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出名师课堂思绪万千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出名师课堂思绪万千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出名师课堂思绪万千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出名师的课堂,我们思绪万千

  四天的学习总让我们有这样一种感受--听名师讲课,就像在听前进的号角。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一场场深入浅出的专家报告,一次次智慧碰撞的互动交流,这一道道丰盛的教育文化大餐使我们不仅享受到了优课的丰富营养,更促使我们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学本课堂”。我们在欣赏中赞叹,在赞叹中反思。反思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素养......

  我们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在课堂上,“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奏响学本课堂主旋律,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本课堂。这是名师们绽放的光芒,也是我们所不懈追寻的境界。

  1.新型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平等,希望被尊重,需要教师给予发自内心的爱。因此我们教师应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尽力做到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2.灵活方法,创设民主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3.以学定教,树立教为学的服务意识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心转向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时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顺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选择、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学习评价都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开展有效的教学。当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时,要积极引导;当学生思路混乱时,要不断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多加辅导;当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时,要加强指导。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对教师、教科书作出科学的质疑、批评及至争辩,教师不急于端出现成的答案,能装傻就尽量装傻。因为没有这种争辩,就没有给学生提供揭示知识本源的机会,就没有异质、创新思维的萌芽,学生就没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致与动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变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变学生接受性的学习为探究性的学习,针对学生个性差异,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和程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4.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

  学本课堂,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我们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教学中既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对差生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和水一样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赞美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对学生评价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评价学生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是语言的鼓励、也可以是物质的奖励和批评指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的同时明白人生并非事事如意,而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每个人都应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困难。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5.潜心修炼,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聆听名师的课,感叹着大师们课堂的精彩,最令人折服的就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很好地解读教材、驾驭材料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氤氲在博大、温暖的氛围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这些给与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以前沿的引领和智慧的启迪,同时也带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索......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练就自己的内功。

  首先要练就解读文本的功力。只有教师对文本准确地、深入地、独到地进行解读,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要准确把握,解读文本的主导价值;要整体感知,解读文本的主要内容;要细读品析,解读文本的艺术特色。

  其次要提升语言的功力。课堂上,教师朗读时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于生命的活力;讲解时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完成教学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灌溉与滋养。

  再是要提高文学的功力。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平时要多读书,加强文学的修养,除了要具备懂得语言、欣赏语言、驾驭语言能力之外,还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备文学的魅力。这绝不是为了卖弄和炫耀,而是为了让课堂变成充满引力和诱惑的“吸铁石”,让课堂成为令人期待、给人惊喜的“魔盒”。语文教师丰富、幽默、诗意的课堂语言,不仅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焦灼,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会高。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语文教学不懈地追寻,我们定会在教学路上渐行渐远。

  理想的语文课堂,呼唤以生为本。我们从中收获着,摸索着,畅想着......

编辑:wwW.234fw.Com

篇2:醴陵听课有感

  醴陵听课有感

  昨天(10月11日),到醴陵一中听课,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不由感慨系之。

  感慨一: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是6::40出发,赶到醴陵一中已是9:30了,稍 事休息,正好赶上课间操时间,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学生秩序井然地走向操场。 这时,罗幼卉等班主任老师,说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做操的。于是。大家欣然前 往。我们此行的“功课”是听课,然而老师们也能想到“功课”之外的“功课”,从一 看似简单的课间操中,采他山之石,焉能不令人感叹一中教师做班主任的一种境界?什 么叫外出学习,这应该是一种极好的诠释。

  感慨二:教育,即习惯之养成。下午第二节课,刚上课时,忽然,一阵雄壮的呐喊 声撞击着我的耳膜,伴随着节奏分明的哨子声,“一、二、三、四”铿锵有力,班级口 号声青春阳刚,那阵势像沙场秋点兵,那气势似战鼓齐鸣,那力量如排山倒海。这声音 是从外面运动场上穿透过来的,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这应该是体育课上,老师在组织学 生跑步,为上课做准备活动。不用看,更不用多想,这是一支训练有素、所向披靡的队 伍。由此,再想到每一堂,学生进教室时的有序,课堂讨论的热烈,校园环境的洁净... ...这一切应该都不是作秀作出来的,而是一种长期的培养、熏陶,习惯使之然也。

  感慨三:教育,即创造。观摩课结束后,南方中学的特级教师肖守志作了精彩点评 。点评前,他向上课和观摩的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要求大家思考:一是语文课教什么 ,怎么教,二是语文课学什么,怎么学,三是《红楼梦》为什么会常读常新。第三个问 题,看似有点不切主题,其实正是大师的高明玄妙所在,因为在大师看来语文教学就是 一部《红楼梦》,一个能够把语文教学当作《红楼梦》来解读,并力求常读常新的语文 教师,不被评为“特级教师”又该评谁呢?特级是如何成就的,名师是如何炼成的,我 想肖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诠释。之后,肖老师对课堂作了如下的评 价:一是上得很大胆,敢于吃螃蟹,二是上得都很好,三是都有精彩之处。我想,离开 了创造,离开将《红楼梦》常读常新的追求,要做到以上三点,不是缘木而求鱼了,又 会是什么呢?虽然,这是针对语文课的一次点评,其他课又何尝不如此呢,整个教育工 程又何尝不这样呢?

