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城北一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城北一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城北一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城沙一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城沙第一小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人项乔故里--城沙镇七五村,传承城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文化,继承城沙项乔耕读精神,积淀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精神和文化追求植根于亦有“圣师后裔”之美称,深厚底蕴的城镇。先人筑城的坚韧,项乔先贤耕读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印记,滋养着城沙一批批学子的成长,为学校提供着教育持久发展的动力。

  学校创办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原在项氏宗祠内办学,经几代沙一人的努力,于19***实现全面搬迁,迁入现在的校区,于20**年校网调整撤并了毗邻的八甲小学,并将其改名为“城沙一小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解决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问题。

  学校在实施前四个三年规划期间,坚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发展策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初步提炼办学理念,初步致力于绿色教育,促进师生共发展,校风校貌、硬件建设都有了显著变化,学校取得长足发展。

  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浙江省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时间跨度为三年,兼顾学校长远发展。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状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学校现占地面积计13545.8平方米,建筑面积8254平方米,建成200m环形跑道塑胶操场和25m游泳池。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小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网,配置了标准实验室3间,音乐室3间,舞蹈室1间,美术室3间,书法室1间,微机室2间,图书室、藏书室、阅览室共3间,劳技室和各类社团活动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辅助用房比超过1:1。学校现有教学班35个,学生数1449人。在编教师 76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包括在读)占71.23%,20**年以来,新增专科以上新教师32名,退休老教师7名,教师平均年龄31岁, 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呈年轻化;20**年以来,学校骨干教师数量呈上升趋势,现有市骨干4人,区名校长1人,区教坛新秀5名,区级学科骨干5名,课改之星7名,区新苗奖7人。

  在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实现了长足进步,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一级学校”“温州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达标学校”、“区现代化四星级学校”、“区绿色学校”,“省‘共建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先进组织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龙湾区体育先进单位”、“区校园文化十佳单位”、“温州市书香先进集体”、“温州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殊荣。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目前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提高,逐步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绿色教育”办学思想体系。学校制度日益健全,办学特色日见明朗,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文化日趋和谐,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发展日渐精深,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知名度大有提升。

  (一)管理系统优势:管理系统,构建合理,运转良好。

  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下的分级管理,同时践行着项目管理,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反馈调控渠道畅通,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效果明显,为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生根。

  (二)活动课程优势:活动课程,特色鲜明,日渐成熟。

  学校追求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作为“温州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推出艺术校本课程《童歌大家唱》、《口风琴》。开展有声有色的艺术社团,实现人才梯队化。举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春满校园”艺术节,20**年的首届“音舞节”, 在“我型我秀”、“箫声琴韵”、“挑战麦克风”中实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真谛。作为“区篮球业余训练基地”,学校将“篮球人人参与”引进课堂,将“花样跳绳”特色装点“体艺2+1”。作为“温州市文明学校”,学校在原来“文明礼仪”星卡评价的基础上,借鉴并移用陈钱林校长的的“尊重教育”,20**践行着以“星卡”评价为抓手,以德“育”人。”

  (三)文化特色优势:书香文化,日趋完善,全员覆盖。

  荣获“温州市德育特色校书香校园”、“温州市温馨书吧”、“浙江省示范性图书室”、“温州市书香示范校”的沙一,坚守以“文”化人,书香立人,打造古色古香图书室、营造人文化读书环境、构筑多元化读书活动,以求培养阅读习惯,拓宽视野,丰盈精神。

  (四)科研特色优势: 校本研训,氛围浓厚,形式独特。

  作为“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校”的沙一,以教师发展作为驱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引擎,尝试课堂改革,沉淀“厚教学”理念,践行着“厚读、厚教、厚学”。初步形成“滚动焊接”、“一人多课”、“直线式”等教研模式。尝试课堂改革,践行先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先学是的新作为。

  (五)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叠加,全面提升,优势凸显。

  凭借着“与温州市实验小学签订合作办学”这难得一遇的合作办学签约,将进行着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学校文化等六个方面深度合作,通过合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凭借着“市名校长陈钱林工作室”,借鉴、移植“星卡”激励性评价,践行深度“立德树人”,同时将要借鉴“自主作业”,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现地处滨海新区,属于滨海新区管辖施教区,开发区管委会对教育支持,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将会得到巩固。这些为后续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发展不足与挑战分析:

  历经前期的努力,学校已由弱变较强,重返区域内同层次领头雁行列。但综合实力与市级学校相比仍存较大差距,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势态,来自办学内涵提升的挑战,也有来自开放办学的挑战,学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严重。

  (一)来自办学内涵提升的挑战

  学校德育特色“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正在启动的特色项目:如合唱、实验探究、篮球项目等特色未全面普及,特色还不够鲜明。教师专业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经过前三年的改革和发展,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近几年,新教师的大量流入,学科领头雁的严重不足,数学学科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缓慢,导致教学改革滞后,教育创新不足。如何建立一支能传承学校办学思想,为学校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实现师资培养的本土化都将是新三年中重大课题。学校“立德树人”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学生的行为准则还只停留在浅层,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很理想。学校未充分开发校外德育基地,未能全方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来自开放办学的挑战

  功能区划分后,学校隶属温州经济开发区直接领导,开发区是一个新型的功能区,如何在功能区内创办优质教育,提高办学效能,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学校今后三年发展中必须直面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现代学校的发展是开放式的,我们都不能生存在孤岛之中,也无法回避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社会、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支持我们,进一步发挥社会、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评价中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面对不足与挑战,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描绘愿景,寻求引擎,聚力发展。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使命:追寻人本,关注生本,谱写绿色教育 享受幸福人生

  品牌打造--绿色教育。不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休息时间、兴趣爱好,追求绿色分数、绿色评价,追求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追求 “原生态”的教育。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

  u 以学生发展为本

  u 关注全面素质

  u 关注教育公平

  u 关注终身发展

  办学行为准则:立足规范,关注细节,凸现特色

  校训:严谨、纯朴、拓新

  严谨--是做事求学的态度。宋· 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 ,字 则之,性方直严谨。”严肃谨慎,严谨笃学、严密周到,严格要求,严整秩序等。

  纯朴--是做人的品质。“纯朴,全木也”。未经砍雕的原木,就是朴素的。纯洁质朴,思想单纯,没有不良习气的影响和恶劣思想的污染。唯纯才显真,唯朴方能实。

  拓新--是发展的追求。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追求卓越,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变革求新,因材施教,努力做大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学校有特色。

  校风:务实创新 和衷共济

  学风:博文约礼格物致知

  博文--博学于文,书香熏陶;

  约礼--习惯养成,文明知礼

  格物--钻研物性,探究规律

  致知--主动求索,积累智慧

  教风:惠风和畅 追求卓越

  二、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定位:汇聚优质资源,打造教育乐园,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将学校办成区域优质学校,市级知名学校。

  学校发展目标:精致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

  办学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

  学生培养目标: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学有潜力的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发展目标:具有高尚、博识、智慧的高水平的教师;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造特色、落实求效率、和谐赢发展;

  管理理念:人本化 精细化 网络化(俗称“三化”管理)

  德育理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教学理念: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有效

  办学宗旨:让学生健康成长 让教师快乐奉献 让学校稳步发展

  教师的誓言:以完善的人格,把博识和高尚给予每一位“沙一”的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文明做人,诚信处事,主动发展。

  学校发展的愿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公平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营造高品质的学校教育生态,让校园成为绿色、幸福的乐园。

  第三部分 学校三年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20**”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的会议精神,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旗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传承学校历史,立足学校现实,把握学校发展阶段特征,发展学校内涵,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办学实力,惠及社会和人民。

  目标任务:新的三年,是学校现代化建设从“过渡期”向“振兴期”飞跃的重要阶段,也是学校从“区域优质学校”向“市级知名学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基于学校发展基础和时代使命。新的三年,学校的办学航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绿色 幸福”的精品学校。

  具体任务:

  (一)推行绿色德育。

  未来三年,以培养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文明星卡评价为运行机制,探索“绿色德育模式”,进一步关注和培育德育团队,改进教育工作方式,开发系列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打造鲜明的德育特色。

  (二)推进绿色教学。

  基于“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有效”的教学理念, 注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倡导“学思结合,自主学习”,低段以培养“良好习惯”,中段培养“质疑问难”意识,高段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模式转变成“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分层作业,自主作业”,以期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全面而有步骤地推进绿色教学,克服教学环节的高耗和低效,促成教学优化和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加强对行为偏差的个别教育。

  (三)促进群优发展。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常态课堂为基点,以“促进有效学习”载体,以沙一“厚读、厚教、厚学”的课堂文化为抓手,传承与发扬沙一自主、分享、争鸣、创新的教师文化,营造“尊重、赏识、共享”的学术氛围,树立“务实创新,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打造“高尚、博识、智慧”高水平教师队伍。

  (四)加快课程开发。

  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认真落实课程方案,重视学校的特色课程《经典诵读》,新的三年将推出校本课程《生活ABC》、《书香童年》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挖掘学科“实践元素”,逐步形成多样的校本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校本课程育人功能。确保学生全面修读国家规定的“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五)凸显办学特色。

  凸显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多元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延续生命力多元发展的要求。新的三年,打造“1552”工程。“1552”工程中的“1”,即学校着力辉煌“书香校园”品牌,2个“5”即继续做好“体验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素质系列考级”、“安全演练”、“家校通”等五项亮点项目.和体育、艺术、学科领域的合唱、器乐、篮球、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经典诵读等五大强优项目。“2”即新的三年,拟打造“国学润行规”和“星卡激励性评价”等特色项目。

  (六)建设校园环境

  新的三年,力争财政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包括分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食堂、阅览室2转移,装修体现古色古香,浸润儒家文化,美化分校环境;绿化庭院,大门口景观的重整;阳台四季果园;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力争学校信息化硬件达市级先进水平,借助教育手段现代化,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促成学校教育信息化跨越发展。

  (七)深化制度文化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与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提高教育水平的杠杆和动力。新的三年,学校必须致力调动内部管理结构,致力于制度与文化的并行建设,探索科学、高效、适合本校实际的现代学校制度。

