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青春为土家山寨孩子们燃烧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青春为土家山寨孩子们燃烧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青春为土家山寨孩子们燃烧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我的青春为土家山寨的孩子们燃烧

  今年26岁的孙z,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一名土家族教师。1993年,z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主动要求到永顺县两岔乡当一名教师。永顺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永顺县最偏僻的地方就是两岔乡

  报到那天,父亲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大包行李,送z去学校。当时两岔乡没有公路,也不通汽车。坐在拖拉机上,颠簸得厉害。走了好几个小时,也没见到村落。每颠一下,z的心就往下沉一点。扬起的尘土,把z和父亲变成了泥人。清早出发,直到天黑才到了两岔乡。

  走进校园,只见几间石头砌成的教室,阴暗潮湿,没有隔断墙,只用晒垫隔着,地面坑坑洼洼,课桌椅也是缺胳膊少腿。再看看学校四周,天空被崇山峻岭挤成了一条带子。当地的顺口溜说“两岔,两岔,只有簸箕大个天,撮箕大个湾”,真是一点也不假。父亲走时说:“孩子,你要是熬不下去,就回家。”

  开学那天,z起了个大早,高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大字:“欢迎同学们返校学习”。可一直等到太阳下山,全班22名学生只来了3个,教室里冷冷清清。

  z的教师生涯就这样,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起步了。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劝回来。

  二

  第二天,z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大山,敲开了学生胡安来的家门。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屋顶是茅草盖的,四壁是玉米秆扎的,几块石头架起两口锅,床上铺的是稻草,放着一床补丁摞补丁的被子。小安来8岁时父母就去世了,和有残疾的伯父生活在一起。z摸着小安来的头问:“想上学吗?”安来点点头:“想,可是我没钱......”

  z看着小安来,心中一阵酸痛,“你明天就去报名,书杂费我想法给你出”。安来的伯父一听这话,挣扎着起身,“扑通”一声就给z跪下了。那一年,z19岁,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热泪忍不住流下来。

  z又走进了学生胡小青的家,孩子的父亲说:“读书也当不得饭吃,我家几代人没有进过学堂门,也过来了。我们山里人只要勤快、肯干、不偷懒就行了。”孩子的父亲揭开锅盖,取出一个红苕说:“老师,吃个红苕吧。”z问:“你家就吃这个吗?”“不瞒你说,去年粮食减产,今年就少了三四个月的饭吃。”“为什么会减产呢?”“有人说是化肥撒多了,有人说是农药打重了,我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z赶紧给他讲科学种田的道理,胡父将信将疑,勉强答应送孩子来上学。

  山里人家,居住分散,山高沟深,对面喊得应,相会要半天。z奔忙了整整一天,劝回8名学生。第二天,又跑了80多里山路,带回6名学生。整整一个星期,z跑烂了脚板,教室里坐进了21名学生。

  老校长表扬了这个新来的老师。可是z说:“校长,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呢。还有一个叫彭继凤的学生没有来。”为了这最后一名学生,星期天,z又出发了。

  彭继凤的家在一条深山沟里,z带上班里两名年龄大些的男生壮胆,迎着晨曦出发,直到中午才到达彭继凤家。彭继凤的母亲说:“送她哥哥读书,家里已经借了50块钱,再没有钱送她读书了。她一个女儿家,已经读了3年书,也够了。”z忍不住冲着她说:“为什么借钱也要让儿子读书,却不让女儿上学呢?没有文化,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还过你现在这样的生活吗?”

  这时,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进了屋,拉住z的手说:“老师,我要读书,您能帮我垫学费吗?长大后我一定会还给您......”z看着她那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比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个女孩的眼睛还要震撼人心。z把她拉到怀里,毫不犹豫地说:“先让孩子上学去,书杂费我给垫着。”这已是z表态垫交担保书杂费的第9个孩子了。当时她每月的工资不足两百元,都垫出去了。整整一年,z没拿到一分工资。

  1995年,z要结婚了。按照土家族的习俗,结婚要有彩礼、嫁妆,要敲锣打鼓地办上三天三夜。可是z和同是老师的爱人为了给学生担保,没积攒下什么钱,只买一床新被子就把婚事办了。

  z的教龄只有7年。7年来,她为32名学生资助书杂费5000多元,为100多名学生垫交或担保书杂费近两万元,而自己至今还欠着4000多元的债务。丈夫考上了湘潭教育学院,需要交纳1600元学费。家里没钱,z和丈夫一起借了20多户人家,才凑足了学费和路费。

  三

  z说,山里的孩子生性好动。他们来去自由,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有的学生成绩差,跟不上班就回家了;有的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批评几句,他一赌气就走了;有的寄宿生因为没有生活费也离开了校园。

  为了让失学的孩子回学校,有时要家访七八次。一次家访的途中,z被毒蛇咬了。陪她同行的学生赶紧回去叫医生。等回到学校,z的左腿肿得有小水桶般粗,幸好抢救及时,才保住性命。不到一星期,她的身影又出现在讲台上。

  z和学生一起做山里孩子最喜欢的游戏《老虎咬羊》,一起跳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小秋收”、采草药、挖野菜等活动。得到的钱,哪怕是一角一分,都交到班里,购买学习用品,帮助最困难的学生,营造班级大家庭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这里得到欢乐、帮助和友爱,渐渐地,想走的不走了,走了的又回来了。