  感慨四:责任,即行动。回到县城已经过了8:30,第三节晚自习刚上不久。长途 奔波,马不停蹄,倦意早已写在每一个老师的脸上。如果想休息一下的话,也不算为过 ,因为一者是出公差,二者学校在开教职工大会,后两节晚自习下班有泡汤之可能。但 是,每一个老师心里都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班主任的6位老师毅然走进了年级组 办公室,四个有下班辅导任务的老师,走进了各自的教室。责任是什么?它其实很朴素 、很简单、很实在,就是把该做的做好,把想在心里的讲在嘴里的落实在行动上。

  是为感焉。

篇3:学校骨干教师听课有感

  学校骨干教师听课有感

  近期学校开展骨干教师讲课活动,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校,就能听到全市最优秀语文教师课的机会,虽然这样连上课带听课连轴转很辛苦,但还是觉得很知足,因为收获的太多了。

  秦老师这节课闪光点很多,我觉得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1)整堂课主线清晰,脉络分明,始终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像残疾青年、碧云、父亲这些普通人的美好心灵。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递进的作用。

  (2)秦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如秦老师在讲“那匹马其实是不存在的”但是文中的我却相信那匹马的存在,作者是怎样让其相信的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学生找到了“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咱家的马正缺马草”等让学生自然的感受到残疾青年的善解人意。

  (3)听这堂课不能不为文中那些普通人美好的心灵所感动,也不能不为秦老师这种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语文教学中育人的精神所折服。在分析到父亲这个赞同我读书,但他知道残疾青年生活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的形象时,及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让学生理解即使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重,那也是饱含着深深的爱意,相信对于正处于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引起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4)秦老师善于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如在讲到残疾青年为了防止真相暴露,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来威胁“我”。这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也相信了这匹马真的存在,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秦老师用她一贯的循循善诱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5)秦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用心读文之后,把学生自己置身文本,如“我”给残疾青年送马草后,每天都会想些什么?此时学生头脑里都是些美好的画面,但当“我”走进了他家的后院,却看到了......想象一下子把学生拉回到了现实,谎言破灭了,当学生看到“枯蔫焦黄”时,话语也像开闸的洪水,滔滔不绝,重点词语“枯蔫焦黄”也在具体语境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一切环节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唯一一点缺憾就是可能孩子读文的机会有点少,这种略读课文,还是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自读自悟,也许会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篇4:民办小学听课有感

  民办小学听课有感

  今天有幸可以去英丽小学听课。

  英丽小学是全国首批民办学校特色建设研究课题的试点学校之一,同批次试点学校还有复兴高级中学、北虹初级中学、四平中学、三中心小学、广灵路小学、曲阳四小、小不点幼儿园7个学校。今天观看的英丽小学二年级的研究课题是“构建有效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的实践研究”,这是英特尔教育项目的一个子成分,也是中国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听二年级的“一对一”教学之前,先听了三年级的公开课--《动物的休眠》。这个课的课堂形式是“一人一机”,即每个同学都有一台计算机,所有与该课程相关的内容,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本、作业及课后交流,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充分利用该校自行开发的英丽学习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无纸化教学、生态教学。

  《动物的休眠》教学设计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信息并分享到学习平台;2、学习课文,从课文中提取、归纳信息,感悟文章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素材;3、拓展延伸至课外,在交流中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系统,但又能很好的把握这个系统,使其运行自如。课程中教师领导学生读课文的情景最是给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去听了二年级的《白鲸得救了》一课。这个班级是该校“一对一”项目的实验班级,师资自然是无可挑剔。该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专用笔记本电脑,且已基本掌握其相关学习功能的操作方法,并能熟练登陆“e-learning学习平台”进行自测,并能在班级论坛中进行交流。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延伸”三个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本节课前先预习课文,去网上搜集有关白鲸的相关资料,包括音视频、图、文等,教师从中选择一些较适合本课教学的材料进行整编。学生还要在班级论坛中贴出预习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以及希望本节课解决的问题。