  改革管理体制,权责下移。完善“家委会”,推动社区、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探索“民主办学”办理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塑造“学校精神”,梳理和完善学校规章。

  重点任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驱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引擎,凝聚绿色教育新智慧;坚持把深化书香特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首要任务,厚植绿色教育新基础;坚持星卡评价作为学校以德“育”人的战略重点,构建绿色教育新格局;坚持把校园精致化作为校园环境再造的核心要义,树立绿色教育新理念;坚持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引领竞争的内在要求,打造绿色教育新态势。

  第四部分 学校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学校管理

  (一)工作目标

  坚持“三化”的管理理念,着力构建和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创建初步具有现代化学校制度的管理框架,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全面提升办学品质。

  20**学年:健全学校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构建的高效学校管理体系。

  20**学年:通过理论培训、实践体验、参观考察、与实小合作办学等途径全面提升管理领导能力,并以现代学校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学校和谐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推进学校现代制度创新,走向自主化管理。

  20**学年:使学校实现环境精美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良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味。

  (二)工作任务

  探索以“人本化、精细化、网络化”的管理理念下的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实行数字化管理,使管理手段现代化,保证管理顺畅、高效;探索“轻负高质”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质。

  (三)具体措施

  1.深化办学理念

  力求学校以理念引领行动,融理念于学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融理念于德育活动中,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融理念于有效教学中,质量求稳步提高;融理念于教科研中,促教师专业发展;融理念于书香校园中,滋润童心;融理念于学校文化建设中,环境陶冶情操。让理念促使我校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有序、运作平稳的学校管理,融洽的师生关系。

  2.完善管理机构

  学校实行“一办三处”管理智能;完善人本化制度体系,形成六大系统:“规划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监督功能,鼓励、支持教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3.加强班子成员利校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助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争创一流的管理团队;完善班子班子成员学习、会议、听课、考核制度,提高学习管理水平与工作效能;形成“开拓民主、廉洁奉献”的强有力领导集体。

  4.健全管理机制

  根据发展规划,确定学年度总体目标和每年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得当、安排周密;各条线通过例会对工作进行阶段性自评小结,期末要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撰写总结性评价材料。修改和完善学校系列制度,力争做到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全面周密,操作性强。严格执行教师奖惩制度,把考核、评论、晋级、提拔、推荐等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业绩联系起来。

  二、德育管理

  (一)工作目标:

  习惯、课程、文化为基点,践行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习惯“成”人,活动“做”人。三年内,德育方面,形成坚持“无痕”教育,感悟中体现自我;坚持育“人”为本,实践中塑造人格的德育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四条途径来实现塑造健全人格的德育目标。 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开发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科渗透于全程、全员育人;梳理总结校园文化内涵,健全德育基地、网络;探索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构建原生态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学年:以“塑造健全人格”为德育基础目标,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分学段的德育工作目标,注重主体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拓展德育新内容,探索德育新方法,挖掘德育新资源。

  20**学年: 深化“塑造健全人格”序列德育级段教育模式的研究,提升德育教育特色,营造积极、和谐、创新的德育氛围。

  20**学年: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塑造健全人格”序列德育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管理创新、队伍精干、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二)工作任务

  1、提升朴实的校风学风。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德育特色校、省级艺术特色学校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校风学风,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养、气质的学子。

  2、培育精良的德育团队。健全德育机构,形成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其他成员共同参与的德育管理队伍,通过学习促提升,多渠道促成长,反思促发展,努力形成一支有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潜质班主任组成的人品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班主任队伍。

  3、探索原生态德育模式。基于学校“绿色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城沙一小特色原生态德育模式,以实现符合规律,坚持无痕、重视生命、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教育理想。

  4、打造鲜明的德育特色项目。着力打造“1552”工程。坚持“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思想发展学校艺术、科技、体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

  5、开发提炼德育课程。贯彻新型的课程理念,着手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提炼德育课程,凸现城沙一小德育特色。

  (三)具体措施

  1.精琢以“品牌、特色”为主题的德育课程

  “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结合沙一办学传统和已有发展基础,确定我校重点“1552工程”。

  (1)“1”即辉煌“书香校园”品牌。

  追求一种境界:让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让读书成为师生精神生命的呼吸,让读书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基本方式。锁定一个目标:让喜欢读书的教师带出喜欢读书的孩子,让喜欢读书的孩子带出一个喜欢读书的家庭;一个个书香家庭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高度文明诗意盎然的社会 。提炼一种理念: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坚守三种做法:一是完善阅读机制;二是探寻阅读策略。研发校本课程,刷新《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出炉《书香童年》校本课程,确保读书活动的延续性。深入开展经典诵读,凭借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弹性评价,考级评级),全方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立足多元活动,以读书交流,校刊平台,辐射社区,飘逸书香,图书漂流,国学诵读为活动载体等,将读书深度进行到底。梳理课型,构建阅读模式,将自助阅读课、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课、导读课、主题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等阅读课型更有效。尊重差异,活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激发放飞“阅读心情”,以书香催发“自觉阅读”,以习惯引领“自主阅读”,以亲子共读收获“阅读幸福”,师生共读收获“阅读魅力”。三是打造读书环境。深化打造“走廊门厅成书海 露天书吧溢书香”建设献一本看千本的“开放式”书吧,多元化打造藏书室。阅览室2、食堂转移,装修体现古色古香儒家文化。

  (2)“5”即打造五项亮点项目:

  体验活动:以月主题活动为载体,三月“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活动,四月“爱上劳动、爱上健康”创卫活动,五月“走向世界”英语节活动,六月爱心集市活动;九月“心怀梦想,小事做起”主题活动,十月“实践体验,开朗合群”主题活动,十一月“放飞思维,畅游数学”活动,十二月“放飞快乐,文艺伴随”音舞节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吸引着全校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好局面。

  社团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团活动”,做到全面开放,全员参与。

  学生素质系列考核: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活动宗旨,继续开展口语、拼音、科学实验操作、英语朗读、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过关检测,促使每个孩子均衡发展。

  安全演练:继续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防灾减灾逃生演习等活动,梳理“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师生学会自我保护,做到安全零事故。

  家校通: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校讯通、班级QQ群等联络方式加强家校交流,做到家校零距离。

  “5”五项强优项目:体育、艺术、学科领域的合唱、器乐、篮球、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经典诵读等。

  着力打造体艺科特色项目。艺术方面:基于学校师资力量、学校发展基础、项目展示平台等因素,将着力打造合唱特色项目,将合唱在全校范围内通过校本课程进行普及,是音乐课程建设在区域内走在前列。同时寄语学生喜爱程度,将“器乐进课堂”(口风琴、葫芦丝),通过校本课程在级段范围内进行普及。同时通过社团兼顾舞蹈等其他优势发展艺术项目。

  体育方面:基于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丰富资源等因素,将着力打造篮球和花样跳绳二大特色项目。篮球通过校本在全校范围得以普及,通过课堂训练,篮球赛,篮球社团激发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学校将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和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一并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月月有比赛”,让学生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培养个性和良好的品质,为培养学生“三大”品质( 思想品质 自尊自强自信自立 学习品质 自律自学自评自创 生活品质 自理自主自治自行 )奠定身体素质基础。未来三年,学校将加强田径训练,争取在区域内前三名。创建健康促进学生,推进文体工程示范校建设,健全体育学科奖惩机制,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考核体育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及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科技方面:基于时代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全力开发校本课程等因素,将着力打造“面向人人的科学实验”,努力实现区域领先,市级知名的目标。同时逐步普及推广学生探究项目、科技小发明、论文答辩等评比活动,争取成为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完善科学俱乐部的课程开发,努力拓展科技长廊的作用,用心建设科学探究室、建设电子动漫制作室。在科技节期间,除各项常规活动之外,在盛大闭幕之期举行科技类项目的优秀作品展览。全方位打造科技特色,让科技之风吹入每个孩子的心灵。科技活动项目设置时设为竞赛类和参与类。竞赛类中分为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如鼓励学生个人参加科技节中的“金点子”、“小发明”、“小论文”、“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科普知识大赛”、“电子手抄报”等。团体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盆栽植物种植”、“科普墙报展评”等。参与类包括科技节开幕式、科普影视观摩、结合秋游开展“游科技馆”活动、开展科普阅读、科普讲座、科技节闭幕式等。

  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气质、科学素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制度,每年进行体质测试运动会,评选体质达标班级和体侧优秀班级。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课程改革,牢牢抓住课程这一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2.探索“适合、无痕”为主题的德育模式。

  未来三年,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有沙一特色的原生态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

  (1)适合学生。关注生命的唯一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促进每一个不同生命实现有差异的最佳发展。

  (2)坚持无痕。必须将教育浓缩源于环境、活动、管理、课程,使学生自觉实践亲身体验,从中获得感悟。

  (3)重视生命。教育在尊重人的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去培育和唤醒人的精神生命,引导人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

  (4)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基基础的教育,对社会而言,敬畏自然,与自然共生共长。

  (5)自主发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需求,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体,获得全面发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信、责任、感恩、好学、诚信等核心价值观。

  通过德育课程实现原生态的德育模式。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活动,也应从课程的角度加以构建。让德育从体验开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德育。未来三年,在保持和发挥德育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将德育活动分为三层模块,体现德育活动主体化、系列化、特色化、有层次。第一层模块,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第二层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人文校园”课程(社团的活动、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六一汇演、爱心拍卖、三节等)和“社会实践”课程(冬季远足、楠风夏令营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第三层次的德育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心灵”课程:心理课、青春期教育、心理社团活动等,“主题教育”课程: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励志教育等,“奉献社会”课程:敬老爱幼,结对扶贫活动等。

  通过多元评价实现原生态的德育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对评价内容和等级标准,评价维度及评价主体,评价程序集组织实施,过程促进及成长档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