  向春兰是z班上的一名特困生,也是一名后进生,曾几次背起书包溜回家。一次,向春兰又没来上学,z抽空去家访。原来春兰正发着高烧,父母都上山去了。当时,下着大雨,z把惟一的一顶斗笠给了春兰,背着她就往乡医院跑,在崎岖的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赶路,好几次跌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到了医院,安顿好春兰后,z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跌坐在地,直打冷战。春兰拉着她的手说:“孙老师,您和我妈一样好。”

  为了增强向春兰的信心,z特意把她作为四年级的“小助手”来培养,让她在“自动作业”阶段辅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向春兰成绩提高很快,两个学期下来,在班上名列前茅。拿到成绩通知单那天,小春兰提着一篮野菜来到孙老师家里:“孙老师,我能有今天全靠您。这是我上山挖的野菜,您尝尝吧!”z收下了野菜,从书桌上拿了两个笔记本,递到春兰手中说:“回家好好写日记。”小春兰接过本子,却没有挪步,憋了好半天,才红着脸轻轻地说:“孙老师,您比我妈还关心我,我......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听到孩子发自肺腑的声音,z的心里一阵发热,激动地点了点头说:“能!”春兰突然展开双臂,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妈---”扑进z的怀里。

  7年来,z所带的班级没有流失一个学生。她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寨的希望,“百分之百”就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希望。留住一个学生,就是留住一片蓝天;留住“百分之百”,也就留住了一方最美的山水。

  1998年,z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生平第一次走出永顺县城,z就一步跨到了首都北京,走上了联合国的领奖台。

  那大山、那目光、那声音,早已镌刻进她的青春里,融进她的生命中。z说,只要我当一天老师,孩子们就一个也不能少。

  孙z师德报告

采编:www.234fw.cOm

篇2: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山区奉献之歌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山区里不绝的奉献之歌

坚守大山教育,铺就山里娃的求学路

为了改变学生不能食宿的现状,范z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搞起了勤工俭学:开垦荒地20余亩,养过猪,是远近闻名的种养殖“专业户”,并在三年内为学生盖起了8间宿舍,让离家较远的56个孩子全部住上了暖灶头。

范z是孩子的“男保姆”。孩子们住校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七八岁就离开父母,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吃、喝、拉、撒、洗脸、梳头、洗衣、叠被等全在照料之内......他带领教师从一件一件事情、一个一个学生做起,不厌其烦的教,无微不至地照理。1987年冬天的一个周一早晨,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孩子们正陆续到校,突然有学生报告:“李三娃他们在后面......掉到地塄下边的雪洼里了,很深......”,他迅速沿着被雪封盖的山路向洼地寻去,在离校一里地、有3米深的地塄下,发现在了两个挣扎的学生,他二话不说跳下去费力地把两个孩子扛上路。此时,他的手在向上拖拽荆条时割伤了,鲜血直流......他与孩子们相互搀扶着回到了学校。这样的情景、类似的事件太多了,他也被冠之了“男保姆”的称号。

范z是学校的“土医生”。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学校食宿,感冒、发热、腹泻、头痛是常有的事,学校坐落在孤山沟,缺医少药,使他更犯了愁。有一次,一名三年级的孩子晚上突然肚子疼,疼得满头大汗,叫喊不停,一无药二无医,这可怎么办?他便跑了五里的山路,雇了一辆三轮车将孩子送到离学校最近的25里远的石圪塔村卫生院,到急诊室交钱住院,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的急性肠炎及时得到控制,这时的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家长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进入了恬静的梦乡......于是,他便在空闲时间,阅读医药常识和防治知识,以解决孩子们出现的常见小病。现在的他对一般小病小痛都能应付自如,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义务医疗服务,减少了教师负担,减轻了学生痛苦,避免了家长操心。

挚爱教育事业,为家庭付出太少

从十***岁毕业开始,范z在最偏远的永红沟小学一呆就是20年,把青春和精力都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由于照看学校、开垦茺地、养猪种菜、备课教学、照顾学生等事务,他根本没空回家。

父母到校和他团聚是常事。范z姐妹有七,上有五姐,下有一弟,作为唯一在外工作的男孩,他算得上是家中的“宝贝”。星期六日不回家,父母可以接受,逢节过年不回家,当大人的肯定接受不了。但过年逢节更是学校设施的重点保护期,他更是半步不离学校。年迈父母没法子,只能改变方向,扛上吃喝、翻山越岭,到学校和他团圆。在遇到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父母老远地带来的粽子和月饼,等父母走后,便成为了寄宿学生的美餐。20**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血栓,母亲因为感冒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引起了肺心病。而这一切的发生又是那样的不应该。那段时间恰巧学校事情繁杂,作为学校主任教师的他走不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及时的抽时间陪父母看病,让亲人失去了最佳就诊时间。父母传授给他的要顾全大局,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父母教给他的是工作要严谨认真,马虎不得一点。为了公家,苦了自家。

