册。

  延伸活动结束:大家现在学会了记录日记,以后我们在阅读区记录自己的日记好吗?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幼儿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儿歌《冬天的问答》

  幼儿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儿歌《冬天的问答》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问答特点和韵律美。

  2.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发准“刮、伐、芽”等音,能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诗歌。

  3.练习创编儿歌,激发幼儿冬天不怕寒冷、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

  二、活动准备

  小图片、折叠卡片、喷制小雪花一个等。

  三、活动过程

  1.问答导入,变出雪花。

  (1)师:小朋友们好!初次见面,你们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要问我吗?

  幼:你在哪里上班?你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今年多大了?属什么?你的家在哪里?你穿的鞋子多大?......

  师:问答游戏就是这样一问一答的,要问得清楚,听得明白,答得准确。我也有四个问题要问你们(出示问号):

  a 问一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是哪个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

  b 问--大*班的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c 问--冬天的孩子们:寒冷你们怕不怕?

  d 问--大*班的孩子们,我来和你们玩游戏,你们有信心完成任务吗?自信的孩子最美丽,最聪明,做个自信的样子!(拍照定格,引导幼儿创编自信的动作。)

  (2)师:你们都很快乐地回答着问题,很好!因为你们的不怕寒冷、勇敢自信,冬天还带来了礼物奖励你们呢!(变出雪花,激发兴趣。)

  评析: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堂伊始,老师便亲切、友好地与幼儿打招呼,交谈:“初次见面,你们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要问我吗?”简洁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一下子拉近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幼儿与老师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关系,完成了情感激发的初始阶段;然后采用老师与幼儿之间问答式的谈话,将幼儿不知不觉地带入儿歌的情境,体验儿歌的问答形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学习儿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

  (1)洁白、可爱的雪花漂亮吗?她怕不怕冷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

  师:雪花怎么没有回答?哦,原来你们问的声音太小了,雪花没有听到。我们再来试一试。(鼓励幼儿用响亮的声音问话。)

  师:雪花会怎么回答呢?一起来听一听(倾听状)。

  雪花快乐地回答:我准备好了。

  提问:雪花怎么回答的?你能用动作做出来吗?(空中自由飞舞、不停地旋转、准备好了。)让幼儿边说边学雪花“自由飞舞”、“准备好了”等状。

  完整学说第一段儿歌。(问的谁?怎么问?怎样答?答什么?)

  (2)师:呼呼,冬天的风儿使劲地吹着,哗哗地刮着(动作)。

  师:你们想问风儿什么问题呢?

  师:我们挑一个问题来问一问。(出示图标。)

  师幼:问冬天的风儿你要往哪里刮?

  师:风儿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图片。)看看风儿的表情,哦,风儿很开心,很快乐。风儿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师:冬天的后面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就要来了,所以风儿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一起学风儿“追”(快跑)状。(问的谁?怎么问?怎样答?答什么?)

  完整学说第二段儿歌。

  (3)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看着图标连起来玩个“问一问、答一答”的游戏,大家看仔细了。(连贯说儿歌第一、二两小段,提示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儿歌的优美、欢快。)

  分两大组玩回答游戏,巩固儿歌内容。

  (4)隐藏“雪花”图标,念儿歌第一、二两小段一次;隐藏“雪花”、“风儿”图标,念儿歌第一、二两小段一次。(速度可先慢后快,着重激发幼儿体验小雪花和风儿自信的感觉。)

  (5)不看图标,集体对着客人老师连贯说儿歌。

  评析:老师以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教学重点融合在情境创设中,重点分析了儿歌的第一、二段、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自由的交流中、在经验的分享与迁移中大胆发问、积极创编,主动表达,引发并迁移了幼儿的新经验,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3.学习儿歌第三段,完整表演。

  (1)师:你们猜一猜(夸张动作),冬天这个季节会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呢?

  出示冬天图标:我和冬天对话,冬天给我回答。

  (2)师模仿冬爷爷的语气,动作夸张地表演:自信融化冰雪,信心开出新芽。

  (3)一起完整地说整首儿歌并用动作表演。

  评析: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自信融化冰雪,信心开出新芽”是本节活动的难点所在,老师将这一教学难点蕴藏在场景布置和动作表演中,运用启发性强、生动有趣、精炼煽情的语言和动作让幼儿充分感受自信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打破了幼儿的常规思维,顺应了幼儿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顺应了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4、创编儿歌,拓展思维。

  (1)师:刚才问了冬天的雪花、风儿,你们还想问冬天的谁?什么问题?它会怎么回答呢?先想一想,猜一猜,再说一说。

  (2)师:你们选一张冬天景色、小动物的图片,和好朋友问一问,答一答。

  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创编:问冬天的梅花(松树、水仙花......),寒冷你怕不怕?梅花快乐地回答:我准备好了!问冬天的小猫(松鼠、企鹅......),寒冷你怕不怕?小猫快乐地(喵喵地)回答:我换毛,我不怕!问冬天的树叶(小朋友、小河、小鸟......),你要往哪里飘呀?树叶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3)请幼儿分别来说一说。(师即兴作画相应图标,幼儿送卡片并创编。)

  5.问答小结,增强自信。

  (1)师:问--大*班的孩子们,寒冷你们怕不怕?