  (三)打造以“智慧、团队”为主题的德育队伍

  打造由“大爱”到“大智”的现代德育团队。着力打造以德育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社团班导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为主的全员参与德育团队。始终坚持“过程永远比结果精彩,身教永远比言教深刻,沟通永远比灌输亲切,习惯永远比知识重要,细节甚至比大局关键”的管理理念。改变德育研讨会,德育例会的组织形式,以主题研讨、征求意见、交流心得为中心内容。开展班主任校本研训(智慧案例),通过定期开展班主任沙龙活动,以主题研讨方式促进自我反思;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开展示范指导活动,引领班主任队伍快速成长;对青年班主任实行导师制度,与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师徒结对,促进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加强自觉阅读意识,每一位班主任制定个人阅读计划,促进自我成长。将班主任建设成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专业修养,有较强的班级建设规划能力,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并能有效地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借鉴经验,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包括全体任课老师在内)的“班研体”教育教学研究小组。完善激励机制,把德育工作与教师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竞争上岗、业务进修等挂钩。通过完善《城沙一小班主任考核细则》及其他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整合学校德育和教学评估体系,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工作,减轻班主任负担,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进入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实力。大力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鼓励班主任积极开设心理辅导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三年内,力求每个班主任都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1-5名教师取得B证,建立一支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化。依托大队部发挥大队干部作用,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促进班干部的自我成长,是班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的班级的助手,通过“民主恳谈会”、“教学座谈会”、“我为学校献一计”等载体,加强学校与学生沟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学生真正认同学校的教育意图而自觉遵守管理制度。

  (四)促进以“实践、反思、提升”为主题的德育科研

  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也将个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因此要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今后三年,要将德育科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定期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掌握教育工作方向,为德育工作提供决策服务,实行德育成果奖励制。通过专家引领,力争三年内完成申报德育申报课题,研究领域:学生星卡激励性评比研究;探索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社团班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班研体”教育教学小组研究,探索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建立紧密型的班集体管理团队;推动精品班会课建设,形成主题班会集,提升班会课作为德育阵地的实效。

  三、教学工作

  (一)工作目标: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传承文化和培育理想,共同成长和个性发展,培养尖子与帮扶后进生,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当前进步和后续发展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学能力”为重点,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

  追求“绿色”的教育质量。基于人的发展,力求教育质量提升坚守“四个维度”:健康的 、全面的、效能的、可持续的。学科教学不折不扣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活学生探知欲望。尊重教学规律,倡导多元评价,以“四基于”(基于学科特点、基于学情把握、基于“绿色“评价、基于管理精细)为切入点,构建我校的教学框架。关注课堂,让课堂成为基于学生学习、展示学生学习、交流学生学习、深化学生学习”为目的,推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建构教师教之有效,学生学之有效的“朴实、高效”的学本课堂。

  20**学年:以管理求稳定,初步建立新的三类课程体系;初步构建“朴实、高效”的学本课堂模式;初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

  20**学年:以改革求发展,完善新的三类课程体系;完善与发展“朴实、高效”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 ;推进科学有效、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

  20**学年:积极探索求教学变革,形成特色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具有学校特色“朴实、高效”的学本课堂模式;形成具科学有效、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 。

  (二)主要任务

  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其他学科特色和校园丰富多彩活动,拓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建立以“健康-和谐-持续发展”教育主题的校本课程。建立包括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业负担等因素构成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并构建“朴实、高效”生本课堂,推进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有效作业的研究,建立学生作业量的监控体制,研究阅读、探究、实践等课外作业的实施机制,逐步完善素质教育考核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

  (三)具体措施

  1.基于学科特点,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

  (1)基础型课程:语文学科--中高段“单元整合 群文阅读”变革为切入点,以经典诵读课程为载体,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低段不择不扣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游戏、活动载体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英语学科--活英语。英语课程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英语教育回归生活,情景中学,生活中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数学学科--以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为切入点,以当堂反馈学情为载体,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改善教学方式,致力创建基于思维开发的教学有效课堂模式。科学实行“当堂反馈学情”教学,每节课至少留出10分钟当堂反馈。科学学科--以“科学记录本”为切入点,凭借科学俱乐部,开发学生探究活动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整合课程,补充内容,以“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和“问题探究”三中形式,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拓展型课程:丰富主题,突出个性。未来的三年内,将全方位开设社团,依托社团活动将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完善,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提高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和适应性水平。开发有学生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围绕“绿色”、“人文”主题,重点发展“器乐”、“合唱”、“篮球”、“科学探究”、“书香童年”、“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

  (3)探究型课程:注重实践,学会方法。以《综合实践课》为切口,扩大探究型课程中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比重,让学生接触自然、参与社会,初步学会从日常的自然、社会等现象中选择课题,初步学会根据研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同时,正确处理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同时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无效之处才能获得有效切入点。在三年内切实解决学科教学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难点,梳理学科重点的知识体系,探索学科“朴实、高效”的课堂模式,以促进有效教学有效深入开展。

  2.基于学情特点,加强学生学情研究

  首先,树立“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深入掌握学生学科学习存在的难点,熟悉学情为学科有效教学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针对学科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忽视学科学习能力,学校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确定按阶段分学科,以学习方法,习惯及能力,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作业、课外阅读、级段复习等全过程的学习课程,以求形成学校特色的学习能力指导课程。

  3.基于学生发展,推行绿色评价体系。

  逐步改革原有单一的教师评价制度,探索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多元性,丰富评价主体,从原先单一的学校评价,扩大为学校、教研组、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家长等多元性评价。发展性,注重过冲评价,变静态为动态,分层次、按目标、分对象进行评价。过程性,探索设计有效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低段取消期末质量检测,出台多元评价:数学有口算过关、笔算过关、一年级读题过关、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语文以拼音过关、识字过关、口语过关、书写过关等为学生后续发展做好铺垫。探索与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过程的全面性、评价组织的广泛性、评价效果的高效性。

  4.基于精细管理,加强教学管理

  转变管理重心,把管理的重心从教师回归到学生,落实学生成长的服务上,营造和谐的育人文化,以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发挥学科有效教学指导小组的作用。挖掘教师个人教育智慧,推行学校有效教学指导思想。变革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管理力度。加强学生调研。发挥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管理的主题地位,做好课堂教学态度评估工作,加强学生座谈问卷访谈工作,并实现学情调研信息化。

  5.基于师资建设,加强有效教学。

  四、教师发展

  (一)工作目标:

  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终极目标,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切入点,打造一支“高尚、博识、智慧”的高水平教师。新的三年,将盘活教师资源,大力推进教师梯级培养体系,按照教师年龄结构、学术水平等层次,形成层级清晰、纵向递进的教师成长台阶。

  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将按两个维度来展开:一是德育队伍梯队建设,主要面向班主任群体,即根据班主任任领和专业管理能力,划分新锐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三个层次。二是学科教师梯队建设,根据年龄建立四个阶段的教师发展梯队,每三年举行一次新苗、新秀、中坚、宿将的评比;从这些优秀的教师中进行选拔,再向学科带头人--市、区名师--省名师三个高端梯队发展。

  20**学年:初步形成学校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建立阶梯教师培训框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0**学年:初步形成一支在市、区级有影响力德育教师和学科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具有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20**学年:形成一支在区乃至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具有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

  (二)主要任务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大力宣传“关怀后生”的思想,挖掘身边的典型,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建立师德监督考核机制。以教师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探索“研训一体化”。强化业务培训和实践,提升教师学识魅力。推进教师走“研究型”教师的发展道路,引领教师发展。建立校内三年内“三年内三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名单和个人目标计划。未来三年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增加8-10名区、市级及以上的教坛新秀(中坚)或学科骨干教师。每个教师能独立主持课题研究,未来三年60%以上教师的论文案例在区及以上获奖或发表,增加1-2名小中高职称教师。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

  (三)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厚教学”教学模式。

  厚读,增厚教师素养。学校继续实施着“个人发展规划+厚阅读方案”;进行着“每周好书相伴”,走近好书,生长引力;开展着“读书交流会”,感悟读书智慧;摘录着“读书笔记”,生长个体智慧。

  厚教,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紧抓新教师的“入门三课”,即入门课、跟踪课、汇报课,牢抓教师“四课”,专家的引领课、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学科组的研讨课、全体教师的随堂课。学校以“滚动焊接式”品牌教研模式为载体,以课题带动,以研促训,以赛促学,立足主题化、特色化,研磨直线出发式教研模式、主题沙龙教研模式、“一人多课”等教研模式,提供论坛、沙龙、讲座等交流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反思提供保证,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一专多能”的现代教师,建设品牌教研组。

  厚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般说来,“学会”容易些,而“会学”则相对要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并在课堂中展开实践研究。学科组继续深入探究学生的预习、复习能力的研究,数学组把区级课题《利用数学错题集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的研究课题进行推广,进一步研究。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学科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科学课中的科学记录、实践探究,综合实践课中的方案设计、实践等各学科都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怀后生,潜心教育。将教师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利用宣传,讲座、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建设一支有崇高师德、“绿色、人文”的教师队伍。

  3、继续实施“师徒结对”等制度。

  建立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设立培养名单,落实个人达标计划,定期进行校内提前评选,加强培养和评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健全教师培养保障机制,增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用,增加对优秀教师的奖励。

  五、教科研工作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注重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紧密结合。提炼并推广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打造科研型的教研组和专家型的领军教师。

  20**学年:调整部分教科研工作制度。初步建立科研型的教研组和专家型的领军教师团队。每个备课组都有研究的课题,提高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科研成果意识。

  20**学年:进一步健全教科研工作制度。打造强势的科研型教研组和专家型的领军教师团队。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20**学年:形成完善的教科研工作制度。学校有2-3个课题在温州市级以上立项,各科研成果获奖率在区居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

  重视有效性小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领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做到人人有课题来整体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探索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和“三研究两提升”的教科研模式。1、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研究化、研究课堂化。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课堂教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即带着课题任务进课堂,在课堂上研究课题;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课程,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也就是科研课题的总结。

  2、“三研究一突破两提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突破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学校教科研要努力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创设平台。

  (三)主要措施

  1.每学年开展“教育教学行为自诊自纠活动”,立足问题引发研究课题,做到人人有校级立项课题研究。在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区级及以上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进行研究。

  2.围绕课题,突出主题,在各个学科组内开展课题化的教研活动。并注重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总结提炼教科研成果。

  3.以网络和论坛为平台加强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每学期开展1次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活动。

  4.针对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案例)撰写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论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科研成果的质量。

