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提质增效语文组教研活动心得

提质增效语文组教研活动心得

提质增效语文组教研活动心得

  提质增效教研活动心得

  我校语文组的教学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活动以"品词句、细体味、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

  在z校长和语文组组长zz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语文组老师被分为三组:备课组、上课组、评课组,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成了活动的主体,每位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角色。

  首先,选定课文,一开始上课组老师选择了《月光曲》这篇经典课文,黄校长当时对这篇课文的评价及期望也非常高。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组内商量换成另外一篇讲述人与动物真挚感情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课文确定后,全体语文组老师一起找出本课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找出破解的方法。

  陈艳和钟艳老师一次次的试教,修改,其他语文老师一遍遍讨论,出谋划策,最终呈现出精彩、高效、感人的课堂。

  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碰撞同时也产生了共鸣,充分展现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水平。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团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并感悟到学无止境的真谛,以学促研,用研促教。这样才能使得教师的自身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探索·学习·研究"的教研步伐,就一定可以在一片书崖学海中,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大道。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十篇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十篇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人文关怀无痕,语文课堂无边

  走进美丽的zz中学,立刻被该校清新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仰望星空,时刻准备。

  在这之前,早就听同事们说王中意校长的是怎样的好,言语之间流淌的崇拜让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今天有幸和语文组全体同仁一起前往太湖之滨的z中学,听了他的一节九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不仅学到了很多,而且豁然开朗,把一直以来关于语文教育教学上的一些困惑一扫而空,今天我对到了答案,真是不虚此行!

  学到:1、作文指导课不是纯粹的理论、方法指导,更不是空洞甚至凌驾于学生生活体验之上,让学生倍感无趣。今天王校长的这节课,引进了一些教学资源(关于“越长大,越......”这个话题,①该校心理辅导老师和其他的一些老师个人的一些看法;②王校长个人微博),这些资源的引进不仅让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产了共鸣,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选材范围。有意无意之间对学生们进行了青春期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如何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转化为积极情绪,也真正体现了该校的教育理念。

  每一课学生都能有一得:“让文字充满画面感,写景导入引出事情原委”;“转变情绪求新意,比较中谈感受”。

  “用爱心培养习惯”。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流淌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之中。

  悟到:“语文课怎么上”,一直以来是我最大的困惑。王中意校长的语文课,没有校长的风范,却有文人的儒雅:

  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学无定法,以学定教。

  “仰望星空,时刻准备”。文学讲究的是心灵的自由,语文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爱上阅读,把阅读当成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果真如此,这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成功!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语文老师以他(她)独特的学科魅力、个人的学识和深度深深感染、影响着学生。人文关怀无痕,语文课堂无边!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中意”王校长的“幸福农场”

  有一个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喜欢教学楼前大片大片的草坪,那儿有鸽子在飞翔;喜欢墙上那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笑脸,那眼底有温暖在流淌;喜欢宽阔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可以伴着音乐自由奔向前方;喜欢偶尔闲暇时,慵懒地坐在藤椅上轻轻摇晃;喜欢院墙边一洼洼碧绿的菜畦,那是师生们共同拥有的“幸福农场”......

  刚走进王中意校长的“幸福农场”,我便疑惑了,这是一所初级中学吗?这真的只是一所初级中学吗?这里自由清新的空气让人觉得这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继而,我便羡慕起来,生活在这儿的学生、老师,一定很幸福吧?

  短暂的z之行,我无法了解更多,仅仅从学校环境的布置,我便深深感受到,王中意校长所说的“学校是一个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地方”,“学校是一个最应该富有想象力的地方”,“学校是一个最应该有戏的地方”。

  这样一个地方,让人不由心生向往......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闻香z季

  三月的z樱花初绽,我们语文组一行14人来到z中学采风。

  我觉得王中意校长的这节作文课,就如同一款香水。前香淡雅,王校长用简单的几句话引出话题--越长大越......初三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能发现其中的变化。如此简洁的导入,契合实际,且真实且丰富,可称为“豆蔻年华”。