  大*班的孩子们快乐地回答:我们准备好了。(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演动作。)

  师:问--大×班的孩子们,你们要往哪里跑啊?

  大*班的孩子们快乐地回答:我们去追春天的步伐。

  (2)师:孩子们,冬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只要我们不怕寒冷,坚持锻炼,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信!冬天的问答真有趣,让我们带着冬天的问答一起去告诉我们的好朋友,让这首儿歌变得更长,更优美,更好听,让大家都来做不怕寒冷、充满自信的小朋友。(师生一起取走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冬天的问答》。)

  评析:结尾处老师、幼儿的共同问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首尾呼应,巧妙渗透,同题歌曲背景音乐的选用渲染并升华了情感,扩散了思维,自然缝束教学活动的同时又给幼儿无限想象的空间。

  四、活动反思

  1.在“巧”上探索,注重设计完整性

  《冬天的问答》是著名音乐人王东音作曲、媚蝴蝶作词的一首儿童歌曲。美妙的音乐、流畅的歌词、动听的演绎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老师把它作为一个大班语言活动(儿歌教学)穿插在“冬天”主题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问答特点和语言、韵律美,引发他们对冬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次活动中老师注重调动幼儿的热情,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表现的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愉悦地参与。仔细认真地分析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儿歌重难点的把握策略,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详略得当,自然流畅。活动流程设计为:问答导入,变出雪花-一学习儿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学习儿歌第三段,完整表演--创编儿歌,拓展思维一一问答小结,增强自信,力求使每个环节都巧妙地与整首儿歌无缝对接,完美合拍。

  2.在“趣”上调控,注重内容的表演性

  儿歌教学是幼儿情感高度参与的一种活动,不能只关注儿歌本身,而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让幼儿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索精神,拓宽幼儿思路,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发挥儿歌教学更多的功能。活动一开始教师与幼儿简短而亲切的话语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置身于“美丽的冬天”这一他们熟悉、温馨、宽松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第二、三环节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由游戏化的情景练习过渡为真切的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了儿歌,拓展了经验,幼儿兴奋不已。幼儿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最后的问答小结,老师意味深长的话语给他们创设了一种“探索”的意境,使幼儿获得乐趣和情感满足。

  3.在“展”上延伸,注重互动的平等性

  整个活动中,老师始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幼儿之中,担任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学语言亲切自然、幽默机智、情感充沛、真诚动人,时时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关爱之情,既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又给予他们充分创造、想像、表达的空间,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情境和气氛中感受、欣赏、朗诵与创编儿歌。如在幼儿掌握了儿歌第一、二段的基本内容后,教师精心设计了开放性提问:除了可以问冬天的雪花、风儿,你们还想问冬天的谁?什么问题?它会怎么回答呢?给足时间引导幼儿先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再选一张冬天的景色或小动物图片,与好朋友讨论交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与追问。新颖、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创编活动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愉快练习,培养了幼儿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习探究的学习品质,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体验到仿编与创造的快乐,使教学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附儿歌:冬天的问答

  问冬天的雪花

  寒冷你怕不怕

  雪花快乐地回答

  我准备好了

  问冬天的风儿

  你要往哪里刮

  风儿快乐地回答

  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我和冬天对话

  冬天给我回答

  自信融化冰雪

  信心开出新芽

篇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吹泡泡》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吹泡泡》

  活动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在阳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彩的泡泡时,开心的欢呼声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他们会神气地说:我会吹泡泡了!泡泡多漂亮呀!于是,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并通过 ppt课件幼儿更生动形象地观察吹泡泡,借助动感的画面让幼儿心情地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在表达想象的过程中,达到交流创编、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感知诗歌有趣的内容,并能学会诗歌。

  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尝试访编诗歌。

  3.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诗歌图谱(星星、天空、苹果、苹果树、鸡蛋、母鸡、雨点、乌云)、创编诗歌图片

  2.音乐《吹泡泡》

  3.ppt课件

  4.吹泡泡工具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

  (播放音乐入场)

  一、情景导入--吹泡泡

  师:今天我带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我想拿出来玩,但在玩的时候你们不能大叫,能答应吗?

  幼:()

  师:我要把它拿出来了,瞧瞧它是什么?(师出示吹泡泡工具吹泡泡)

  幼:()

  师:对的,它就是泡泡水,我用它吹出一串一串的泡泡,那边坐的最好我就往哪边吹(师吹泡泡)

  刚刚是谁答应我说不尖叫的,你看把我的泡泡宝宝都给吓着了,它们躲在瓶子里都不敢 出来了,我们安静下来,待会再把它请出来,好吗?)

  师:谁来说说刚刚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幼()

  师:这些泡泡漂亮吗?在泡泡王国里呀,还有许许多多的泡泡,那里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理解诗歌

  1.播放ppt课件,欣赏诗歌

  师:刚刚你在诗歌里看到了什么?幼:()

  师按幼儿回答依次出示图片(刚刚我们看到了星星泡泡,鸡蛋泡泡,苹果泡泡,还有雨点泡泡)

  那诗歌里是怎么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没听清楚也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遍,不过这一次可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

  (再次播放ppt课件)

  师: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