  5.加强教育科研的领导、组织、指导、检查、落实、评价和成果交流与展示工作;课题研究经费专项列入学校预算;每年开展一次教科研成果汇报和多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6.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在校内成立教研工作室,建立一支具有教科研能力强、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科研骨干,提升学校教科研能力。

  7.20**年开始每学年评选一次“教科研先进个人”和“教科研先进小组”(或优秀课题成果)。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环境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坚持做到以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人。丰富以“绿色、幸福”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融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营造和谐校园,以丰富的校园资源培养人;以浓浓书香氛围熏陶人;以浓厚学术氛围感染人。全力打造内涵深厚的“尊重生命、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20**学年:对校园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努力构建“健康-和谐-发展”精细化+动态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及系列活动进行一次梳理,形成具有城沙一小特有的文化。

  20**学年:努力构建人文化+童趣化+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挖掘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健全完善学校系列制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师生感到“家”的温暖。

  20**学年:建设校园文化有儒家文化体系;发挥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教育的阵地,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的校园成为一笔无形的资产和一本活的教科书,给教师发展提供平台,给学生创造能够享受优质教育的空间。形成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具有沙一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

  (二)主要任务

  ? 学校文化建设是指学校自主地、理性地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引入新的文化要素,对已有学校文化进行改造和重组;以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创建学校的新文化。对历史的梳理、反思;引进、重组、改造;实施、调整、创新;形成三个层次规范校、特色校、品牌校。基于绿色教育的理念,遵循“以文化建设为魂,构建健康和谐校园”的思路,并围绕“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儒家文化体系的校园文化、“理性决策,打造人本的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几个主题开展建设活动,努力使学校文化能引领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主要措施

  1.以 “绿色、幸福” 为主题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营造。

  以“理念先行、科学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原则,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布局的美观整齐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并着手改造,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体现不同个性特征或风格的、展示学生作品或成果的平台。 ;完善及建立四个活动室:社团活动室、科技活动室、英语试听活动室、劳技活动室。建设陈列室,搬迁食堂、阅览室2,全面装修古色古香,融入儒家文化。绕“绿色、幸福”为主题,建设校园景观,建设“悦读小站”,突出精细化+动态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构建人文化+童趣化+贴近学生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有儒家文化体系。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2.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沟通交流合作机制

  通过完善学校制度规范文化建设,促进领导与员工之间、教职工之间、学校职能部门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达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展示教师才华,陶冶教师情操激发工作热情,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3.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开展校园三大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校园三小节:读书节、社团文化节、合唱节;学科三节:数学节、英语节、科学节。为有才能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举办四展:美术展、摄影展、文学作品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感悟,发挥学生所长,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与社区的联系,积极与社区沟通和协作,利用社区资源,既把社区优秀人士请进来,又要把学生带出去,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学生文化影响社区生活,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4.创建特色班级,开辟个性天地

  鼓励创新,营造班级文化,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的影响、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一班一品牌”的班集体文化建设,提升班级文化内涵和塑造班级文化精神。

  5、结合传统节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冬至吃汤圆。

  七.后勤服务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服务队伍。要求做到一人为本、管理科学、服务周到、高效公正、自律廉洁,竭诚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

  2.深化“绿色·人文”生态校园的创建。为争创市、省绿色学校的创建目标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重点创建现代型、人文性、具有较高绿色生态的校园,使学校发展提升到更高层次,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3.建设现代化教育教学配套工程。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后勤管理全面实施数字化办公。三年内实施食堂搬迁、图书馆建设、学校人文景观工程,外墙的形象设计,建设陈列室等等,让校园成为规划有序完整。

  4.深化学校后勤服务高效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负责好学校的财务、校产管理,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积极创造条件,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逐步完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设施。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作出积极贡献。提高服务质量,减低办学成本。建设在后勤服务方面体现高效和廉洁的现代校园。

  20**学年: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入账(建账造册,账物相符)及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校园绿化进行提升改造;筹划教研活动室,装修教师用餐室;分校教学楼地面、墙裙装修。筹划学校大部分多媒体老化更换工程,设计校园人文景观等。创建各类标准功能室:舞蹈室、书法室、美术室。

  20**学年:实现学校内部OA无纸化办公,后勤管理全面实施数字化办公;完善全校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平台、创建数字化校园 ,配备电子图书;创建分校校园局域网;食堂搬迁、图书室翻新、本校塑胶操场翻新等。深化本部、分校校园文化建设。

  20**学年:建成协调发展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师生更加平安安全,周边环境更加优化,校园更加和谐稳。创温州市示范数字化校园,实现更换所有教室多媒体。

  (二)主要任务:健全后勤管理制度,推行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机制。加强合理预算,提前上报预算,适时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强后勤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后勤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团队

  后勤工作设计师生切生利益,是学校最敏感、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之一。随着学校硬件改造、环境优化、品牌形成,师生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后勤部门全体职工要牢固实力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兑现服务承诺。通过校产服务、环境净化、师生保健、生活管理等渠道,真正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严格遵守上、下班按指纹制度,建立“值周记录制度”,师生合理要求件件有着落,积极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主动、务实地做好常规后勤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之间影响到学校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

  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认真做好预算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发展最大的效益,避免预算的随意性。

  规范年度和月度用款计划的编制,细化学校财务报销制度流程,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严格执行采购投标制。基建项目实行公开投标,大宗物品采购经市政府采购中心或教育局采购中心招标采购。

  财务室、医务室、领物室、食堂要做到账目日清月结,校产盘存帐物相符。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加强固定资产日常控制与监督,定期进行财产清算,严格按照财产报废程序及时处理报废物品。

  3.规范建设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后勤部门以学校规划为要求,继续吧学校建设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精致校园,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基础性项目

  实施学校图书馆2的建设工程、教学楼外墙粉刷工程、食堂搬迁工程,分校与八甲衔接综合大楼的问题并建设分校电脑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

  发展性项目

  实施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陈列室建设和四条长廊精致化(阳光长廊、书香长廊、科学长廊、体艺长廊)。通过校园景观和文化长廊建设,彰显“绿色·人文”校园。

  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学校作为温州现代化学校,务必要在校园数字化方面走在区域前列。未来三年,学校加大相关设备和设施投入,建设和完善校园数字化系统,争创示范。

  特色性项目

  依托市五标功能室创建成功,重点打造1552项目(一大品牌“书香校园”品牌;五大亮点项目:“体验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素质系列考核”“安全演练”、“家校通”、等亮点项目;五大强优项目:重点打造体育、艺术、学科领域的合唱、器乐进课堂、篮球、实验操作、经典诵读等。二大雏形项目:国学润行规、星卡激励性评价。为保证学校重点打造的“1552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后勤部门将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准备和后勤保障。

  社团活动基地的建设。 完善及建立四个活动室:社团活动室、科技活动室、英语试听活动室、劳技活动室。围绕“绿色、幸福”为主题,建设“悦读小站”。

  健康型项目,实施奶蛋计划。认真核算成本,核定价格,合理营养搭配。根据季节、人群、口味爱好,配置相应所需的营养餐。改善办公条件,对教师使用年限到期的办公桌椅进行全面革新,提供更加符合人性化的办公桌椅,提高工作效率。设立“休憩茶吧”。通过对现有用房的调整改造,力争设立“休憩茶吧”,以利教师休憩提神,缓解身心,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

  八、安全工作

  (一)工作目标:

  坚持“让知识守护生命”的教育理念,安全质量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课题引领安全工作,安全科研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精干专班进行专题研究;拟定《安全校本教材》开发主题,具体内容编辑设计要做到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建设“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20**学年: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管理,加强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0**学年:具体开展课题方案,以课题引领活动。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应急处置能力强、会管理的高素质安全管理队伍。建立全校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平台、校内安全视频监控平台,全校师生各类意外伤害事故(包括校外)下降到3‰以下,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20**学年:安全课题结题。建成协调发展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人防、物防、技防优势互补,严密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突出抓好学校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校园稳定、师生安全。师生更加平安安全,周边环境更加优化,校园更加和谐。

  (二)具体措施

  1.安全教育与教育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安全教育读本》坚持“一周一课时”,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生命何等重要、让学生熟知安全规章制度、让学生掌握安全救护常识,让学生学会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这一安全教育宗旨得到充分体现。

  2.安全管理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与科室及教师个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意识。坚持开展“三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并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护和自救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应急与安全演练相结合。制定“三大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监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害结果;经常开展各种应急演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自救,提高学生集体逃生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4.隐患排查与整改排除相结合。坚持“一天一小查和一月一大查”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随时监控安全隐患的发生;坚持“安全检查记录”制度,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作好详实记录;坚持“一月一上报”制度,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详实记录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整体联动和集中整治”制度,组织召开联动整治协调专题会议,配合相关部门排除安全隐患。

  5.安全管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学校门卫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保安人员安全保卫意识。坚持把学校安全与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安全”为抓手,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要建立健全各类“综合治理”台帐资料,规范过程管理资料的构建;要落实年度考核制度,接受上级的年度考核,从而有力促进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平安校园”创建创设良好的周边教学环境。

  6.安全效果与宣传报道相结合。坚持“对外宣传”制度,宣传学校安全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和管理成果,加大外宣力度;坚持“校内宣传”制度,通过专拦、黑板报、橱窗、班级文化和校园广播等各类“校园安全文化”进行宣传,致力营造良好的学校安全管理氛围。

  7.常规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学校要坚持“一月一查”和“抽查”制度,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安全常规监查;并做到检查、指导和整改相结合;坚持“一天一小查”制度,做到随时发现隐患随时排除;坚持“考核考评”制度,把常规检查与年度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并与教师年度考核相互挂钩,有效促进学校安全管理效果。

  8.过程管理与资料建设相结合。坚持“文件传达”制度,对上级各部门的文件等资料做到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到学校班子并及时贯彻落实,并认真作好“文件传达记录”备查;坚持“资料创建”制度,做到安全过程管理与资料左证相结合;坚持“档案制度”,抓好安全工作资料(纸质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和存档备查,科学、系统、全面、规范构建档案资料。

  9.学校不断加大安全设施及设备经费的投入。每学期将开展两次安全大检查,从检查中发现问题,发现安全设备设施的损坏情况,对此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换。同时安全教育的经费也相应投入,来提高我们每位同学的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五部分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20**,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政、工会和教师代表参与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工会主席为执行组长,党员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的规划实施监督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年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每学年结束前对规划和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计划实施成效。同时,要广泛发动,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全校范围内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最终实现营造良好氛围。