  中香芬芳,当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冒出来了之后,王校长很自然地把这些想法分为两类--带着消极情绪的和积极情绪的,引导学生转变情绪求新意。这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源于生活,但又不能一味地白描,忠实于本真的展示不等于负面情绪的宣泄。于是,这一调如集万花酝酿,浓郁而纯正。

  后香悠远,王校长继续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成长的变化,通过“原来”和“现在”的比较来谈感受。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这样的比较具体可感,这样的感受真切自然,叙事抒情悟理也便水到渠成了。只可惜一节课时间太短,如果让学生当堂写完,再听王校长品评,想必更精彩。

  最后想说,真是历久弥香,回味无穷啊!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温暖?知性?自由

  今天天气很好,连带着我们的心情也飞扬了起来。踏着一路的歌声,我们来到了zz中学。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用爱心培养习惯”“少年笑,中国笑”“我笑了,你笑了,他笑了,世界就笑了”“每一个笑脸,都是一朵幸福的花儿”......这个学校在用这样诗化的语言,温暖着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灵。融融春意,瞬时包围了我们。

  “至德、至善、至仁......”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善美的化身。每只鸟、每朵花、每棵草、每片叶,甚至每一粒尘埃都在向你诉说,在这里共同生活、学习的孩子们,我们应该要懂得胸怀同一个世界--地球;学会服务同一个种族--人类;努力追求同一种学问--爱心。一回首、一抬头,都会有一个美丽的句子在拨动你的心弦,让你觉得,知性是一种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在自由幸福地成长,可以自由地在操场上驰骋踢球;可以自由地在农田里育苗种菜;可以自由地在绿草间放飞鸽子;可以自由地在天文站仰望星空......还有什么比在这里学习、生活更幸福的呢?

  因为需要,所以学习,这样才能感受到幸福。为着这里的温暖,为着这里的知性,为着这里的自由,今天我很幸福。以后我也要学会更多地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幸福!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春风烟语里的z中学

  语文姓语名文,祖籍人心,徘徊于七情之中,累迁高位而又数遭贬谪。

  语文是什么?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爱语文,你的言行便为语文代言,你生活的地方就处处都是语文,你可以让周边的人全部都生活在语文之中,你可以让语文如轻烟般缭绕于七窍内外,身心受用。

  挟着春风,我们走进了zz,那所“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农村中学就那样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们这一群虔诚的信徒。入门处,苏教版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被移到了小石板上,它是语文,更是学校想教给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往前走,是两颗火热跳动的心,紧紧靠在一起,诉说着“用爱心培养习惯”的理念,它是语文,也是学校想告诉老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广阔的草坪让我想起了凡尔赛宫前面的大城市,它是语文,也是学校向内外所有人畅开的博大胸襟;教学楼的一层是图书馆,相对而视的十二扇破璃门上面张贴着宣传画报或放大了的图书封面,门腰处写着一条条警语:“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坚持与努力、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厚积方能薄发、静读才可深思......”,蓝底白字,明媚而又清朗,它也是语文,也是学校对于书籍、知识、习惯的态度;行政楼的二楼有一块露天晒台,每天朝露夕雾地迎尘独语,远远看去,就像是为过往行人提供的一个天然垃圾厂,但等你走近了,却发现,那地面上安放了一块块一尺见方的小石板,灰灰的墙根升起了颜、柳,鸡肋一般的场地陡然从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这是语文,也是学校管理层的慧心外相。

  z中学这如烟弥散的语文氛围无疑来自于它的家长--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王中意。谈起王中意,不必谈什么教学模式,不必谈什么教学风格,也不必谈什么教学主张,你只需坐在那里,听任自己的感觉自由凌空,你在那里,他会找你到那里。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幸福之旅

  早上7点30分,准时出发,目的地:zz中学,目的:听王中意老师的课。心情指数:五星,期待、兴奋......

