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语文教学心得:问渠那得清如许

语文教学心得:问渠那得清如许

语文教学心得:问渠那得清如许

  语文教学心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这篇文章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谈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问题,让学生爱上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学生如何爱上语文呢?

  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学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学习语文的第一道活水之源。但是学生如何爱上阅读呢?有句老话“亲其师,信其道”,爱上语文老师才能爱上以阅读为基础的语文课,那么语文老师是学生爱上语文的的第二道活水源头。语文老师不是明星,没有杏眼凤腮,也不见得能歌善舞,只有以“德才”服人,老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是在茶壶里煮饺子,得会“倒”出来,还得“倒”得好,“倒”倒得有水平,这样学生才爱看,爱学。老师毕竟不是明星,不能在讲台上翻跟斗讲笑话,要真的能够在文学和精神领域给学生以指导,要教学生阅读,首先得自己是真的爱阅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语文老师以沉沉书香来熏染自身,由内而外散发出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才能招近来远,让学生爱上语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老师真读书才是一切的源头。

  一、阅读很重要,语文老师很重要

  理性的民族是强调阅读的。文字的抽象性和生活的形象性完美结合,在大脑中进行化合作用之后,感受、判断、推理在大脑中按部就班,加上个人的生活个性,就生成了个人化的的解读,如果将这种个人化的解读再诉诸文字,又可能被另一些人阅读,也可以成为另一些人思维的途径与工具,大量的阅读,不断的思考与整合,使得思维无限丰富,让想象无限伸展,人类的智慧就这样被传承和发展。

  虽然文字比画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延展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文字缺少直接可感的形象性,干巴巴冷冰冰的字看上去实在不可爱,孩子们怎么可能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情况下爱上阅读呢?

  我记得罗曼罗兰在描写约翰?克里斯朵夫爱上音乐的过程的时候,有这样的描述:美丽的音乐经由耳朵进入心灵,于是音符变成无数的精灵带着小约翰的想象飞翔,于是他愉快得忘记了所有的不堪,他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栖息地,便爱上了这艺术的精灵。这是一种难得的美妙遇合,音乐一种轻缓愉悦的方式“入侵”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心灵,愉快的感受让他不自觉地爱上音乐。而我第一次知道这段奇妙的经历并非来自阅读,那是一位老师在一篇演讲中,动人地演绎了这一段奇妙的际遇,我才有了去阅读的冲动,才能真正领略到原汁原味的精神愉悦。于是我知道了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可以使人不同凡响,可以忘却生死去实现精神世界的圆满。这位老师的演讲难道不是一种语文老师的驱动力吗?这就是驱动我去阅读的外力。其实,小约翰和我的感受都受到一种外力的作用,小约翰受到的外力是音乐引发的想象,我受到的外力是语言带来的联想,但同样都是以形象的方式让我们爱上了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这种外力和古代私塾先生戒尺其实是有着相同本质的东西,只是这种外力比戒尺来的美好,来得容易接受。这样说来,我们语文教师难道不就是这样一种外力的施加者吗?我们有责任让阅读回归文本,让语文回归阅读,让阅读回归鲜活,让思考回归真实。在这个层面上,语文教师也许有着比“教书匠”更重大的责任。所以语文老师很重要。

  二、“秀”很重要,“真”更重要

  我说的“秀”是老师的表现力,那是一种爆发力,是一种善于运用话语语言、表情语言甚至肢体语言再现文学作品、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强大的表达能力。而这一切都是一种成于内而行于外的厚积薄发,但是这种“爆发”的形式也有赖于一种类似表演的演绎,所以姑且称之为“秀”。语文教师由于个性静噪不同,而取舍万殊,他们的“表演”或激情四射,或内敛深沉,风格不一而足,却都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这样的“秀”让老师不能以突出突出自我为目的,而要以作品为中心,懂得自己不过是学生与作品接触的介质,是学生从物质世界走向精神世界的桥梁,当然学生在爱上文学的时候也会记住这位老师,因为是老师启发了他,让他爱上文学,爱上语文考到高分。

  高一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梁实秋先生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一首十六字的小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被梁任公演绎得起承转合,荡气回肠,当时就给年轻的梁实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至深,以至于梁实秋先生在二十年后,自己渡河时看到黄沙滚滚,而清晰回忆起任公演讲时的情景,此情此景与彼时情怀交汇在一起,古今多少英雄随水而逝,体悟到先生彼时心境与自己此时心绪如此相合,教人如何不泪垂啊!这便是阅读经验的确证,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与难得的契合,岂是“英雄所见略同”,“与吾心有戚戚焉”等语言能形容的激动,就算是我等庸才遇到这样难得的风云际会,也不能不笔下走马,洋洋万言,一吐为快的。可惜梁任公的表现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是无几人能敌,他的演讲引发了多少青年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这是无法统计的了,但是从梁实秋先生这篇文章看来,梁先生是受其影响而成为文豪的。梁启超讲学时的捶胸顿足、俯仰叹息甚至找耳挠腮都是随情而发,准确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书中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这种来自真情的“秀”就算是“秀”,情之所至的“秀”,也是十分可爱可敬的。因为这是一种来自于阅读的沉淀更是来自心灵的爆发力。