  二、物质保障

  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形成“外部精美,内部精致”的现代化精品学校。学校要不断争取滨海经济开发区关心和支持,确保每年对学校硬件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建设 “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等过程中,还要有计划地加强校园景点的布置和图书的添置。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水平。

  三、制度保障

  学校管理要以学习型的组织管理理论为指导,要树立 “三化”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既服务的观念。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将管理内容系统化,及时反馈、调节管理中的疏漏之处,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努力构建理念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柔性管理的学习型管理新体系。不断完善学校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攀升。

  要继续健全实行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同时,要继续健全教职工评议领导制度,通过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学校对教职工负责,教职工对学校负责的新格局。要继续实施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后续保障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离不开校外各种教育资源的支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与经济开发区、温州市、浙江省内以及全国知名的大学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形成学校发展后援团,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要加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借助他们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圩丰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丰圩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发展规划

  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各项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可见,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灵魂工程。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我国的"十五"计划中。近期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及印发的三个重要文件,无疑地说明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校园网建设规划是一项技术性、系统性狠强的工程。它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表面上看综合布线系统,已及覆盖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软件组成,同时还要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资金的可行性、拓展的可行性等诸多因素。下面就软、硬件两方面来谈谈校园网建设和规划。

  一.校园网的硬件建设

  目前,在校园网网络建设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两种:①百兆/千兆以太网②ATM。百兆/千兆交换式以太网具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维护方便等特点,为大多数学校所采用。ATM相对来说从网络建设、投入及维护等方面都较复杂,但它的稳定性、可拓展性,以及通讯协议等方面有以太网无法比拟的优势,现许多高校以经采用或即将ATM技术组建校园网,它将成为校园网的发展方向。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网络布线应采用全球统一的超五类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校园的各个教学楼之间的连接应选用多模/单模光纤线缆,以减少数据在传输途中的衰减。主服务器要配置有RAID卡、SCSI卡和千兆光纤接口,客户端要加装十兆/百兆自适应网卡,千兆交换机和百兆堆叠交换机组成为强劲的数据动力源。为了方便接入INTERENET或CERNET,可以采用DDN、帧中继、PSTN、ISDN、无线网等接入方式,应在做好学校的信息流量分析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同时为了防止网上黑客或恶意入侵者通过INTERNET对学校内部数据的破坏,各种病毒对学校数据造成巨大的危害,以及系统崩溃或以外灾害造成学校数据的全部丢失,对这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情,在校园网络规划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如选择防火墙软硬件、主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或磁带动态备份,UPS不间段电源、系统监控和灾难恢复软件等,防患于未然。

  二.校园网软件系统建设

  稳定强健的硬件基础,必须要与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相配合,才能使校园网发挥应有的

  作用。因此,软件规划就必不可少。一个完善的软件规划可以减少事后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⑴ 网络系统平台规划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00SERVER、UNI*、LINU*等。WINDOWS系列具有操作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应有软件丰富的特点。但对于访问量较大的服务器来说,要求有较高配置。同时其下的应用软件,如SQLSERVER、BACK

  OFFICE等价格不斐。UNI*平台具有优秀的网络性能,但一台配置优良的UNI*服务器价格惊人,软件的安装相对复杂,自从*-WINDOWS问世以来,它的可操作性有所改善。LINU*是网络操作系统中的新秀。与UNI*一样,它的网络性能卓越,并且LINU*支持现今几乎所有的连网技术(以太网、高速以太网、ATM、调制解调器、ISDN、令牌环)和网络协议(TCP/IP、PPP、SLIP等)。在相同的硬件上其性能已超过WINDOWS系列及其它的UNI*。同时LINU*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和高性能的应用体系已为大多数网站所采用。目前,有许多软件开发商为其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其中包括基于WEB的校园网应用软件。因此,它已成为基于WEB应用软件的最理想的网络平台。

  ⑵应用平台规划

  在应用平台规划之前必须了解整个校园网要实现的功能。一个典型的校园网络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①校园WEB站点。其中应包括教育论坛(提供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学科研成果,研究性学习,并根据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创办特色版面)、聊天室(提供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在线交流的空间)。

  ②校园电子邮件系统。方便学生、教师校内外的信息交流。

  ③基于宽带的VOD(视频点播)系统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网络教室。

  ④电子图书系统和电子阅览室。

  ⑤教学课件库。

  ⑥基与WEB的校长办公系统、日常行政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估系统。

  ⑦INTERNET接口。

  ⑶网络安全平台规划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校园网络特别是已与I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络,对于网络的安全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一次的恶意破坏或管理人员的误操作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人员及使用者的技术培训及有关法律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软、硬件的监控、防护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高性能的防火墙软、硬件。它应具有强大的包过滤功能、图形化的配置界面、建立URL的访问限制、流量分析、实时入侵检测、入侵告警及网络数据流量分析等功能。

  此外校园网的应用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针对本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开创性地开展基于网络的教育、科研活动,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镇中小学学校主动发展规划

  中镇小学学校主动发展规划

  --致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

  第一部分:办学现状

  第二部分:目标思路

  第三部分:任务措施

  第四部分:发展保障

  第一部分:办学现状

  一、基本状况

  中镇小学地处灌南县老城区中心,占地13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自20**年以来,学校对原有的教学用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新建了200米的丙烯跑道,改造可容纳80名学生就寝的宿舍、食堂,铺设彩砖路面800平方米。20**年5月新建1700平方米的一幢幼教楼。学校通过了创建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合格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优质园和省合格幼儿园、市实验小学、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市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校等成功创建活动,加强了内部设施建设。如今,学校各种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等先进设施,相关配备均达到并超过省二类标准。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414人,在编教师100人,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49人,其中大专45人,本科49人,高级教师62人,有县、市级以上教学骨干36人。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工作勤奋、业务精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逐步建立了中青年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现有市级“333工程”培养对象8名,县级“555工程”培养对象26名,县级学科(学术)带头人2名、县级教学骨干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6%。

  二、办学优势

  我镇地处县城老城区中心,也是全县经济文化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中镇小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教育,成效显著,获得了多项殊荣,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级实验小学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经过了第一轮的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校园文化初步形成

  经过第一轮的自主发展,中镇小学的办学思想端正,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全体教师励精图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挖掘潜能、弘扬个性、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初步形成了“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笃学,求真进取”的教风和“自主乐学,善思多能”的学风。徜徉校园,如同在书林和画卷中穿行。校园走廊上悬挂着祖国各省市的版图、童书阅读中涌现的“阅读之星”照片、经典阅读中提炼的阅读心语;围墙上绘制着“三字经”、“千字文”、“成语故事”、“古诗文”等经典诗文;室内张贴着学生读书心得、好书推介、读书成果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省特级教师杨献荣、清华学子罗淑琼、北大学子廖嫣然、旅美学子王立顺等中镇骄子的图片装点着校园;校园内标志性巨石上雕刻着“新教育实验”倡导者、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先生亲笔题写的“书香园”;校园到处散发出浓郁的书香,学校先后被县、市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有4个班级被市评为“书香班级”。

  2.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五严”市“六严”》和县教育局的“四条禁令”,建立健全了校本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凸显了“民主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管理日趋制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勤奋踏实、廉洁高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连云港市“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验收。

  3.特色项目颇有影响

  (1)“爱农”教育省市闻名。我校依托丰厚的地方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七室六园”(“七室”即农物展室、籽种与农植物标本陈列室、环保教育室、新农村教育室、农业现代化教育室、成果资料展室和安全教育室;“六园”即本土木本植物园、草本植物园、粮食植物园、经济植物园、蔬菜植物园、水生植物园。)

  我校自“爱农”实践基地建立以来,共接待前来参加实践的学生和市内外老师达20000人次,市、县教育局的专家和领导也多次来基地参观指导。学校先后组织编印了校本教材《悯农》、《本土植物园系列教材》、《灌河乡绿》,编印了《“爱农”实践课案汇编》。在20**年10月的连云港市“爱农”实践课案评比中,我校的《走进农村感悟农村生活》荣获一等奖,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课程伴你同行》收录。《江南时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教书育人》杂志、灌南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爱农”实践活动。2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我校本土植物园项目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积极关注。同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学发展在中国》栏目通过38种外国语言和中国5个民族语言(其中4种少数民族语言)向全球播发了我校立足于环保,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爱农”教育和“爱农”实践的事迹。20**年6月,在江苏省科技厅等单位举办的第五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评比中,我校在13个省属市申报推荐的168个申报单位中成为灌南县唯一的授牌单位。12月,以“爱农”教育、“爱农”实践为依托的中镇小学少先大队,被共青团江苏省委表彰为“红领巾优秀环保社团”。

  学校开发以“爱农、知农、学农”为主题的“爱农”实践活动,在丰富的乡土文化中吸收营养,培养孩子“热爱农民、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铸造了特色品牌。

  (2)“新教育实验”全国知名。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我校先后邀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专家储昌楼、刘恩樵、高子阳做专题报告;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海波、王家宝、徐鹤春、南师大博士孙伟、淮阴师范学院客籍教授李伟等做学术报告。邀请了县教研室主任缪建山、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教师听魏书生、朱永新、肖川、郭思乐、杜金山、崔其生等专家报告,以此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老师的理论素养。

  2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民主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应邀到中镇小学指导工作,亲笔为中镇小学题写“书香园”,并为校报《新竹报》题写报名;新教育实验专家干国祥、马玲、陈美丽、陈金铭到我校进行“晨诵午读暮省”田野实战培训;省第二届儿童阶梯阅读联盟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校派新教育实验领导与骨干教师参加在成都、北京、运城、苍南、河北举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汇报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我校的新教育实验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典诵读”市县扬名。经典诗文诵读是我校又一大特色。我校围墙上绘制着经典诗文,教室内张贴着经典诗文,书橱内摆放着经典诗文,学生书包内装着经典诗文,课余学生吟诵着经典诗文,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同行已经成为学生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讲名人故事,诵经典美文是学校经常开展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的读书届,两届孔子阅读节,每月一次儿童阶梯阅读盘点,孩子沉浸在美妙的精神世界。我校代表队在连云港市灌南赛区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复赛中荣获特等奖,课本剧《孔甲养龙》在县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总分第二),在市小学生经典群体诵读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4)作文教学县内领先。作文教学一直是我校优势项目,在县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80年代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一直走在全县小学作文教学的前列,作文生活化、训练序列化、呈现层次化是我校成功的经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攀升,学生多次在各级比赛中折桂。