妻子理家靠不上他丁点儿事。贫穷高寒的山区寄宿制学校,冬天生火早,开春熄火晚,开支远远超过收入,从1999到20**年的五年间,由于连年干旱欠收,四个行政村没给过永红沟学校一分钱的教育附加费,仅靠勤工俭学的收入远远不够支撑学校的开支,常常是入不敷出。当时学校除范z之外全部是代课教师,学校校园地也是干旱,学校拉煤、办公费用只能靠他微薄的工资来垫付。妻子养家糊口的钱,让他全垫支的所剩无几,妻子怨声载道。20**年,通过多方联系,争取到市里一个公司25万元的爱心资助时,妻子暗地里打着“小算盘”:这下垫出去的钱可以拿点回来了。但听到的是:学校不要钱,将25万元资金买成学校急需的图书、仪器、电教器材以及课桌凳。她对有这样无私的老公“气并快乐着”。

儿子从上小学到高中,范z都没有尽过心,没有过问过。临近高考,儿子咨询填报志愿的事,他脱口而出:选择教育学专业吧。高考后,他突然对儿子关爱有加,极力帮助儿子填报志愿,让儿子选择了教育学。拿到师范院校的通知,儿子哭闹着不上师范,不当教师。但一番斗争之后儿子踏上了师范院校的路途。整整半年,没有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但范z高兴着:他为儿子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真情对待师生,学生家长安心打工

“我是山里人,我的本色在山里,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胜过爱我的生命。”这是范z一次次放弃进城的理由,也是他的工作信条,更是教师、学生、家长对他最大的敬佩。

“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外地青年教师,每次谈起范老师,都会泪流满面,理由是冬天临近她身着单衣,范老师拿出一千元让她添置冬衣。范老师的话很简单也很暖人,“总不能看着娃娃挨冻吧,谁家大人不心疼呢”。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城医院,范z不顾劳累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全校师生知道范z对他们是真心的、真诚的、真情的,他们只有用实际行动、工作业绩、对学生的爱来回报范老师的关照和厚爱。学校始终保持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镇前茅。

范z资助多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刘某的妈妈去世了,80多岁的奶奶既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又要抚养小孙子,无奈之下,刘某要辍学了。关键时刻,他对孩子奶奶说:“刘某不能走,书费、学费、伙食费我来出”。刘某3年的费用他全出了。母亲痴呆的学生冀某,父亲自杀的庞某等学生,对这些孩子,他更是毫不吝啬。他是学校的和事佬和心理健康教师。他对校长信箱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事不落,一一解决。针对学生住宿问题及时解决,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积极开展心理输导,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舒心生活。

20**年,随着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上级部门将全镇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石圪塔寄宿制学校交给了范z。7月份上任,一没校园,二没学生,为了新校园的建设进度,他整整在工地58天,白天是工程队的泥水工,晚上是看守工地的门卫,一个人守着工地。由于没时间做饭,也不会做饭,只能一天三顿啃馒头吃咸菜。在这期间,饮食不良和劳累过度,造成了他脑供血不足,常常晕倒在校园。石圪塔寄宿制学校成立六年来,他自己肯动脑、善总结,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在整顿、完善中逐渐形成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特色。20**年,长凝镇顺利平稳的又将4所小学整合为一所更大的寄宿制学校--东长凝寄宿制小学。这次撤并之所以平稳顺利,最关键的是群众和家长关注的是让谁管理,有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地说:范z管理我们的娃娃受不了罪,我们放心。许多外出借读学生纷纷返校就读,外地外县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多名增加到360余名,现在学校寄宿人数达260多名,80%的家长情愿让孩子在学校食宿。

痴心教学研究,换得学生全面提高

范z所在的学校28名专任教师中有已有18位教师获得镇、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整合能手。全校开展的“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镇区学校的认可,全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范z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七色活动。

一是绿色环境。他和老师们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让浓郁快乐的校园文化充斥着学校,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走在校园中你会感觉到空气会开口,墙壁能说话。悠扬的旋律时时沁入人心。“锄禾”诗,提醒大家爱惜粮食,食堂里的“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教会学生要节约,课余每周一歌让孩子们受到了本真的熏陶。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了孩子的家园、乐园。

二是红色活动。“城里孩子有的,咱也的有,不能让咱山里的娃娃不如城市人”。范z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趁着课程改革的东风,他带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利用每周四下午,让孩子们在自己心仪的小组中放飞梦想。泥塑乐园、阳光棋社、DIY手工创意、Marching Team、吟韵苑、剪纸、创新小画廊、哆来咪合唱团等兴趣小组,学生们没有一个不乐意参加的。

三是橙色教学。努力实践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英语课只是为了学而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营造浓郁的英语氛围成了特色主旋律。他和英语教师共同商讨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日常礼貌用语,教学的常规,出操、升旗、起床、内务、无不渗透着英语元素。英语长廊、班级英语角、口语赛、英文书法赛、一系列的活动点燃学生浓厚的语言兴趣。即使不懂英语的人也会油然产生一种对英语的热情。

四是蓝色经典。国学教育是又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他始终坚信国学是最具魅力的。人的品德更高于知识。在课前、操前、饭前、会前、晚归寝前,利用2-3分钟时间,诵读国学片段、古诗词文、美文佳段、警句格言。校园内,诵读声爽爽朗朗,声声沁人;就餐前国学吟诵此起彼伏、阵阵有声。校本课程《东长凝国学读本》,让孩子们青出于蓝胜于蓝。