  九点左右,到达目的地。亲切热情的王校长,宽敞美丽的校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草坪,充满生活睿智之语的大显示屏,上面滚动着这样的句子:“学着在匆忙的日子里有条不紊的生活,偶尔偷点闲暇的时间寻找自己的那片蓝天,记着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开心的微笑”“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用爱心培养习惯”“有些生命,在暴风雨中盛放得更美,犹如那些被逆境塑造的成功者”......顿时,心情如天气般明净开阔舒畅。环境优雅的心理咨询室,让人不由想坐下听听音乐,看看书;图书馆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校园中看到了王校长的风格。

  王z校长,其实我更愿称他为“王老师”似乎更符合他那种随意而亲近的风格,修长的身材让我们质疑自己曾经听课时看到的实际高度,一问“185”,惊讶之余连呼“帅哥”。

  王老师很随意地带着我们在操场上介绍着他们的“幸福农场”,谈笑着“偷菜”的乐趣,校园中孩子们正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没有整齐的校服,没有老师的全程监督,自由活动的孩子们看上去轻松而愉快,路过教学楼,偶尔看见几个正在练射箭的孩子,惊讶,王校长介绍他们的队员在各类比赛中都有佳绩,心中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突然飞过的白鸽让我们急切寻找着鸽子的来源,他们的老师告诉我们是学生们养的,孩子们得自己养,自己打扫鸽笼,将粪便浇到“菜地里,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种各种蔬菜。羡慕啊!

  听课前,王老师介绍自己的生源较差,课堂气氛不如在我们常州开的两堂课,事实也确如王老师所言,孩子们的确回答问题的声音和积极性都不如在常州听的课,但,仔细关注课堂,我发现,即使如此,这节课每个孩子都很有收获,王老师不急不躁,耐心引导孩子们审题,选材,确定立意,选择事件,用老师的解读,用自己的智慧,将一堂枯燥的作文课上出了文学的气息与感情的升华,老师用自己对题目中的难点理解简化成两句话“转变情绪求新意,比较之中谈感受”,学生一课一得,一堂课不花哨却实在,不热闹却实用,王老师在课上多次叫一位胖胖的男孩回答问题,而每次这个孩子都很不知所措,据说这个学生原本不想来上学了,王校长挽留了他,并耐心的引导他,从课上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好老师。一位女生说自己由胆小到坚强的过程,王老师希望她用事件证明,女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王老师当即让她上讲台,大声回答问题,让同学掌声鼓励,然后顺势利导,“这就是生活中的例子!”一个充满教育的智慧的细节。

  课后我们还听了关于“烹调式”作文教学和“内需式教学”的介绍。内容很多,收获颇丰,这是一次愉悦的交流,一次心灵的荡涤。

  z校长我很想对你说:

  “因为有你,学生是幸福的,

  因为有你,老师是幸福的,

  因为有你,教育是幸福的。”

  语文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z听课之感

  15号,我们怀着对王中意老师的崇拜之情,一行14人来到了zz中学。刚走进校园,就被那里的氛围所感染了,自由的气息让人的呼吸都轻松起来。春天,绿意盎然,在z中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校主楼上有这样一行字: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想,做教育所应持有的态度就是这样。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生命教育月”,强调自己很重要,也是通样的意思吧。

  见到王老师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亲和力,一点校长的架子都没有。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与孩子交流要蹲下来。我想王校长他一定很愿意把自己放下来,每个与他相处的人都很自在。

  王校长特派了一位老师充当我们的临时导游,领着我们在整个校园里游览了一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那“幸福农场”。据说每个老师和每个班级都能领到一块地,可以种上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关键是,“偷菜”是“合法化”的,于是,每个学生都会死盯着每个靠近他们“自留地”的人,生怕自己辛苦种出的菜被人偷了去。

  还有那不一样的体育大课间,学生可以练习的活动很丰富,我竟然还看见了射箭。

  此行当然最重要的是听一听王校长的课了。课堂上,处处显出王校长的教学智慧。这种智慧也是王校长个人魅力的体现啊!有这样校长的学校是幸福的,学生是幸运的,老师是幸福的!

  z印象

  3月15日,我们语文组一行14人去zz中学参观学习。早上七点半出发,一路上,阳春美景呈现在眼前,美妙歌声萦绕于耳畔。我们的身心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个多小时后,汽车在欢声笑语中停在了z中学门口。王中意校长和一位女教师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了校门。首先跃入我眼帘的是大草坪上的两颗鲜红的“心”,虽大小不同,但紧密相依,使人联想到师生之间心心相印。z中学面积约有两个城市中学之大,而人数却只有花中一半,所以处处显得宽敞舒适。漫步在400米长的跑道上,居然看到边上有一大片“幸福农场”,王校长告诉我们:每个班级和每位教师都有一块地,可种菜、可栽花......正在我们羡慕不已时,他们的大课间开始了,只见学生纷纷走入操场,没有整齐的队伍,没有统一的校服。或一群人慢跑,或一排人竞赛跑,或三五人在跳绳,还有几个在拉弓射箭,天空中不时有同学们亲手养的鸽子飞来飞去。