  (5)体艺项目名冠全县。武术操、师生舞蹈是我校体艺特色中两颗璀璨的珍珠。武术操连续三年在县“四个一”比赛中夺冠,师生舞蹈连续10年在县级赛事中折桂。张苹老师德艺双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专家,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我校学生艺术素养稳步提升,课外活动精彩纷呈。多年来,我校为中学输送多名文艺骨干,深得社会认可和领导好评。

  (6)信息技术全市领先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始终走在全县小学的前列,学校率先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能上网。学校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课余对学生开放,使用率高。学校网站网页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观赏性强,在连云港市校园网站中点击率遥遥领先。全体教师都建立个人博客,40周岁以下老师每周撰写博文2篇以上,如今,已拥有赤金级别6人,白银级别12人,青铜级别34人,累计共撰写博文25000多篇。学校先后通过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省信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

  4.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我校地处老城区中心,是县城整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安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对我校的投入超过800万元。20**年一次投入200多万元兴建幼教楼启蒙楼,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于当年通过省合格园的验收。每年教师节、中秋节、春节都发放专有资金慰问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优先发展教育的氛围已经形成。

  三、制约因素

  1.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教育服务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正从“有其学”向“优其学”转变,从单一的追求成绩优秀,转变为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对教育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校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2.所处区域环境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学校当前教师的人事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生源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商业中心,孩子的父母都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也有部分学生靠租房到城里读书,随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能力欠缺。还有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占比例较高。目前,此类学生已达到学生总数的70%,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都带来了很大挑战。

  3.因学校地处繁华的商业中心,土地寸土寸金,校园发展受到限制。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校校舍空间、活动场地略显不足,教学设施设备还需要与时俱进,还需加大投入,进行添置或更新。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布置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外显的文化氛围与内隐的办学理念相得益彰。

  4.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包括现代教学技术)离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尚有差距,部分教师的奉献和协作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扬,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学校领导干部在工作的学习化、协调化、精细化、人本化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余地;管理文化有待进一步整合与提炼。

  第二部分:目标思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20**的深入落实,学校需要在总结中提炼办学经验,在发展中明确新的办学目标,有机整合教育资源,致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力求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新的突破,努力把我校创建成为省内知名、市内闻名、县内著名的品牌学校。为此,特制定本校未来三年自主发展规划。

  一、办学思想

  我们坚持“以师生为本,建和谐校园,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干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我们将致力于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大的时空,为教师尽情施展才华营造更佳的环境,为中层教干提升服务技能创设更好的机会。

  二、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科学规划,和谐发展,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师资队伍优良、办学条件优越、校容校貌优雅、管理水平优胜、教育质量优异、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真正成为县内上乘、市内领先、省内闻名、全国知名的示范性学校。

  2.分项目标

  (1)办学水平。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敢于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教学质量县内上乘,市内闻名,社会满意。

  ①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4%以上,设立早教班。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20**年:合格率95%,低分率1.4%;20**年:合格率96%,低分率1.2%;20**年:合格率97%,低分率0.8%。

  ②建有合格的校园网络和标准化的信息中心;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二类要求。

  ③学生各项竞赛获省一等奖以上2个;少儿书法考级200人以上,参加省网络读书活动成绩优秀。

  ④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党报党刊、教育部门主管刊物)上发表教育宣传文章不少于2篇,在县级媒体(灌南时讯、县电视台)宣传不少于10次。

  (2)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发挥教代会的职能,科学民主管理学校,实施管理最优化探索,丰富学校管理内涵,努力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为一体的师生大家园。优化教育资源,撤并教学点,办优质学校,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①认真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②严格财务管理,20**年学校资产重新清理登记并录入软件。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不产生新的债务,三年内化解债务9万元。

  ③加强安全教育,安全责任零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按月上报,消防安全达标,各类应急预案齐全。校舍安全工程20**年全部竣工,符合抗震设防七度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安全档案分类归档立卷,校舍安全工程档案达到网络电子版要求。

  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规范合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无越级*、群访事件,实现零投诉。

  ⑤我县是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我镇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达到优质均衡。20**年撤掉大桥小学、硕项小学、惠涧小学、永胜小学、刘元小学;20**年撤掉硕湖小学、吴圩小学、公兴小学;20**年撤掉乔庄小学、尹河小学,仅保留中镇小学、镇南小学两所小学,让全镇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教师管理。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培训制度,推进读书工程,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适合学校自主发展的专业型教师队伍。

  ①在职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书,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74%,本科以上学历25%。

  ②教师心理健康课程学习50人以上,高等教育自考报考人数不低于50人。

  (4)教学管理。以“全优课堂”理论指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

  20**学年: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全力推进全优课堂,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

  20**学年:以“全优课堂”实施为抓手,实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20**学年: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5)德育工作。实施德育“阳光工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正直的人品--“阳光式”少年儿童,打造阳光校园。

  20**学年:继续深化学校德育优势项目,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工作研究。

  20**学年:创新德育管理机制,整合德育优势项目,启动德育“阳光工程”。

  20**学年:初步达成德育“阳光工程”预定实施成效,打造阳光校园。

  (6)教育科研。以课题驱动校本培训为手段,走研究、工作、学习融合之路,再创学校教科研佳绩。

  ①大力实施课堂教学全优工程,全优课堂优课率达50%,以后每年递增5%。

  ②20**年,完成2本专着;20**年,标准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主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后每年递增10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师陶杯论文20**年获奖10篇(其中省二等奖以上3篇),以后每年递增2篇(其中省二等奖以上1篇);十一五课题结题率100%,十二五课题市级以上立项4个。

  ③教师参加市技能比赛获一等奖以上2个,省优课比赛获二等奖以上1个,省市学科论文比赛获一等奖以上5篇。

  (7)后勤服务。为实施优质教育和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教师、学校的三维发展奠定物质服务基础。

  20**学年:加强学校基础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改造设施,基本实现先进化。

  20**学年:完善教学设施,高规格、高标准优化教育装备,基本实现现代标准化。

  20**学年: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对学校进行整体形象包装,达到办学条件上档次,校园文化高品位。

  (8)特色创建。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工作,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20**年:完成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创省优质园,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市职工书屋、县会计规范化合格单位、三星级保健室、优秀学生社团,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创建书香班级8个,武术操县第一。

  20**年:创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五一文明标兵岗、四星级保健室。

  20**年:创市平安校园、市四星级学校工会、五星级保健室。

  第三部分:任务措施

  一、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

  现代学校的竞争是软实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竞争。中镇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必须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前一阶段,我校制定并实施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工程”:全优工程、师德工程、读书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一个阶段,我们一定要逐项认真制订计划,并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2.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定期进行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宣讲事迹,表彰激励,影响并带动其他教工积极上进。

  3.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每一位中青年教师都要撰写教学后记、班级日记、教学(管理)案例,充实自己的教育博客,40周岁以下老师每周完成两篇博文,40周岁以上老师每周完成一篇博文,按周统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学校不定期组织举办相应活动,加以督促实施。

  4.完善教师研讨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将不遗余力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撰写心得体会,坚持在学校网站上发帖跟帖,及时更新教育博客。

  5.坚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多途径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搭建专业引领成长的平台。

  6.扎实推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三年成长计划书”工作,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7.召开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结集出版《教育教学案例评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以及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专着,总结和推广学校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学生成长--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追求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消灭低分率,更要追求每个学生全面、活泼、主动的发展,无论我们通过怎样的途径和办法,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即: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所关注的除了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外,还包括人生的所有方面,如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敏锐的思维,较强的交流交往能力等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重视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德育渗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教处、少先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特长,使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上下大功夫、真功夫,要更加关注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关注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更加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关注学生读书活动,更加关注优秀学生的打造,更加关注分层教学和特殊教育。

  3.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做人比做题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三、领导垂范--学校内涵发展的保障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带领全校师生完成学校规划的任务。发挥头羊效应,才能带动全体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投身学校建设,由头羊效应、牧羊效应到群羊效应。针对我校实际,今后应着力抓好以下四种理念的落实:

  1.择优竞聘

  学校中层领导的选拔和任用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要本着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指导思想,把教师中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层干部任期内的述职、测评、奖惩制度,激发干部的务实肯干、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2.服务发展

  领导者不是享受权力的人,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人,不是拿着鞭子走在队伍后面的人,而是扛着旗子走在队伍前面的人,而是视自己的工作为师生服务的人,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领导干部”的工作,一是要“领”,身体力行,带领大家一起做实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建设;二是要“导”,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取得成绩,引导师生和集体共荣辱,齐心协力赢得更大的发展。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各人的个性、能力、兴趣特长实施不同的激发、鼓励和制约,以发挥各人的自觉主观能动作用,创造工作的更好质量和更高效率。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致力于营造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默契配合、良性竞争的人际氛围,努力建设尊重关爱、团结上进、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

  4.依法治教

  首先,要带领教职员工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严格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同时要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后进生。

  四、特色建设--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

  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能够弘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今后的五年,我校将继续打造特色项目,擦亮教育的品牌。

  1.纵深发展“爱农”教育

  我校将在“爱农”基地建设富有农村特色的草房子,让农物农具活起来,不仅供观赏,而且可以动手实践。建立农博院,提升农耕文化的层次。编印校本教材《乡土植物丛书》,让学生学有教材,看有实物,做有基地,动有收获。

  2.全力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我校特色品牌,在省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校将继续开展实验的各项工作,立足书香班级的营造,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用好校本教材《黎明诗韵》、《灌河乡绿》,开展儿童阶梯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适合儿童生命成长需要的童书,让生命在阅读中绽放光彩。