五是紫色管理。以人为本,以情暖人,关爱每一位学生,给留守儿童一个紫色温馨的“家”。这是他的管理思想。他告诉老师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一来学校就是十天,一切都要靠自己,为打消孩子和家长们的顾虑,他执行“全天候管理”制度。从学生起床、上操、就餐、自习、就寝、物品使用等小事入手,教职工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与孩子们交朋友,建亲情,手把手教孩子叠被、洗衣、打饭,用温和细腻的方法,关怀孩子们的方方面面,传统美德和现代教育规律的融合,人性化的熏陶使孩子们在健康中发展。

六是黄色家园。黄色是暖色调,温暖,舒适。他和老师们共同为孩子们建立“黄色家园”。 “亲情电话”、“快乐生日”、“小故事”、“收看少儿节目”这些常规活动,让孩子们消除了离家的恐惧,弥补了亲情的缺失,营造了家的温馨。每周亲情电话,听听声音,倾诉思念;每逢师生生日,餐厅共唱生日歌,别样的生日宴会让大家感受到特别的甜蜜;就寝前的少儿节目,临睡前值班老师的小小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关爱......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家校共育的魅力所在。

七是青色团队。学校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灵魂,这种灵魂可使整个团队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使这个团队无往而不胜。

七种颜色,七种教育内容。范z希望他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七色光中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28年来,范z把青春、热情、真心奉献给了山区教育。28年后,他依将用自己的心血、汗水、真情,继续耕耘在朴素而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培育朵朵山花......

篇3: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幼教领头雁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走一线红一片”的幼教领头雁

  1986年,胸怀远大抱负、美好梦想的孙z走出淮南师范学校的大门,走进了幼教事业。命运仿佛从那一刻便注定,她将把爱与智慧都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在幼教的天空里领航高飞。

  从那一刻起,她以园为家,甘于奉献。每天早晨6点多,她就到园工作,然后满面笑容地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晚上***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当他人都沉浸在新春的欢乐中时,她却大年初一就到单位上班,节假日、休息日都成了她的学习、工作时间。很多老师都说:“一年两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容易,像孙z一样二十年如一日,我们服!”

  从那一刻起,她把幼儿园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如果出现父母有事没来接孩子的情况,她就经常在办公室带着孩子等家长来。有一次,有一个孩子未被接走,都晚上10点了也不见家长来园,电话又联系不上,她就把孩子带回了自己家。谁知孩子肚子不舒服,拉了一裤子,她又亲自给孩子洗澡,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夜里怕孩子着凉,她时不时地给孩子盖被子,一夜未敢合眼。

  从那一刻起,她大胆探索,注重创新。孙z深知,教学科研是一所幼儿园的生命线。多年来,她与教师们共同研究幼儿课程改革,率先在全市进行课题实验,并指导省、市多家幼儿园进行教学研究。她所带领的实验课题组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她也成为全市幼教科研的带头人。

  从那一刻起,她独辟蹊径,精品叠出。不管在哪个幼儿园,她都以素质教育为着力点,以少儿艺术为突破口,用爱心与梦想编织出一支支优美的舞蹈。这些舞蹈作品连续10年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她带领师生先后赴新加坡、香港、美国等地演出,成为当地幼儿艺术教育的排头兵。

  26年来,她自认把爱与智慧奉献给了太阳底下最神圣而美丽的事业!“当看到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时,我感到特别幸福和欣慰!”孙z说。

  多年来,为了幼教事业,为了喜爱的孩子,她放弃了进高等音乐学院深造的机会,放弃了去大都市生活和进机关工作的机会,凭着对幼教事业的无限忠诚,一切服从党组织安排,先后工作过五所幼儿园。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推动淮南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她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串串感人的奉献者之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组织的认可、家长的欢迎、教师的信任、孩子的喜爱。她把26年的心血都献给了孩子们,她经常说:“我虽然没有自己的小家,但幼儿园就是我的家,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是我的孩子。”

  她曾获“全国十大杰出园长”、“安徽省江淮十大女杰”、“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安徽省先进女职工”、“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幼教先进个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市首届十大金牌职工”、“市舜耕英才”、“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她被安徽省教育厅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巡讲专家”,被淮南市政府聘请为“兼职督学”、“政风行风评议员”、担任“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市妇联九届、十届、十一届执委”、“市家教研究会常务理事”、“市预防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当选为“安徽省第九届党代表”,体现了全市干部群众对她的认可,她还被当选为“安徽省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淮南市人大代表”。

  她带领的市直机关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家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一类一级幼儿园”、“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幼教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以园为家 甘于奉献 精管实干 勤奋开拓 努力成为全市幼教战线的领头雁

  在幼教工作岗位上,孙z无论是当教师,还是担任一线管理者,都能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以求,勤奋耕耘,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多年来,她总是每天6点多钟就到幼儿园工作,中午从不下班,一直忙到晚上8、9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当别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中时,她却独自一人大年初一就到单位上班。节假日、休息日都成了她学习、工作的时间,很多教师都说:“一年两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容易,像孙z二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迟到不早退,真不容易啊!”