  第三节听了王中意校长的一堂作文指导,题目是《越长大,越》。从审题到选材,王校长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启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课堂中有两句话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让文字表达充满画面感,写景导入引出事情原委”。课后,两校二十几位语文老师欢聚一堂,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其中,z中学的两位女教师分别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烹调式”作文教学和“内需式”教学,受益匪浅。

  z中学--心安中学

  阳春三月,我们城市中学语文组全体成员,慕名前往z市z中学听课研讨。虽然时间短暂,但印象极为深刻,--那是一所让人心安的中学!

  八点四十分我们抵达学校,他们正在上课,静悄悄的校园宽敞、整洁,和风拂面,花香沁脾,使人心静如水。

  走进阅览室,看到的是种类齐全的报刊杂志,圆桌,藤椅等人性化的设施。还有心理咨询室前的几种哈哈镜,咨询室里让人放松的一些好玩的器械,阳台上摆放的一些造型可爱的沙发,躺椅,听歌的设备,无不给人轻松自由的感觉。

  大课间到了,学生自由进入操场,没有整齐划一的校服,没有震耳欲聋的口号,有的人慢跑,有的人跳绳,有的人打羽毛球.......,各取所好,休息放松乃终极目的也!

  接着,我们听了z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中意老师的一堂作文课。题目是“越长大,越----”。这是一堂“内需式”作文写作教学课,授课主体是九年级学生。课堂上王老师循循善诱,一会像和朋友聊天,一会是智者指点迷津。不只是能融入学生,而是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导师。听他的课,能让文字变成画面,浮躁的心变得沉静!

  课讲得好,环境好,办学理念名副其实地贯彻了以人为本。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还有开心农场,每个班级可以分到一小块地,可看到现实版的种菜,“偷菜”,给生活增添情趣!

  一课一得不多得,让学生真有所得

  这是一节作文课,王中意校长很大气的让我们听课者出题,他在给他的题目中选择了这个有难度的题“越长大,越”,满怀着期待我们走进了z中学录播教室。

  黑板上写着两行字:“让文字表达充满画面感;写景导入引出事情原委”,王老师的课前导入揭示了谜底,原来这是王老师前两节作文课给孩子们的作文指导。每节课围绕一个写作方法,深入研讨,总结方法,让学生每课都有一得,这是王老师的理念。

  这节课也不例外,他通过让学生“添标题谈感受”;“品师说拓思路”两个环节,自然归纳出学生想到的消极情绪比较多,从而教给他们作文升格的方法:转变情绪求新意。接着引入新浪博客的只言片语,瞬间让文章焕发生机,闪耀出智慧。又因为文题“越...越...”的特殊性,王老师让学生针对自己填写的题目,列出“现在”和“原来”的比较,自然而然又有了另一得“比较之中谈感受”。一堂课很短,一堂作文指导课更短,相信王老师的学生们积累起每一课的一得,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用爱心培养习惯,每个人都很重要

  王校长上课时用的每一张PPT上都写着这两句话,这是他的办学理念。在短暂的接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他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我们和王校长素不相识,仅仅是因为组内有个别老师听过他的课,写过听后感,王老师却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亲自打电话促成了本次学习活动的成行。他的爱心,让我们觉得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心生感激。

  课堂上,他就像个邻家大哥哥,用他的爱心关注着每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他可以耐心的等待某个学生迟疑的断断续续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他可以为学生创造一次次机遇和奇迹:有个学生选了“越长大越自信”这个题目却支支吾吾的,他会说:我觉得你应该把纸拿起来,把头抬起来......;有个学生选了“越长大越胆大”这个题目却说不出胆大的表现,他会说:你现在胆大吗?你能不能站到(讲台)上面跟大家说?学生站上去了,他又说:你能不能朝大家挥挥手?学生挥手了,大家都笑了,他也笑了。他告诉学生:有时生活中的小细节就是作文中的好素材。王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轻松又幽默,智慧又温情。

篇3: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六篇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六篇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一:南山?古松?酒,醉人的三月啊!