  第四部分:发展保障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三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对每一个中镇人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我们为中镇小学的昨天自豪,为中镇小学的今天骄傲,为中镇小学的明天拼搏。我们将致力于中镇小学内涵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教育,让中镇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篇4:江镇实验高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江镇实验高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求真务实打造江镇人民满意的教育品牌

  --20**年9月-20**年7月江镇市实验高级中学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进入深度发展的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落实20**,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打造江镇人民满意的教育品牌,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江镇市实验高级中学三年(20**.9-20**.7)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背景

  我校成立于20**年4月,由原各具有80年左右办学历史的江苏省江镇师范学校和江镇市第三中学高中部整合而成。五年来,学校总计投入5700万元,校园面积达到120余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达到了绿化、美化要求,教学手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学校规模从22个班发展到52个班,教职工队伍从80余人扩大到198人。目前,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已初步形成体系和特色,以扎实的管理和显著的同比提升率被江镇教育界誉为“实高现象”。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精神业已形成

  建校以来,全体教职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校荣我更荣,我强校愈强”已成为实高人的共识,“包容、和谐、进取、创新”已成为学校的精神底蕴,20**年度我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2、青年教师渐趋成熟

  通过“135工程”、“青蓝工程”、“传帮带工程”的实施,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各学科的生力军。目前有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科技骨干4名,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8名。近三年,先后有语文学科的丁国斌老师、数学学科的杨勇老师分别荣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美术学科的顾宏宇老师荣获全国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速,具有后发优势,他们是我校未来发展得以倚重的重要力量。

  3、精细化管理渐显成效

  我校长期以来重视对教育管理的研究,虚心学习教育先进地区的经验,在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性的管理要求已被教职工所普遍认同,精细化管理的成效逐步明显。

  4、以“1146工程”为统领的德育体系初步构建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一个递进式的德育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四个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德育载体、加强六个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简称为“1146工程”,重做人教育、重习惯养成、重班集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切合校情的德育之路,被评为“江镇市德育先进学校”。

  5、以艺术实验班为起点、深化美育的办学特色逐步彰显

  学校自确立“创建具有一定特色的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目标以来,依托师资、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周密谋划、大胆探索,在艺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与市属相关初中、小学、少年宫建立了“4321”艺术特长生系统化培养模式,20**年、20**年连续两届艺术实验班高考全面丰收,本一本二上线率达90%。20**年被评为“江镇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二、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们面临着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化的机遇,但由于历史沿革的因素,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学校的生源质量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我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现有的生源状况与社会各界热切期望学校高质量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其实质表现在:

  (1)目前学校教育、教学骨干所占比例不高;

  (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学校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需求。

  三、社会环境分析

  2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江镇市教育局也提出教育要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当强”的口号,勾画了全市教育大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我校的进一步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校位于城东古城路中段。由于城区改造、市区东移、新建居民区迅速增加,致使生源猛增,且周边社区居民素质较高,在此建设一所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对我校争创具有一定特色的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工作给予了长期、有力的支持。这对我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20**,把握我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机遇,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跨越发展”的方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提升办学的层次和品位,全力打造有特色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二、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成功而教育”。

  我们认为,教育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成绩分数上,更在于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使个体的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科学的开发和培养,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首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上,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研究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又关注教师的事业发展。在工作上,尽力为教师的发展架设平台,让绝大多数成员的长处都能得以发挥,做到人尽其职、人尽其才、人尽其能。通过营造平等、团结、进取的校园人文生态环境,使学校成为让师生幸福、留恋并获取成功的地方。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的目标

  一、远景目标

  经过10-15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江镇一流、省内有影响的现代化普通高中。

  二、近期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学校办学规模稳定在16-18轨,成为一所有艺术教育特色、整体教育质量较高、学生发展和谐、在省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三、分项目标

  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五项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1、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培训、整合、优化,建设一支身正、博学、善导的“导师型”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一大批业精、艺湛、创新的教学能手,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

  2、德育工作。在“1146工程”统领下,从宏观着眼、常规入手,坚持“严而有格、细中求实”的德育工作原则,通过群体教育、心理教育、自主管理、评价导向等策略,深化“三为”教育,逐步实现由强化管理的“他律型”向自主管理的“自律型”模式过渡的阶段性目标。

  3、教学工作。通过强化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努力促进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达线率、升学人数等多项指标均有明显突破,进一步缩小与上游学校的差距,部分学科实现超越;基本构建了一个以基础性课程为主体,研究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为两翼的新课程体系。

  4、教科研工作。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使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使学校教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健全“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科研网络体系,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学反思,实现“科研兴课”的目标。

  5、校园建设。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改进校园网;配备能满足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各类实验室;建成风雨操场、高标准田径场,改造理化生实验楼,适时启动通用技术楼工程。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化”的目标。

  四、阶段目标(见附表)

  第四部分实施途径

  一、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群体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得以发展、强大的关键工程,学校的成功、学生的成功首先依赖于教师的成功。

  1、推进“名师工程”

  在继续实施新老教师拜师结对的“传帮带工程”、青年教师的“135工程”、中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市教育局“专业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活动专门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和“岗位成才计划”,对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等一批拔尖人才群体量身定制成名成家的规划,进一步推动“名师工程”,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励广大教师投身第一线、热衷教科研,形成风格、扩大影响。打造一支“导师型”的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一批“学者型”的教学能手。

  2、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我校176名专任教师中6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采取多种途径营造浓郁的氛围,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成长、成熟。将继续开办“教师研修所”,实施校本培训。通过推荐书籍,举行读书报告会和“教育沙龙”,编印教育教学优秀案例,组织优秀课、优秀班集体、优秀备课组等活动的评比,创设学习、交流、竞争的平台,推动教师研究、践行;通过推行“导师制”,实现“传帮带”,扩大名师、优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通过派遣优秀青年教师深入名校取经或出国研修,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文化,加快在实践中成长的步伐。

  3、完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考核、任用的基础,评价集中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为了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性作用,推动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将努力改革与完善原有的评价体系,在原来建筑在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同行评估、学生评议基础上的评价架构中增加能够反映教师学习研究、改进提高、协同配合等动态性指标,以利于激励中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潜质,加快成长、成才、成家的步伐。

  二、深化“三为”教育,拓展德育新思路

  依据高中生年级特点,我校对学生的三年发展拟定了“为生-为人-为才”分层递进的德育培养目标,力争通过不断探索,将阶段性的目标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之中。

  1、增强教育感染力

  思想教育首先需要有一大批身正垂范、教育能力强的德育骨干队伍,要不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计划通过继续深化学习、研讨、帮带、考评等多种形式,加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大幅度提高我校德育骨干教师所占的比例。

  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积极扩大“心灵阳光工作坊”的规模,推广与普及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鼓励更多的教师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持久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的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收集、整理、编印《优秀主题班会方案集锦》、《成功教育个案集》、《心海导航》续集,以推动德育工作的学习研究氛围;以年级部为单位每学期开展系列教育讲座,充分发挥教育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多渠道入手,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提升我校教育艺术的整体水平。

  2、构建自主管理模式

  学生自我教育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途径,只有学生有了生长的力量,才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未来的三年,要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即从“他律”走向“自律”,由外部压力型变为内部启动型。

  要在现有“班风监督员”、“卫生督查员”、“课堂信息反馈员”、“图书管理员”、“宿舍管理员”以及少数班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等更加宽泛的范围内学会个体自律、集体自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体验中成长。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六项考核为抓手,在个体评价基础上,逐步构建对群体发展的评价机制。

  3、拓展活动、实践空间

  校内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拓宽视野、认识自我、增长才干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要在课余生活中组织好以“花山之春”、“五月的鲜花”为代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文体、科技、制作等活动,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艺得到展现,能力得到锤炼,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社会、企业、公共事业部门联系、合作,为学生节假日参加多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以个体或集体形式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劳动,促进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在深入社会中感悟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强化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质量和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提高质量和效益首先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过程环节的科学思考、组织与管理。

  1、抓实教学研究

  为了在学习研究与践行之间找出一个结合点,大面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今后三年我们计划大力推行“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正视教学对象、解剖自身不足,促进他们经历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成为有特色、成风格的“学者型”教师。

  具体做法是:在各个学科备课组实施“个性化反思性教学案例”的教学活动,通过月选难点课题,各自备课、集体交流、轮流执教、相互听课、研讨改进、修改成案,参与学期考评。

  2、加强教学细节管理

  围绕提高课堂效益的核心目标,在教学常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五项过程管理。(一)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备作业的新要求,做到“凡课必有教案,凡作业必须精选”;(二)以规范课时为依据,严格各学科授课时间;(三)严控各学科作业量,必做题作业力求定时定点完成;(四)作业、练习变以使用成套习题集为主为以自编、合成练习为主;(五)批改作业变以重视结果为主为以重视解答过程为主。旨在通过这些管理上的实招扭转粗放型的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过程的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更多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以利于拓宽视野、参加实践,培养个性特长、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3、构建“一体两翼”的新课程体系

  结合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的全面实施,我校将紧紧围绕课堂效益的核心和素质化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模块教学的深层次实验。

  在开全、开好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的同时,针对本校学生和师资特点,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切合学生实际并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选修Ⅱ课程),力争三年开发不少于50门以上的校本课程,成为能拓宽学生认知面、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渠道。

  计划进一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高度重视活动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形成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等相互支撑的“一体两翼”的新课程体系。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内人们自觉遵循的处世态度和行为规则,其核心是价值判断。它体现在每个师生的言行中,融化在与学校相关的每一个物质或精神的形态之中。

  1、倡导学校精神

  五年来,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困难和挑战,全校上下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也逐步形成了“包容、和谐、进取、创新”的学校精神,这是实验高中最大的财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倡导、弘扬这种精神,通过挖掘、发现并大力宣传教职员工中典型的人和事,创设催人奋进的群体环境。

  2、深化规范要求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管理要求和实施程序,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员工的认同。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同时积极吸收他人先进经验,组织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研讨并编印《江镇市实验高级中学员工手册》,对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和规范,以此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逐步内化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二、制度建设

  制度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体形成合力的保证。只有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政,才能克服管理的随意性,才能得人心,才能保障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1、健全民主集中制

  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树立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确保职代会对学校重大事项有知情权、审议权和决定权;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在校长领导下既统一协调又相对制约的学校管理体系。