  1996年在田家庵区第五幼儿园任副园长时,为改善园舍、扩大幼儿园场地,要占用小区住户的活动场地,居民都不同意,由于老园长年龄大了,她就一人上门逐户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争取支持,忍受了许多委屈、骂语和居民的过激行为,有的居民把伞、鞋子等都砸到她身上,但她毫无怨言仍然慢声细语地和居民解释,最终争取了场地,扩大了幼儿园面积。她还能带领全体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使田五幼于1998年顺利地通过了“安徽省一类园的验收工作”,孙z同志当时操劳得只剩八十多斤了,但她得知顺利通过了验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切疲劳顿时都没有了。

  1999年8月她被调到没人愿去的田三幼工作,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园舍凌乱、人心涣散、生源匮乏、资金紧缺、教师*达十年的烂摊子。提到田三幼,领导就头痛。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她还是服从领导的安排没有退缩,到了田三幼就积极想办法带领全体教师制订了五十条规章制度并对照落实,每天亲自逐班巡查。找教师谈心,解决了三派教师的矛盾,在稳定中发展了幼儿园。为了改变田三幼的园容园貌,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带领全体教师买来油漆、刷子站在烈日下油漆大门、护栏、桌椅床等。晚上其她教师都下班了,她仍坚持干,到深夜被油漆熏得呕吐不止,但她第二天仍带领大伙当“油漆工”。短短一个月时间,田三幼的园容园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开学时家长们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田三幼变漂亮了,我们愿把孩子送来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短短两年多时间,田三幼被命名为“淮南市一类幼儿园”、“市文明单位”、“市巾帼文明岗”,“省幼教管理先进单位”等。使田三幼由衰败的“薄弱园”一跃成为“先进园”。田三幼的教师都由衷地感慨“没有孙z,就没有田三幼的今天”。老教师李荣更是发自内心逢人就说:“工作一辈子没见过像她这样的共产党员。每天早晨六点多钟来园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下班,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佩服!”

  孙z能积极探索新时期幼教工作新思路,注重实效,勇于创新。特别是20**年12月份调任市直机关幼儿园工作后,她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一个寒假未休息,摸清园情,带领班子成员根据市直幼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五十条规章制度,又利用大量休息时间找教职工谈心,让教职工明白:制度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经过努力使市直幼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好。生源由原来五六百名幼儿招不满的情况变成现在拥有一千多名幼儿挤不进来。工作中,她采取一跑、二看、三下、四听、五汇的工作方法,每学期结束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十一年来,她的评价都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全体教职员工心服口服。她能深入班级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每学期,她还利用家长学校、亲自给家长上课,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她热爱幼教事业,对家长和幼儿都能热忱相待,每天清晨站在门口笑迎每一位家长、幼儿和教师,对幼儿奉献一片真挚的爱。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商场,孩子们都亲切地说“园长阿姨真好!”如果出现父母有事没来接孩子的情况,她就经常在办公室带着孩子等家长来,有一次一个孩子未接走,都十点了也不见家长来园,电话又联系不上,她就把孩子带回到自己家,谁知孩子肚子不好拉了一裤子的屎,她又亲自把孩子洗干净,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夜里怕孩子着凉,就不停地给孩子盖被子,一夜未敢合眼。第二天,她面对家长的感谢毫无怨言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她就是这样用爱心换来了家长满意的笑容。

  在工作中,她能清醒的认识到:做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增强执政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她能利用业余时间及双休日努力学习,深入研究幼教新形势。每周一、周二带领全园教职员工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幼儿园形成人人“讲文明、讲政治、讲团结、讲学习、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工作中,能加强团结、凝心聚力,保持班子和谐。能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凡是重大问题能做到集体讨论决定;能做到以幼教事业为重,以幼儿园发展为重,以教职工、家长、孩子的利益为重。和四位副园长之间,她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维护、互相关心、互相尊重、胸怀坦荡、以诚待人。她能经常换位思考,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过。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清正和廉洁才能赢得民心,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安抚民心,用热忱的关爱才能感召民心,用健全的民主才能理顺民心。她能坚持按市直幼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六条制度去做,以“轻财才能聚人,律己才能服人,量宽才能待人,身先才能率人”为原则,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她能努力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不迟到早退,能带病坚持工作,以园为家做到出满勤。十几年来,她无论是开会还是上下班都不报销一分打的费。有一年夏天,她高烧39度仍然坚持来园整修校园,连干活的工人都感动地说:“你都烧成这样了还来上班,放心、我们也会认真干好的!”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家。平时,她能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做到民主管理幼儿园,各项工作都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如:对幼儿园的整体改革、发展规划及方案能做到公开,幼儿园各项收费标准,幼儿每周食谱,财务收支情况能做到公开,设备玩具购置、维修、教职工职称评聘、业务考核、评先评优、奖金分配等能做到公开。通过园务公开,民主管理幼儿园,增强了广大教职员工自律意识、关心集体意识。她能树立“园长为教师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幼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逢年过节,能经常送温暖上门,带领领导班子和工会成员登门看望退休老教师和生病教师。

  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课题实验 成效显著 努力成为全市幼教科研的带头人

  孙z深知幼教教科研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她能与教师们共同研究幼儿课程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一研、二研、三研活动。20**年她与科研组成员从中央教科所承接的科研课题《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奖并被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她勇于拓宽教学思路,率先在全市进行了蒙特梭利和分享阅读课题实验,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市直幼的蒙氏教学已在淮南市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并指导省、市多家幼儿园也相继进行了蒙特梭利教学研究。她所带领的实验课题组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