  周五,去z四中听课,很是兴奋。

  不一样的学校

  “到了,到了,我们下车吧”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我扭头四下里看了看,这是学校吗?我有点怀疑。没有气派的校门,没有像样的操场,更没有高高耸立的教学楼。一进门,便是低矮的平房,甚至还有蓝色夹芯板搭建而成的活动板房,仅有的两栋老旧的两层小楼,便是学生的教室,而老师就只能在板房里办公了。

  据四中校长介绍,他们学校正在重建,处于过渡阶段。即便这样,条件之艰苦,还是让我们同行的老师连连惊叹。

  不一样的课堂

  这次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参加过省评优课的王尉华老师。我们都知道,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上好古诗的。王老师却选择了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我很期待。

  上课伊始,王老师娓娓道来,“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成心中的诗情,酒挥洒为笔下的文字......”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王老师又顺势介绍了陶渊明,所谓知人论世,学诗歌前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自然要诵读诗歌,有个别读,有齐声读,有自由读,有配乐读,每一次读都有评价,每一次读都有提高。很显然这要归功于王老师到位的朗读指导,如“平声可拖长音,给人绵延之感,仄声可读的短促有力”等。在这样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读出了节奏美、音韵美,也读懂了诗歌大意。

  在“赏诗境、悟诗情”环节,王老师设计的问题就更巧妙了。她抓住了“菊”“南山”“飞鸟”这三个意象,引导学生读出了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感情,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用她那优美的语言,传达着中国文学,也传达着中国文化。听她的课,我感受到了中国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我深深的陶醉于这种文化氛围中。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二:四中之行,收获颇丰!

  虽然天气有些阴冷,一路上,油油的绿意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丝丝的暖意在我们心中荡漾开来,带着激动和期盼,我们前往z四中学习。

  王尉华老师执教的《饮酒》20**年获得了江苏省评优课的一等奖,在大丰我已领略过王老师的教学风采,再次聆听,我依然要为王老师大大点赞。

  诗歌教学要上得“精彩”很难,在我看来,勇于挑战诗歌教学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教学功底的老师,唯有深厚,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从容淡定。王老师正是如此,所以王老师的课很出彩。

  亮点一:设计灵动深厚

  教学设计“读诗作,感诗意--赏诗境,悟诗情--鉴诗风,识诗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点及面,通过一首诗的学习,由此延伸,去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风格,去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可谓“既深刻又深厚”。

  板书的设计极具创意,通过罗列的自然之景,淡然之境和悠然之情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归”字,这一字可谓妙极,彰显著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亮点二:方法指导巧妙

  抓住学生点评的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诵读诗歌的方法,不突兀不生硬。

  教给学生小窍门,告诉学生感受意象、意境时要结合诗人的身世遭遇,要通过想象、联想来揣摩。

  当然,要对一篇作品作全面解读,仅凭单一孤立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通过阅读与该文本相关的其他作品(包括对该作家的评价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达到对该作品的更好解读。王老师运用“以文解文,以诗解诗”的方法指导学生鉴赏诗歌,补充了大量的《诗经》、《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爱莲说》等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意境,体悟情感。

  孙绍振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和调节。作为读者主体的教师,在“同化与调节”之后,需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站在课程开发者的高度,与文本深度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二度创作,与文本实现无缝对接,以文解文,以诗解诗。王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思维特活跃,学生的发言很精彩。

  此外,王老师还运用了“由画入诗”的方法,通过配插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王老师这些极富创意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亮点三:互动积极和谐

  王老师大气淡定、优雅自信,一看就知道,是极好的语文老师,是优秀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互动和谐,老师的引导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特别是王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优美,真正体现了一个语文人的素养,我们尤为钦佩。