  2、完善校内聘任制

  确立并完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为教职工提供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的空间;试行校内待岗制,让部分不适应现任工作的员工通过学习、考核,实现转岗;试行年级部、班主任自主选择学科教师的选聘方法,形成竞争、高效、合作的工作团队。

  3、优化校内分配制度

  从传统的量化考核为主向优质优酬过渡,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拉开津贴、奖金发放差距,进一步向业绩优的教职工明显倾斜,真正发挥导向功能。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始终把管理团队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自身素养,建立自律与制约机制,使之成为一支勤奋学习、勤政廉洁、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战斗队,进而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学习力、创新力和决策力。同时,积极做好对中青年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

  2、构建监督机制

  健全“家长委员会”,确保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发挥高效的监督、反馈作用;在职代会的基础上建立“校务委员会”,确保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参与、进行有效督管;设立聘请市内专家和相关领导参加的“咨询委员会”,确保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长效性督导,旨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成立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目标责任制。“咨询委员会”参与、指导和评估,定期督促检查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促进规划的顺利进行。

  四、后勤保障

  1、深化后勤管理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构建“数字化”校园,科学高效地使用有限的物质资源。进一步规范基建、采购、监管与实施互相分离、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提高后勤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发扬“不怕苦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通过政府支持、银行信贷、增收节支等多种渠道保证经费来源。

  3、强化质量监管

  在校园改造和工程建设中,继续实行“决策与操作分开,管理和监督分离”的原则,严把施工队伍关、过程监督关、质量控制关、造价审计关、勤政廉政关,保证基建工程健康规范地顺利进行。

  附:

  江镇市实验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分解表

  第一学年(20**.9-20**.7)

  分项目标主要任务采取措施

  队伍建设

  1、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改进任用、评价、激励机制

  1、加强各种层次培训、研修、学习。拟再选送10名左右教师赴新西兰等国接受外语培训,并开始在某1-2门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试验性实践

  2、结合市局“三大”活动,继续推进“五大工程”,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制定重点培养计划

  3、制定较为详细的评价、奖惩条例

  德育工作

  1、完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2、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3、继续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1、精心设计每月主题教育活动,在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2、开好德育相关课程

  3、编印《成功教育个案集》、《心海导航》续集等德育材料,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家长委员会”,逐步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5、开展“三为”教育课题研究

  教学工作

  1、探索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

  2、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方法

  3、新课改进入扩展阶段,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提高备课、作业质量和调整晚自习方面探索新途径

  2、开设具有我校特色、有益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3、对“艺术实验班”的实践开展深入研究

  4、进一步优化教学师资配备

  教科研工作

  1、结合校情申报省市级课题,确立年度重点课题

  2、针对校本教材的编撰与应用开展可行性研究

  1、选好富有经验的课题带头人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开展对“双语实验班”和“艺术实验班”的教育教学研究

  4、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进一步加强,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达到3部以上并投入实际应用

  校园建设

  1、南校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2、风雨操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3、标准化田径场建成,校园北部景点美化工程动工

  4、校园网建设达到先进水平,初步实现办公无纸化

  1、完善校园建设的规划

  2、争取市政府和教育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3、精心组织施工,监督工程质量

  4、后勤人员发扬不怕苦累的精神

  第二学年(20**.9-20**.7)

  分项目标主要任务采取措施

  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干部责任制

  2、进一步优化师资,初步建立一支以市学科带头人和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

  1、改进人事制度,重视实绩,开展评优奖先

  2、继续加强各种层次的学习培训,侧重于重点学科的选拔培养

  3、试行年级部、班主任自主选择学科教师的选聘方法,

  4、重视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

  德育工作

  1、健全管理细则,细化管理要求,学生的文明素养达到较高水平

  2、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和年级部建设,基本建成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精干高效的德育队伍

  3、要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从“他律”走向“自律”

  1、通过主题活动,坚持学校、家长和社会三结合,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2、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和见习班主任的培养

  4、心理教育确立在全市的优势地位,专职、兼职人员配备达到达20人以上,完善“心灵阳光工作”志愿队

  5、充实、优化、推广“班风监督员”、“卫生督查员”、“图书管理员”、“课堂信息反馈员”、“宿舍管理员”五支队伍

  6、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

  教学工作

  1、进一步细化、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2、新课程实施进一步拓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正常开展,校本教材的使用达到一定数量

  1、深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2、完善教研组和年级部共同管理的模式

  3、加强校内外联系,探索开放性教学,推广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4、实践“反思性”教学,通过自我说课、教学后记、观摩学习等形式来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

  教科研工作

  1、上学年部分课题结题,组织本年度课题的研究

  2、加强对新课程的深层次研究

  3、总结“双语实验班”和“艺术实验班”办学经验和启示

  1、“走出去”交流、学习

  2、继续邀请专家指导,深入理解新课改内涵,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在校内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4、整理优秀教科研成果并结集印刷

  校园建设

  1、启动通用技术楼建设工程

  2、优化后勤队伍,确保服务育人、保障有力

  1、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精心安排,有条不紊进行各工程建设

  3、加强对后勤人员培训和考核

  第三学年(20**.9-20**.7)

  分项目标主要任务采取措施

  队伍建设

  1、继续健全各层次管理,干部队伍基本成熟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建立

  3、继续完善任用、评价、激励机制

  1、通过“传帮带”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战斗力,各部门干部能够独挡一面、率先垂范

  2、继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和优化,使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完成高中循环教学任务教师的比例达到或超过75%,拥有1名以上特级教师、3名以上市学科带头人、40名左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3、通过职代会深入推进“按实绩实行评优奖先”的制度

  德育工作

  1、“1146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品牌

  2、形成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运行机制,学生常规管理达到较高水平,文明素质达到较高层次,参与学校管理由自发转为自觉、由少数发展到普遍

  1、开发校本课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编写校本教材

  2、“普通高中三为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3、进一步编写、完善《优秀主题班会案例集》、《帮教辅导个案集》《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等教育素材成果

  4、实施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机制,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

  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向优化过渡

  2、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新课改进入深层次阶段

  3、艺术教育成为公认的特色品牌

  4、已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课程架构

  1、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推进“分层教学”,并渐成体系,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通用技术教育开展正常,编制多套的校本教材

  2、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接近市区第一方阵,高考本一本二达线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3、双语教学实验在3门以上学科推开。除外语教师外,学校有一批教师能够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教科研工作

  1、上年度部分课题结题,本年度新课题开题。

  2、教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健全“学校-教研级-教师”三级科研网络体系

  3、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巩固课改成果

  1、完成15个市级以上(含市级)课题立项,使全校总课题达到35个以上,并覆盖所有教研组,做好课题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工作

  2、继续邀请专家讲学讲座,做好课题的研讨工作

  3、举办1-2次校内教科研成果交流会

  校园建设

  1、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后勤服务进一步优化,设备设施能符合高水平教育教学的要求

  2、基本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化”的目标

  1、多方协调,争取上级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资金到位,基本完成各种建设工程

  2、健全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篇5:正红二小学校年度发展规划

  红正二小20**年学校年度发展规划

  一.年度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彰显学校特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社区花园、教师家园、学生乐园;打造有品牌的学校、有品位的校园、有品格的教师、有品质的课堂、有品行的学生。

  二.年度发展理念

  1、办学思想:“教孩子六年,想孩子60年”“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2、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

  3、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4、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创新

  5、学风:惜时勤奋善思有恒

  三.年度发展措施

  1、注重德育工作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德育活动内容

  健全德育队伍,职责明确。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制定《学校一日常规考评办法》,开展文明礼仪、优良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学习,培养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学生。

  组织班主任培训,强化师生关系教育培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强化学校、社区、家庭沟通,形成合力。

  2、规范学校管理

  制定好学校章程,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培养精干、精致高效的管理队伍。

  认真落实市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把作业设计与批改作为教学常规、教学“五认真”内容,建立规范,加强督查考核

  推进双语课外阅读。强化课题研究,多出教育科研成果。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科学评价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过程资料。

  落实安全责任、经费和管理等保障措施,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3、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张贴上墙,上网公布,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学生课外书面作业总量符合规范。教辅用书规范,不违规补课、收费。不违规举办培训班,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比赛。

  每学期学校只组织一次期末学业测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班级生数不超过省定标准。

  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行风建设有措施,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杜绝有偿家教;确保无违法犯罪。

  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必须使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比例达100%,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达专科以上学历。

  组织教师学习20**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入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扎实开展校本培训,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基本要求,按照市县要求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力争优课率达60%以上。

  5、促进学生发展

  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体现发展性、阶段性、多样性,检测方法多样化。确保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积极参加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及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双语阅读理解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参与度,培养动手能力,每学期力争有一定数量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

  推进体艺“2+1”项目,提高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精选五个左右精品活动内容,为学校活动课特色项目,每个班按照学校和班级特色制订活动内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要有80%以上学生参与特色项目、50%以上的学生能随时展示才艺。小学毕业时,必须有95%以上的学生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两项以上运动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竞赛活动,争取取得好的效果。。

  6、丰富校园文化

  注重“三风”建设;校旗、校徽、校训、校歌制作、训练到位;

  成立学校荣誉室,出刊教师论文集。

  创建校园专题文化和班级文化,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环境,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学校网站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搞好艺术节,展示校园文化和个人才华。

  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文化品牌,同时发展合唱队、鼓号队、乒乓球队等队伍,培养学生个性。

  7、落实后勤保障。

  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积极创设优雅的环境,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财物的管理制度。

  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为契机,落实教育投入,争创现代化学校。

  添置新图书,规范借阅制度。

  规范食堂管理。严把进货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

  落实门卫职责,强化安全保卫意识,责任意识,做好学校大门进出有序。

  强化财产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更新工作。

  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校园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四.年度发展保障

  1、成立学校年度发展领导小组。

  统筹学校年度发展与规划工作。对学校规划运作状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调控,调整年度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z(副校长)

  成员:zz(教务主任)

  zz(政教处主任)

  zz(教务处副主任)

  zz(政教处副主任)zz(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学校定期召开咨询会,不定期地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2、制度规范保障

  加强管理条例建设,充分发挥考核导向,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