  她被全国幼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聘请为教研员。她本人执教的电化教学活动参加全市电教课比赛,荣获第一名。她指导的教师杨志芳、刘长虹参加全市“教学能手”比赛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她指导的教师秦锋荣获“省级骨干教师”称号,她指导的教师魏红参加全市“红烛杯”比赛荣获“市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并获得“省教坛新星”和“省特级教师”光荣称号。现被国家教育部派往香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安徽省唯一被选上的教师。

  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幼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发表或交流,她被安徽省教育厅聘请为“安徽省第一届幼教专家”,被淮南市聘请为“兼职督学”,被淮南市聘请为“淮南市教育系统家教报告团名师”,她又受市教育局的委托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制订了《淮南市一类幼儿园的评估细则》,并为全市六区一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科长和全市园长进行解读。20**年11月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届幼教专家下基层“巡讲团活动,在全省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讲课,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独辟溪径 精品叠出 国内国际 屡获殊荣 努力成为全市幼儿艺术的排头兵

  她不管在哪个幼儿园都能以素质教育为着力点,以少儿艺术为突破口,精心编排幼儿舞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和老师们共同创意编排的幼儿舞蹈《我说ABC》、《玩具畅想》、《亲亲茉莉花》、《唱起黄梅跳起舞》、《我们都是好朋友》连续五年在安徽省“六一”文艺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其中《玩具畅想》登上了国内最高舞台--人民大会堂。《亲亲茉莉花》应总参邀请赴北京演出,博得中央领导和部队首长的一致好评。《唱起黄梅跳起舞》代表中国赴新加坡参加亚太地区国际舞蹈大赛获得幼儿组第一名。《我们都是好朋友》赴香港参加了第三届国际青少年音乐舞蹈艺术大赛,夺得了最高奖--“金紫荆花大奖”并经安徽省文明委、省文化厅推荐参加了全国文明委、文化部举办的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比赛夺得了金奖。也是安徽省参加五届以来唯一一个获得金奖的节目并和《亲亲茉莉花》一起于20**年2月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文化年活动再创辉煌,双双夺得金奖。舞蹈《笑口常开》代表安徽赴天津参加了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活动荣获突出奖并荣获20**年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表演、创作和“最受儿童喜爱的节目”三项金奖,舞蹈《爸爸妈妈听我说》参加了由安徽省首届保教成果展演并在20**年全国校园春晚中荣获一等奖。舞蹈《嘚啵嘚啵嘚》于20**年赴无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少儿舞蹈大赛荣获特别大奖并荣获全国第六届小荷风采比赛金奖。

  多年来,她淡薄名利,在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线岗位上,始终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当好表率,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其她教职工。她工作过的田区二幼、田区三幼、田区四幼、田区五幼、市直幼的教师们都对她赞不绝口,许多教师都说:“她是走一点、红一块,走一线、红一片!走到哪个园就能把哪个园的工作带动起来。”淮南市的市民对她也是交口称赞,很远的居民都把孩子送到市直幼就学。

  二十六年来,她把爱与智慧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神圣而美丽的事业!”有人问她:“你为了可爱的孩子们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的家后悔过吗?”她总是笑着说:“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的笑脸时,我感到特别幸福和欣慰,我要把快乐和微笑给所有的孩子!”。

篇4: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留守孩子心灵港湾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留守孩子的心灵港湾

  个人事迹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给予了无私的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的学生都叫她“爱心妈妈”。

  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有一位颇具知名度、颇受人们尊敬、被当地父老乡亲亲切称为“留守妈妈”的山区小学女教师。在偏远农村从教28来年,她由一名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当她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时,她总是谦逊地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留守儿童放学后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z。

  吕z,女,现年51岁,她献身农村教育,热爱儿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被誉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她执着坚守、创新实践,探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吕z教学法”。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形成48万字的书稿,成为齐鲁大地教书育人的楷模。

  “留守妈妈”,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天

  扎根农村,热爱儿童,对儿童怀有神圣而又永恒的感情,这是吕z执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点,更是支撑她执着坚守、教书育人,取得人生辉煌的思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爷爷奶奶来带的实际情况,她把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我们就会看到排着队的孩子们往吕老师家里走,因为那里是他们的心灵港湾。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的家里”。

  如果说起吕z对孩子、对留守孩子的独特的爱,还要从她的教学生涯中的“十年理发师经历”说起。吕z所在的农村小学属于偏远山区,孩子们理发比较困难,一是会理发的人少,二是学生家长大都顾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个个灰头土脸、蓬头垢面。她决心学会理发,让学生“精神”起来。可是,当拿起理发剪子的时侯,面对学生她又犹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么办?最后决定,先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女儿刚刚上小学,还不懂得“揽头剃没有好手艺”这个俗语。女儿很高兴地坐在小板凳上,头任妈妈摆布,费了好大劲,理完了发。当女儿照着镜子的时候,哇哇地大哭起来。这件事,也许给女儿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总是说:“妈,你太偏心了,为了你的学生,你把我打扮的那么丑!”吕z每次都是带着歉意说:“还别说,现在来看,那是最酷的发型。”

