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之树常青

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之树常青

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之树常青

  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之树常青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百多年前,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然而,有人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道德真空的时代。

  科学技术进步了,文学艺术却平庸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贫乏了;人的头脑越来越灵活了,人的情感却越来越冷漠了;人类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了,人类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心灵生态却大大恶化了;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了,但人类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同样大大膨胀了;人的工具越来越精密高级了,人的道德品质却越来越苍白了。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总是好的坏的一道来,人们争得了好的,却总也甩不掉坏的。

  一些舆论声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素质正在下降:荣辱、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混淆;先个人后集体的价值取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求真务实的背后掩盖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理想信仰的失落;不讲信用、见利忘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此类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理想、道德的根基产生不利影响,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人格扭曲。青年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力量,如果我们的青年学生失去自我,变得脆弱,又如何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经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

  信用的变质、诚信的贬值,折射出的是一个人、一个社会道德的沦丧,而对道德冲击最大的就是荣辱观的缺失。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总是把个人的荣辱融入到扞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之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无数的铮铮傲骨人物,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训曰“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这些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

  今年3月,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就是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时代精神与中国的传统美德完美结合。

  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那就不可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当一个人有廉耻,有荣辱,那么他就会有自尊,如果人人都有自尊,那么这个民族他就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大耻。”可见,是否讲诚信、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质,也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道德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可以看出何以为荣、何以为耻,可以判断出他的道德修养,即所谓“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只有每一个人都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全社会才能营造一个惩恶扬善、知理守法、明辨是非的良好氛围,才能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境界,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薪火相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希望。巴金曾深情的说:“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反思,从国人的灵魂深处呼唤道德的回归。

  不管时空如何运转,不管世事如何沧桑,不管社会如何变革,我们青年学生始终都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发扬传统美德,领引民族风尚,推动历史进步,培植常青的道德之树。因为,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在道德繁荣的基础上,才能确保一个繁荣昌盛伟大国家的长治久安。

  谢谢大家!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校长在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在第3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与会的全体老师们、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新修订《规范》讲三点意见,也是三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去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gg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伟大使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新的时期,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忠于职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全力以赴抢救学生,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爱与责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可贵的精神面貌。在生死关头,老师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手都指向门口,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身下都呵护着学生;在危难时刻,老师们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在困境之中,老师们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历尽艰险组织受困学生转移,并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学校的复课和灾后重建工作,让地震的废墟上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灾难面前,老师们以大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在全社会产生极大反响,赢得了高度赞誉。灾区教师在抗震救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高尚师德和伟大师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学习贯彻《规范》,就是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以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全面准确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修订过程采取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既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先进性要求,使广大教师有更高的道德目标。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规范》既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国守法”,

  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

  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

  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

  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

  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

  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切实抓好《规范》的学习贯彻实施工作

  颁布新《规范》,对于促进师德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师德《规范》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与教育系统工会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学习贯彻《规范》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

  要采取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要改进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对新《规范》积极认同,入耳、入脑、入心。要将《规范》的学习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从点滴做起,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要大力宣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媒体尤其是教育媒体,要结合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广泛深入宣传新《规范》颁布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贯彻《规范》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声势,努力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要贯彻落实。

  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贯彻实施新《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贯彻《规范》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措施,把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作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20**为指导,进一步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人民教师这支队伍。

  要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特别要把逐步改善教师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使教师真正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讲社会礼仪做最美的自己道德讲堂讲话稿

  “讲社会礼仪 做最美的自己”道德讲堂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z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道德故事。我是一(10)班王希尤同学,我将为大家讲述《金孝拾银》的故事。

  一天,贫穷的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大约有三十两。他回家告诉老母。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他把银子还给失主。找到失主后,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二人告到官府。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只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

  拾金不昧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孝处于贫困而不被金银所动,更加难能可贵。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我在学校捡到了100元钱,虽然100元对我的诱惑很大是我好几个月的零花钱,可以买不少我喜欢的物品。但我最后还是将他交给了学校的老师。后来我才知道,是一位低年级的小朋友粗心大意,把饭钱丢了。当拿到钱时,他激动不已,还对我说:“姐姐,谢谢你!”我听了很是自豪。

  金钱固然可贵,但它再贵也无法与拾金不昧的美德衡量。在金钱和美德面前,你选择金钱,那你就是个贪婪的人;如果你选择的是归还失主,那你就是个真正的美德少年。

篇4: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标准。几千年以来,道德一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藏。孔子是道德的代表,他不贪图富贵,提倡仁爱,一心为民。唐太宗终世以德为政,以江山社稷,人民平安为己任。孔融4岁让梨,尊敬兄长,礼貌待人。司马光砸缸智救伙伴,他的善良,机智,令人佩服!

  那些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华夏儿女仍然在继承着他们的优秀品质,时时处处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道德,我们就不会在发生雪灾时,为南方捐衣捐物,用我们的心紧紧与南方相连,用那炽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我们就不会在发生地震时,积极的争当志愿者,用我们的双手从废墟中挖出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如果没有道德,我们就不可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更不会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扬。

  我们当代的小学生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以此来展示我们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展现我们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光明前景。我想,做一个有道德人,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1.在家里,尊敬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在学校,尊敬师长,自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在社会,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礼貌待人,做"文明小使者"。

  道德,是做人的最低界限,又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个有道德的人,既是最平凡的,又是最高尚的。希望大家从小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份道德好像一滴水,许多道德就是一片海;一份道德好像一盏灯,许多道德就可以照亮黑暗的星空。

篇5:国旗下讲话:道德与习惯同行

  国旗下讲话:道德与习惯同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道德与习惯同行。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上课认真听讲,自习时安静地看书,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都已经成为习惯,这都非常好。但是,也许你还忽略了一种习惯--道德。什么是道德?其实道德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中国自古以德育人,以德为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到底,道德也是一种习惯。

  举个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菁菁校园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像:雪白的墙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间里的水龙头“不辞劳苦”的滴着水,投不中的垃圾被弃于桶外,耳旁时不时飘过几句不太入耳的口头禅......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给予批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很多。比如:给老人让座、随手捡一张纸屑、爱护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几句不文明的话、多一点文明礼貌、拭去那些轻蔑与浮燥、献一份诚信与爱心,等等。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道德的培养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它也成为一种习惯,同学们就都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同学们,你们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只有你们将我们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