  一节课很短,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很多,感谢王老师毫无保留的倾囊传授,也感谢z四中张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招待,此行,让我们受益匪浅。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也都心向往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烟雨朦胧中,我们一行来到z四中听了一节省评优课--陶渊明的《饮酒》。耳目一新的是王老师抓住“南山”、“菊”“飞鸟”这三个意象,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解读、理解诗歌的意境之美、情韵之美。学生讨论热烈,解读也有个性。随着师生的合作学习,眼前似乎展现了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景,那宁静清远的意境,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感,更加钦佩于五柳先生不愧为田园诗之祖!(z)

  非常惋惜于去年没能去大丰观摩省评优课决赛,这次有机会和一等奖的王尉华老师有了近距离的交流,聆听了她的课,这堂课以新颖独到的“以诗会意、以诗入境,以诗悟情”的教学形式和学生共品《饮酒》一诗,整个课堂在解诗意、品诗情、赏诗风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意蕴悠长、雅趣横生的文化浸润,为我们酿造了一杯醇香的佳酿。王老师的课堂,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王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课堂大气沉稳。因为古人非常重视炼字,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特别注重对诗中的关键字词的把握,上出了古诗的味道。

  她的课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用诗歌来教诗歌,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韵味。

  读名家作品,更多要做到知人论世,以此启迪自身。王老师在课堂中,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意向,很好的读出了诗人的归隐之情,淡泊名利之心。板书设计更是别出心裁。

  看似波澜不惊的一堂课,内里却激荡着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诗人的情感,更有对我的深深的启示,这也让我意识到,不要怕,有想法就要去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吴路萍)

  今天早上细雨蒙蒙,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艳阳高照。因为我们盼望已久的语文组集体活动终于来啦!

  一路的欢声笑语到我写感受的时候还在耳边萦绕,与童鞋们畅快淋漓的交流让内心洒满阳光!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听到了一节省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的好课,让我内心一直以来到底什么是一节好课的疑问有了答案!

  简洁、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神采奕奕的老师仪表;富有诗韵的教师语言;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的把握;精美、细致的幻灯片制作;恰到好处的大容量的内容补充;让人叹为观止的板书设计;从意象角度来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点播;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四:差距啊! 努力啊!

  俗话说:“阳春三月下扬州。”扬州太远不可得,我们就近去了z。溪水潺潺,水声灵动,南山悠远,竹柏青翠。一路的美景令人感受到了春的美丽,但最令我沉醉的还是王伟华老师的这节课。

  文言文是学生怕学老师怕教的文体,常常是老师灌学生学,难得有学生真正感受到美。然而常州市z第四中学王尉华老师上的诗歌《饮酒》则让人眼前一亮,课上重点分析“南山”“飞鸟”的含义,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为古人写诗非常重视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教者很好地把握把握这个特点进行分析,上出了古诗的味道。

  大部分老师解读诗歌,可能就从句意、情感入手简单分析,便于考试时默写。而王老师的古诗解读,从品读文字到感悟文学,最后了解文化。这节课上除了有文言文的语言美、文学美,更有文化的深度蕴含其中。

  这次的z之行,告诉我每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朗读的训练,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美的种子,然后悄悄地发芽、悠悠地成长。 (z)

  行走在路上,我就一直在想: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的该是怎么样的一堂课?

  带着疑问和期待,我们走进了z四中。这里原是z的一所镇中学,后改名的。这所学校正在扩建之中,学生上课和老师办公都暂时在简易楼里。看到这里,我对上课的老师又多了一份敬意:从这里站到省评优课的舞台上,不容易!也可见老师的钻研与认真!

  上课的是王尉华老师,自信,干练。上的是陶渊明的诗《饮酒》。看到标题,我已一惊:古诗上课的难度是很大的。王老师的声音已经传来:“文人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干净而又引人入胜的开头,心里已默默叫好!课堂有四个环节:读诗作,感诗意;赏诗境,悟诗情;鉴诗风,识诗人,共体验,吟成诵。老师带领着学生不断深入地读着,学者,悟着。从品读文字,到感悟文学,到了解文化,古诗的精妙交织着师生的精妙,让人拍案叫绝。教师的点拨指导准确而具体,如,朗读的指导具体到位,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老师以“菊”意象为例探究作者的情感与感悟,结合了作者的身世,结合了菊的名句,归纳出:菊,悠然之情。画龙点睛的板书,“归”字形状的课文内容概括,令人叫绝。学生的表现更是精彩,他们的思维积极迸发,合作有序高效。孩子们南山的画作更让人拍案叫绝。不是已得诗中精妙何以能画出如此神似的作品?