  通过请教镇上的理发师傅,吕z最终学会了理发,而且水平很不错。从那以后,班里的学生哪个需要理发了,她就是孩子们的义务理发师,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0年。

  在诸城市,人们所熟知的吕z,不但是一名教学优秀教师,更是一位颇有爱心,充满责任感的“老师妈妈”。

  吕z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她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更是给予了无私的爱,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给予关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群众为此送她“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等雅号。

  “这个冬天天气变化无常,前些日子,体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发烧,吕老师陪我到社区卫生室打完针,坐在我的床边给我送水、喂药,陪我说话逗我开心,看到她亲切的面容,让我想起了疼我爱我的妈妈。我感激得哭了......”这是学生王某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

  王某是吕z班上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为的是赚钱好养活体弱多病的奶奶,供给王某上学。王某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经济上不富裕,生活很艰辛。

  吕z得知后,把王某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来照顾,不但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顾她、资助他。一次,王某感冒发烧,但这个孝敬的孩子,还惦记着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妈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吕z把这个孩子搂在怀里,安慰她、鼓励她。“老师,您就是我最亲最亲的妈妈,从今以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王某哽咽着说。吕z抚摸着这个孩子,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某就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在吕z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

  据王某的家人反映,过去三年时间里,吕z经常给她送这送那,仅资助现金就3500元。同时,吕z还发动班上的同学当志愿者,轮流到她家帮助干家务、照顾奶奶。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z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认为:关爱学生这既应该是老师的一种本能,更应该是一种神圣的感情。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应该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 吕z对学生怀有持久的、炽热的情怀,也一直用这种情怀来激励自己一路前行。

  在吕z的教师生涯中,数不清的困难学生得到她无私的帮助。吕z课堂上是是全班同学的老师,课后就是他们的“妈妈”,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

  吕z从教28年,受到过她资助的学生有多少,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从她的家人对其中数额较大的记录中可知,她仅资助学生的现金就达5万多元。在吕z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里的校园暖融融!

  创新标兵,一路走来一路探索

  创新是一名教师的天职。教育教学创新,说起来简单,对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师,对一名“民转公”教师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

  1984年,刚满21岁的吕z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是一所偏远的村小,这所小学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z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品、音体美等所有学科,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她严格要求自己,起早贪黑,早晚办公、学习,自觉按时上课,领着开展学习、活动,没有给学生误过一节课。半年时间,就是在这个只有她一个老师的村小里,她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质量优秀。

  就是在这个村小里,她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在当时,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她的课题是包办制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厚重的材料,找了一个周末,她坐上车就来到了济南,找到了山东省教研室,由于周六不上班,她就把材料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每年都在重视新教师的录用工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优化的提升。直到现在,潍坊市还在每年以1500左右的数量引进教师。

  吕z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在她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的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起来。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去年,潍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吕老师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定期学情会商制”等12项学生管理新做法。

  为了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吕z经常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往返40多里路,到诸城市直学校向名师请教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体会,甚至到外地听课,自费到外地聆听专家报告。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书稿三部:《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

  吕z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实施“合作学习”、“愉快写作”、“ 自主互动、个性赏读”等阅读教学法,开展“分层次、步步高、探究学习”数学教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开展“一周无错题”、“写作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背诵大王”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是“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该项研究在山东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获得潍坊市级成果奖。她多次举行诸城市、潍坊市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并先后荣获诸城市、潍坊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教师、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获称号。

  现在的吕z年过半百,虽然已经两鬓斑白,而且多种疾病缠身,但是依然埋头在教学一线,担任着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教着语文、数学、思品三门学科,依然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依然经常外出作报告,举行观摩课、公开课。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z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是那样谦逊,那样朴实无华。

  教学名师,“自主互动、赏评结合”教学法影响深远

  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吕z始终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实践。“轻负担、高质量”在她的课堂上完美地呈现出来。

  吕z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吕z老师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创立了独具魅力的“自主互动、赏识结合”系列教学法。

  吕z的作文教学改革开始于10年前,而她改革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她在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次不经意的“试验”。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z有时候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两个孩子拿著作文让她批改,她顾不上,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从中受益不小。这件事给了吕z以启发,于是,她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吕z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作文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主互动”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吕z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教学过程,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平台的过程。不仅如此,欣赏和评价作文的过程,也成了学生增强写作信心的过程。据统计,仅20**年以来,吕z所教的学生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达240多篇。

  为了提高“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实践研究水平,连吕z自己都不知度过了多找个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日夜夜。她主动邀请校内外领导、老师以及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来到的班级听课评课,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

  执着坚守,十年磨一剑。吕z所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

  20**年10月,诸城市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研组长论坛在枳沟小学举行,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及教研组长100多人参加会议。吕z举行了一堂习作赏评公开课,并在会上做了《赏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的经验介绍,赢得了与会领导及教师的广泛赞誉。全国语文教育专家、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庆平给予现场点评。《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创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20**年9月,吕z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获得了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20**年5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副主编尤炜在潍坊市教科院专家崔秀梅、李秀伟陪同下,到枳沟镇枳沟小学考察调研,认为吕z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改变了习作定题、定时,教师评语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写作难的问题,是读写结合的成功范例。

  因为‘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的改革实践,吕z多次在省、市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省内外前来枳沟小学观摩学习的达5000多人次。目前,这种“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方法已在市域乃至省际推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8年来,吕z以其顽强拚搏和创新实干精神,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

  当谈起这些成绩时,已经两鬓斑白的她谦逊而又激动地说:“是学生成就了我,我爱我的学生。我只有更加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才无愧于各级领导的信任,无愧于同志们的支持,无愧于我深爱着的每一个学生!”