  课堂学习阶段学生要运用电子学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需要,适当呈现有关白鲸玩耍、歌唱、被冰封顶等绝望叫声、用脊背撞击冰层以及人类施救和白鲸欢快的跟在破冰机后等情景的相关音视频、图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为了让这些二年级的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白鲸的内心感受,教师让学生模仿白鲸用背部撞击冰层和绝望嘶叫的情景。这既引起了孩子们的高度注意、吸引其兴趣,也让传统的死板课堂变成了今天的轻松、愉悦的做中学的现代信息化课堂。

  英丽小学听课有感

  课后延伸阶段中教师在班级论坛中提供了一篇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更是进一步加固学生们对本文彰显的“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主题的理解和内化。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互动讨论,进一步领略“保护珍稀动物,关爱每一个生命”的责任感与意识。个人认为,若教师能加入一下课后生活实践将更好。

  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时的举手投足和孩子们的严谨认真至此还不时在我的脑海浮现。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丝丝相扣、一气呵成,颇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不愧为示范班级。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优秀的学生和先进的设备固然很重要,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展现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很好的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更要将学生引入其中、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爱上学习、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享受,而非任务,并能在生活中实践课堂中的知识才是成功的教学。信息化设备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如英丽小学的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之为优秀;只有做到这些,一节课,才能称之为成功!

  耳边又回想起那悦耳、充满激情的读书声,仿如回到了儿时,坐在教室里,跟着敬爱的老师,尽情朗诵那些可爱的课文!

篇5:实验小学听课有感

  实验小学听课有感

  在z实验学校小学部听了吴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书包的故事》一课。吴校长的从容大气让我耳目一新,原来习作教学可以这样轻松,原来习作教学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紧贴学生生活的话题。正应了那句话:生活处处皆语文。围绕书包可以展开那么多话题,而且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话题。

  吴校长机智幽默地话语让学生轻松地在课堂上涌出了写作的灵感。老师的幽默引导更让课堂锦上添花。如:当有好几个学生说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自己会觉得书包很沉重。吴校长机智幽默地说:“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时改正错误。再说我,我们好象不是经常考试呀!”“谁来说个新鲜的,与考试无关的?”“我们来最后一个同学发言好不好?”老师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完成了学习。

  在z市实验小学,我们听了黄滨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几分之一》,黄老师优雅、从容、本真、简约。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心悦诚服,啧啧称赞。整节数学课老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题型新颖,特别是出现一盒星,然后问学生,你需要几个条件就能做这道题。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说只要知道人数,有的说只要知道星的颗数,有的说需要两个条件都知道。

  学生们在课堂上全员参与,谁也不甘落后。数学不再是枯躁呆板的代名词,而是鲜活的,真实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课。整节课,黄滨老师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吸引到了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情趣。然而就是这样一节近乎完美的数学课后,黄老师还是在反思要是把复习环节的两道题调过来廛就好了。我反思自己的每一次上公开课,只要完成讲课任务后就把所有的抛之脑后了。真是想想就脸红。

  在听几节阅读指导课和阅读展示课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z实验小学老师执教的《大林和小林》展示课。学生的汇报展示形式多样,活泼可爱。有拍卖会,有猜猜我是谁,有表演。老师与学生互动,一气呵成。我们仿佛看到了老师在钻研时付出的心血:一本本课外阅读书的挑选,一遍遍的文本的诵读,一句句话语的揣摩。学生们朗读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蹙,时而与同伴低声交流。

  正是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强烈的火花碰撞,才展示了这节美味大餐的可口。老师最后说:“我的身上也有两个人,一个是大林,一个是小林。当我想偷懒时,大林对我说玩玩吧,这时候,小林会对我说努力工作吧。当大林战胜小林时,我就变得懒惰了,当小林战胜大林时,我就变的勤奋了。”让我们听课者也思绪万千,领略了经典的无穷魅力。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z市师范附属小学的老师讲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阅读指导课。学生在老师的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教学指导下感受了经典的魅力。

  在z市通源小学听了音乐课《农家小院》。音乐老师把课件和道具运用的恰到好处,温馨自然。这是一堂无痕的教学,课堂上表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创意。老师联系生活中的小动物的叫声,进行节奏训练,学生语言丰富多彩,感情投入,激情澎湃。在这样真实而富有创意的情境中,学生学习,操练学过的节奏,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了新知识。

  聆听了讲座与报告,观摩了优秀课堂展示,参观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成果,我的总体感觉,z的教师富有机智的教学,和干净凝练的语言,引导点拨,十分精准到位。而精致的书香文化更是此次z之行给我们最深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