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反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反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反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反思

  雷锋是否真的离他们而去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否是遥远了一些?其实,生活中这样例子也不少,但似乎见的并不多。空口的说教是激不起情感的,多想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可惜没有。

  生活中平平凡凡的雷锋事迹是否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呢?我们是否过多得关注学优生了呢?在他们的心中,学优生是否就是一切好品质的化身呢?值得思考。

  生活中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一点很重要。

  看来自己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没有把教书和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错误。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如何让孩子动情呢?

  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爱迪生救妈妈》课堂教学反思

  《爱迪生救妈妈》课堂教学反思

  在学习《爱迪生救妈妈》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回顾课堂,反思如下: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字词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接触新知,学习新知。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这么小,他怎么会救妈妈呢?他是用什么好主意救了妈妈呢?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寓教于乐--提高认字能力

  在本节课的识字板块里,我尝试了猜字谜的游戏。孩子们经过了一二年级两年的识字教学积累,已掌握了比较好的记字方法。我先出了几个生字的谜让学生猜,如:留下三点水(溜)、常常坐在土上(堂),在激发了学生猜记生字的同时,也让学生来给这些生字出字谜让小朋友们猜。学生的反应也很快,有几个编得很不错,如:天上两个太阳像两盆火(炎)、阳光照在心上(恍)。寓教于乐的同时,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

  三、以读为本--提高阅读能力

  与文本充分地接触,我就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上,我还是花了点时间的。如“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些句子在边读边引导中,孩子们朗读得越来越棒。

篇3:初中英语教学反思:随机应变,成就幸福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随机应变,成就幸福课堂

  一直以来很钦佩优秀教师上课的干练与洒脱,与学生的融洽与和谐,从教几年来,无不时时刻刻的在模仿,在学习,心想自己是否也可以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很幸运的是来到了益智这所学校,碰上了我的师傅张进之老师,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从高中教学到初中教学的转变,感到自己在一天一天的进步,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吧。不知不觉就已经走过了一个学期,但11月底的一节新授课依然记忆犹新......

  多媒体教室里播放着轻快悠扬的英语歌曲,我正为这节课在讲台前忙碌着:用遥控器把投影仪打开,又试着运行一下课件,打开扩音器,检查是否都正常运作。忽然间,投影仪的啪一声暗了下来,幕布黑屏了!眼看上课的时间就到了,难道辛辛苦苦所做的课件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预设的精彩一课就此泡汤?我心里在想:怎么办?等待!随着时间一秒秒的流过,我的心越来越急躁,但是我的大脑告诉我需要冷静,再冷静......

  “当-当-当---”铃声适时响起,这铃声突然觉得特别的刺耳,似乎在向大家提出疑问:今天的课是不是已经走到了绝处?

  我按捺住忐忑不安的心情,暗自做了一个深呼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英语和学生进行日常对话交流:“Hello, 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课就这样开始了!

  这堂课是七年级上册Unit6 Section A的一节新授课,接着我开始从孩子们所喜欢的小熊Wennie导入,通过Wennie的自我介绍,由Wennie的食物喜好自然引出这堂课学习的话题:What are these?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可爱的Wennie,虽然没有动画效果来得传神,但孩子们对这些“现场版”的Wennie还颇为青睐。我接着在Wennie的旁边画了一棵tree, 再画上了一个苹果,同时复习句型:Is this an apple? Yes, it is. 接着把苹果涂上红色,说:What colour? It’s a red apple;接着,再添上一只绿苹果,说:Is this an apple? Yes, it is. What colour? It’s a green apple. What are these? They’re apples. 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过渡到了名词复数形式的教学。教学情景直观又富有动感。随后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相关的单词,如hamburger→hamburgers、tomato→tomatoes、strawberry→strawberries,并把它们放到相关的句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小组操练活动中更是精彩叠现:有的利用书本上的图片进行操练,有的小组用起了身边的学习用品,有的小组自己作画,然后用自己的“土特产”进行语言活动。连一些听课的老师也加入了活动的行列,有的帮着孩子们画活动所需要的图片,有的帮着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此情此景,我只有一种感受:英语学习需要这样的氛围。课进入了尾声,我领着我的学生学唱了一首蕴涵着浓郁英美文化的歌曲“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没有伴奏,没有音乐,大家很投入。这节课, 走出了黑屏后的“绝境”,并以朴素却生动的方式实现了它简约的精彩。