篇5:市级优秀教师育人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教师事迹

  市级优秀教师、育人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教师事迹

  王z老师20**年毕业于湖北文理学院化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波宁大学教育硕士。20**年参加工作,20**年11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从教十年间,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工团支部组织委员、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高三理科综合组组长、校义务消防队队员、波宁市教育局首批“网络评论员”、教科室主任助理等职。任教高中化学,业绩斐然。

  他有阳光般的笑容,春风般的话语,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不断挑战自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学能手,成为青年化学教师的一面旗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20**年波宁市城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比赛一等奖、20**年浙江省化学会中学化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年浙江省化学会中学化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市级课题《安全教育体验馆的设计研究》与《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研究》的第一负责人,两篇论文在化学教学类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校师德论坛一等奖获得者、波宁市教育系统“甬城育人先锋”优秀共产党员。

  党旗下,稳步成长

  王z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于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期间担任过4年的班长,两届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并能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上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并能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政治素质好,能认真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不迟到早退,以身作则,能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年7月进入我校工作,8月份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后担任了9年班主任,其中四届高三班主任,5年理科创新班班主任,所教班级在高考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多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20**年参加了波宁市城区骨干班主任培训,20**年带领高二(1)班代表我校参加波宁电视台成长E站栏目获得“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年作为我校的优秀代表参加了波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20**年端午节带领高一(4)班举行了“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文化为主题的波宁市高端德育观摩课展示,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工作的几年间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20**年被评为波宁市教育系统“甬城育人先锋”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中,潜心摸索

  王老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在课堂教学中,能不断探索,刻苦钻研教学理论,虚心好学,不断积累经验,并能不断反思,工作上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为了讲好一节课,他常常多方查阅资料,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然后备课直至深夜。他的讲课寓教于乐、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每学年的学生民意调查中,在教学常规、教学能力、师风师德等几方面的满意率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就这样,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凭着自己不服输的那份好强,在他不懈努力下,所教班级的成绩蒸蒸日上,名列年级前茅。

  贾平凹有这样一句话:“在有心处积累,在无心处广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王老师并没有满足,他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2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波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教育硕士。三年学习,让他以更新颖的理念、更扎实的知识积累、更灵动的教学风格,革新了化学课堂,征服了学生。在20**年11月开设波宁城区区域教研活动展示课中,所上的《破解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密码》一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高度赞赏。20**年4月到20**年6月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波宁市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并于优异的成绩顺利结业。通过多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学基本功扎实,现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由于工作出色,3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王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20**年获得波宁市城区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年获得浙江省化学会中学化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年获得校师德论坛一等奖,撰写论文《通过实验改进设计的环保多功能装置》发表于20**年7月第四期<<课改与教研》上,20**年论文《绿色化、微型化思想指导下的实验装置改进》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利用周末义务辅导学生,所带的学生沈天宏获得20**年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组化学竞赛三等奖,汪正宁荣获20**年波宁市省一级重点中学组化学竞赛二等奖,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育人里,润物无声

  在他的学生悄然无声的成长过程当中,深深地烙上了他的痕迹。他的学生陆秋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拥有你这个朋友/我很幸运/可能/我不会每天把你挂在嘴边/但是/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却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谢谢你在两年里对我的照顾/很想说声感谢/可却看见你刚强的微笑时/我的嘴止住了/山之巅/我会征服的/就算征服不了/我也要坚持在途中/不知疲惫/永远要向着你给我们的高度

  这是进入波宁大学之后,陆秋赟同学在QQ上给王老师的部分留言。

  小陆的家境相当困难,但由于户口在外地,不能申请低保。王老师通过家访了解情况以后,为她想了很多办法。在王老师的推动下,波宁四中的党员教师知道后也悄悄地将生活费打在她的饭卡上,默默地关注着她的成长。

  小陆在老师的关爱下也逐渐消除了自卑,走出了贫困的阴影,自信而快乐地生活着,在20**学年被评为波宁四中“校园之星”。

  他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还积极结对学校的贫困生、德困生、学困生,在经济上、精神上、学习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无私的帮助,受到家长、社会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也3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科研里,敢为人先

  20**年王老师担任教科室主任助理,同时兼任高三(1)班班主任,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以及两个高三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尽管任务艰,担子重,该同志仍然能够迎难而上,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科研管理水平,作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抓手,多次参与市级课题的组织、研究工作。参加了波宁市课题《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现主持研究两项市级课题《安全教育体验馆的设计研究》与《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课程建设工作机制,提高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效性,组织构建多元发展,自主选择的多元培养“魔方式”课程建设体系,使我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在国家新课程改革刊物上发表,受到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总设计师裴娣娜教授的高度赞赏。

  王z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位优秀教师的神圣使命。一本本证书、一届届学生见证他的成长,显示着一位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热心、一种向上的精神。

  十年来勤勤恳恳,向孩子们播洒着爱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