  不知不觉,一堂课已然结束。一堂好课,光用一个“好”字远远不够用。就如同这一次的z之行一般,我感受到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酒的醇厚,诗的绵长......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五:

  z之行充实而快乐:z四中的王老师的课堂非常精彩,课容量大,为我们演绎了古诗教学的经典之作。王老师旁征博引,古文功底深厚;学生积极配合,表达和绘画技能了得。

  南山竹海的农家饭菜,郁郁葱葱的竹海古松,沿途金黄的油菜花夹着蒙蒙细雨,更给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总而言之,不虚此行,不枉此行。(狄琳)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在这油菜花开得季节,我们来到了z四中参观学习,还有幸听了一节好课,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第一、朴实大气的课堂

  王尉华老师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她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第二、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读诗作、感诗意”;“赏诗境、悟诗情”;“鉴诗风、识诗人”......层层深入,最后板书归结为一个“归”字。简洁、精到,引人深思。

  第三、注重朗读的指导,训练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读。多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来感悟。王老师的授课,都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而且,还注重让学生通过读去充分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学生读的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充沛,教师先让学生起来评价,并帮助同学读好。有些地方学生实在读不好,教师再做最后指导。

  课后,我们在车上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评课,曾如此笑谈:“这课,香如油菜花啊!”我不禁想到那首《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这课,真就香如菜花啊!(z)

  阳春三月,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一路欢歌,赴z四中听课研讨。年轻漂亮的王老师,上了一堂同她一样漂亮的古诗欣赏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幽美的意境,字正腔圆的女声,唱和如行云流水,课堂张弛有度。老师博学多识,引导有方,学生勤学善思,学有所获。听课的老师也渐入佳境:时而微笑,时而颔首,时而深思。总之,我们听了一节高水平的诗歌欣赏课。(z)

  3月20日,有幸听了z四中王尉华老师的一节课《饮酒》。整堂课老师语言精练,饱含激情的优美的词句娓娓道来,可以看出老师深厚而扎实的文学功底。课堂上展示和积累的材料循序渐进丰富精彩,自主合作探究,师生津津有味,意犹未尽。课堂有文化的味道,境界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却又能让学生触手可得,可谓是匠心独运。课堂、学生、老师与诗歌创造出物我同一、物我相忘的自由审美境界。(z)

  王老师的课传达的是文化、是文学,是一种游走于字里行间的惬意。听她的课,感受到的是中国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个现代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 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折服和敬仰。 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把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文学热爱的精神传达给了学生,我想这是她这堂课最大的优点,也最深入人心的东西。(z)

  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心得篇六:

  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是我们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境界。王老师用诗意的开场白营造了抒情的氛围:“文人体内有两种液体,泪,挥洒诗情,酒,化为文字”。将孩子们带入了陶渊明的这首从酒杯中流淌出的文字。整个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相互关联的材料的融会贯通,以点带面,不拘一首诗的讲解,把陶渊明诗句中的情感世界层层深入,再以画画的形式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画作出乎意料的好,也许,画技高下来源于对诗人特定描绘景物的深入探究。一堂值得学习的课。(z)

  感谢学校给我们组提供这次集体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以下几点:

  (一)高质量的好课一定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课;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

  z四中的王尉华老师把省评优课搬到了我们面前: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师生共读共赏的课堂氛围;由一首诗而牵连出多首诗作,牵连出作品风格,牵连出作家形象,牵连出随后的课外阅读,不愧是一堂一等奖的省评优课。

  (二)艰苦的环境磨练人,也成就人。

  正处于z四中改建的时期,全校三个年级,9个班级的师生在简易的教学楼里快乐的学习生活着,教师办公室就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可是小学校却有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王老师的成功让我们不禁思考她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三)全组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凝聚力,陶冶了情操。

  期待下次更精彩的活动。(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