  课结束了,然而今天的这一课也给我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开始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加口授”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仍旧是那么一支粉笔,依然是那么一块黑板,教师完全可以用朴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背后我看到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和合作的力量,并深深感体会到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它们同样是成就精彩教学的基本元素,有时,它们能使教学绝处逢生而充满诗意。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同时还可能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如讲授中的疏漏,演示实验的失误,板书的错误,学生的违纪或偶发事件,外界的突然干扰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些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都叫做课堂教学中的“变数”。当发生这些“变数”时,教师对这些“变数”的妥善处理的能力,就叫做课堂应变能力。在我看来,教师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循循善诱;

  ②迅速判明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作出决断,采取措施,有效地引导学生;

  ③要因材施教,能根据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学策略;

  ④要掌握教育尺度,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

  所以说,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各种没有事先估计到的“变数”时,教师要及时、正确、妥善地处理,把发生的“变数”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在“变数”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产生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课堂应变能力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是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和优化教学课程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机智,是教师所创造力的表现,是激活和保持课堂活力的所必备能力。在我们的课上,多一些新意,多一些应变,必然成就一节让师生都幸福的有效课堂!

篇4:初中幸福课堂教学反思与研究

  初中幸福课堂教学反思与研究

  1.幸福感

  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人们不分种族、地域、职业、老幼、男女,都把幸福作为生命体的永恒追求。

  对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外较多,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针对初中幸福课堂的研究文献就不多见了。在国内,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等精神层面的概念颇为流行,诸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等。这些想象使得对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多为描述性的介绍,缺乏比较科学的实证研究及系统理论研究;多为注重显性因素的分析,缺乏对隐性因素的思考。涉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初中幸福课堂等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

  2. 教学实践

  为贯彻我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念,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多次与同事探讨,在我师父、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胡老师带头的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下,我完成了一堂幸福课堂的设计与实践,并借新任教师亮相课的机会进行了展评。

  2.1 教学内容及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ere’s my backpack?”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物品的方位,学会使用方位介词on,in,under,学会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片段导入,学习方位介词,然后学习询问物品方位,再学习一些表示物品的新单词,最后学习如何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搭配、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及写作。其中设计了方位介词练习任务、单词认读任务、看图说话演练任务、听力任务、对话任务及写作任务,让学生完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2 教学实践

  由于听课教师多,学生学习也需要开放性的环境,我选择了学校的多媒体梯形教室来上这堂课。学生是刚入学的初中新生,对于上公开课有一些莫名的恐惧和好奇,所以在课前我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紧张时做深呼吸、发言时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不需要害怕回答错误、举手发言时大家机会均等不要放弃任何表现自我的机会等等。首先,我与学生分享了自己上初中时参加公开课的故事,以此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卸下心理负担。其次,我让学生自我评价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他们的这堂课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对于自我评价为优秀的学生,我要求他们积极举手,并争取至少一次以上的发言机会,达到全部的教学目标。对于自我评价为差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至少举手回答问题一次,并积极争取读、说新单词的机会,把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表现出来就是对全班的贡献,就能得到全班同学及老师的掌声鼓励。对于课堂,学生们已充满期待。

  在课堂上,根据当前知识的难易程度,我请了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表现自己,并进行评价,收效很好。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也就更愿意学习知识,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赏识的机会,让课堂气氛和谐温馨。

  2.3教学反思

  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大家的见解,我进行了及时的教学反思。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学生学习印象深刻,课堂气氛较好。但是,正如我之前担心的,学生在第一个活动时,仍然出现了胆怯,放不开的情况,直到后来的教学中学生才逐渐放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设想中的高,气氛也稍显紧张。课堂任务设计教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所学知识。

  3.初中幸福课堂的构建之我见

  3.1学生的幸福

  初中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立目标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贯彻情感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应该以展示学生的优秀品质为主要教学手段,应该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为基础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3.2 教师的幸福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

  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教师职业现状和生活满意度。教师大都期待能有美好的生活,能有好的职业现状,能得到学生或家长充分的理解。因而,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是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要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篇5: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立足课堂传递幸福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立足课堂 传递幸福

  “幸福教育” 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完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之后,我感觉教学的幸福指数还行,于是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与“幸福课堂”有关的思考:

  《在山的那边》是学生步入初中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如果说只重在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结合一定的朗读指导,介绍新诗的语言特点,可能只是一堂平常如小学的语文知识课,学生难以在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也难以激发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热爱,难以生发步入益智校园的豪迈。我设计了讨论你眼中的“山”与“海”的环节,很多学生讲述自己接受江声、长郡、益智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感受,考进益智,他们觉得是见到了“大海”,是自己征服了很多座“山”(如数学、作文等等)得到的成功,在“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诗句朗读中,我听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豪迈、对人生崭新的理解。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教孩子学会健康:在成功时不自满,失败时不气馁,在任何的挫折面前不低头,永远保持乐观幸福的心态。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讨论“如果你是莫顿 亨特的朋友,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打电话叫警察,有的说找邻居救助,有的说去商店买绳子,有的说干脆自己上去把他抱下来......在我就要决定结束这个问题时,袁鹏举手了,他说:“老师,我会采用那四个小朋友的做法,干脆走掉,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然他胆子大不起来的。”学生中马上嘘声一片,悄悄议论说这样做太不仗义了,不能这样。我冷静地想了想,马上表扬了袁鹏敢于思考、目光独特,同时在班上寻找这种观点的支持者,有周译诠举手了,他补充了赞同的理由,大家的态度有所改变。我接着补充了狐狸妈妈坚决地赶走小狐狸的故事,强调了袁鹏观点的合理性,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这种现象是在教案设计之外出现的,我庆幸自己的处理比较艺术。我深知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学生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学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还应该用生动活泼的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第一课时里我解决了两个问题:1、在家人遭遇灾难的时候,心情沉重的作者为什么选择写紫藤萝而不是其他的花种?2、为什么要把紫藤萝比喻成瀑布?比喻成织锦或者图画不也可以吗?为了找到答案,学生们积极投入思考,第一题有的说因为紫藤萝非常漂亮,富有生机,有的说因为作者个人爱好喜欢,有的说因为她家正好是有一树紫藤萝而不是别的花种,我在肯定他们的答案的同时,带领他们一起找到了花与人相同的命运,这种经历激发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豁然开朗了。第二题学生进行了仔细的比较,织锦的比喻好在哪里,哪里不足,图画的比喻有什么不够完美之处,各说各的意见,最后恍然大悟:瀑布是流动的,正如“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个比喻最能切合文章的中心,当然就是比喻成瀑布最好了。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激兴趣、学方法、育能力、养习惯、会创造”是学会求知的必然之路。我们必须构建生命的新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童趣》是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因为是文言文,我不想把课堂搞成死气沉沉的串讲翻译,就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知识,在质疑中提高鉴赏能力,在模拟想象中体会“物外之趣”的美妙。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所以,我采用讲述女儿抓苍蝇的有趣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好奇心,在阅读课文时,努力营造“乐学”的氛围,让一个“趣”字贯穿始终,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于是放言无忌,妙语连珠。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里,老师教学的姿势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讲台的主角,讲台应该真正还给学生。

  “幸福”的含义很深、很广,语文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递者,而传递幸福的阵地主要在课堂,因此,只有立足课堂,幸福着文本的幸福,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幸福着职业的幸福,才能真正做一个合格的幸福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