  以这样的“秀”来引导学生阅读,是符合高中生对知识接受的心理特点的,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中间的介质,会不会就是我们教师呢?语文教师也许应该是精神与现实结合的碾子,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无可辩驳的制胜法宝,一个有真性情的语文老师也许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这是不是就是武侠中的“无招胜有招”呢?也许老师有时候也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表演者,只是我们的表演不来自排练,而是来自真实的心情;只是我们的表演不为掌声鲜花,只为从根本上解决语文的困境。也许语文教师真要化腐朽为神奇,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可感可爱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以一种真实可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总是形容一些会讲话、会扇乎人的人为“死人活嘴”,也许语文老师就要这样呢?我不知道。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办法,说出来让同仁们为我思考。但是我知道无论怎么“扇乎”都不是“忽悠”,真实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工具,所谓“人文性与工具性”不就统一了吗?这点不用讨论是真理!所以“秀”很重要,“真”更重要。

  三、说读书很重要,真读书更重要

  有些东西,特别是诗歌,本是一种个人化情绪体悟的外化,它能动人,是文字能表情达意,而读出何意,千人千面吧,何苦非要给哈姆雷特定个标准像呢?真的爱这首诗,为何不自己先咀嚼,用自己的心沉入诗歌中去和作者做一次真正深度的交流呢?也许这样的东西会与教参重合,也许不重合,在教参的辅助下,我们或者被说服,或者依旧不同意,这样的争鸣我们带回课堂去,学生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阅读才是“悦读”呢。这才读进去了,是真读书。

  我有一位老师,她的博客中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内容其实是些小牢骚,感叹在退休在即时还不善于拒绝,做班主任让自己很辛苦,那种缓缓流泻出来的语言我并未觉得她会有多急躁,倒是记住了这样几句话“我生来小女人味,急躁,好强,小心眼,还有点尖酸刻薄;只是因为读书的颐养滋润,性情有所改变,渐渐温润闲雅起来,也多少有些宽容大气,......”“虽然被惯性推动,课堂仍能生动飞扬”,她说她上课已经是惯性,即便是没有了激情,也能让课堂飞扬。但是这种惯性不是重力那样天生地长的,就是她自己所说的长期阅读而习得的,是来自内心真诚的濡养,所以即便是滴水也有穿石的力量。

  回到“正题”说高考吧,高考是风花雪月装不出来的,这是真刀真枪的战场。但是我不认为高考的指挥棒真的会把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打散,正如高考没有消弭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一样,关键是要看孩子们能不能在语文课中得到愉悦的感受。正如,我听一个老师在上《兰亭集序》,几乎是痛哭流涕地讲解着字词,一二三推进着我们教参上的内容,非要从旷达的词句中生生读出作者憎恨时代的迹象。我真想问问他,你何处得来?我甚至怀疑他没有仔细阅读教参。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的声音越来越小,意兴阑珊,而在座的老师也在频频看表,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我不禁想问,您对王羲之的精神内核有无深入思考呢?您是否真的知道“一死生,齐彭殇”的感慨由何而发吗?东晋的黑暗与***为何听起来像国民党时代的白色恐怖,历史能这样超越吗?如此毫无特色的浮光掠影如何俘获懵懂少年对文学的兴趣呢?这堂示范课为何听来听去和我的满堂灌是一样的呢?

  也许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真阅读,才能教学生如何阅读,才能告诉学生们,如何从古书中读出今意来,如何从他山取石来攻玉吧。只有真的有了阅读的量与质之后,我们才敢于离开既定思维,敢于把教参当成参考,敢于离开世俗框架,深入做一次真正的自我的阅读,在现实与精神之间穿越沉浮,走进去出得来。

  所谓出得来就是不要再掉书袋,真能像梁任公一般成本大套地背诵并至情演绎那是少有的神人,但是如果不能先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就开书目,就没有意思了。我个人认为阅读到了深处就浅了,浅到了字上,这个字为何这样好了,物质决定精神嘛。这个字表达了何种情感,见仁见智了,花能溅泪,鸟会惊心,谁知道那时他可能想什么呢?就算他想了什么,读者没那么想,估计也是能原谅的吧。我喜欢这样一叶知秋的浪漫,一斑知豹的气魄,而更自豪的是,这浪漫的气魄全在我们语文教师的处理与解读上了。

  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了。

编辑:wwW.234fw.Com

篇2:小学语文教学心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篇3:识字课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识字课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导入:

  我讲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9课葡萄沟。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同学们都没有去过,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葡萄沟的风光片,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学生带到了遥远而迷人的新疆,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的学习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学,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自学后学生汇报,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这个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这样在口语交际时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放的学法

  这节识字课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识记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孩子们自己编的字谜也许粗糙了一点儿,幼稚了点儿,甚至在大人看来并不那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编造字谜的过程中也对字反复地推敲研究了一番。当孩子们的思维进入了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又何愁记不住这些生字呢?

  四、快乐的巩固

  在巩固练习时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棵知识的大树,树上结满了硕果,每个果子的后面都有一道开放式的问题,答对了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愉快的写字

  在教学的尾声我安排了写字练习,每个字只写三个,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机械的书写,也节约了时间。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播放了古筝《春江花月夜》,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怡然自信、平心静气、愉快用心的书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写字的过程中,强调了写字的要求:身坐直、脚放平、笔拿稳、写端正。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使之终生受益。

  春华秋实,花已经开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用创新的思想去武装自己,让花儿结为果实,在秋天硕果累累。

篇4: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

  以“兰文化”研究为例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

  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

  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

  (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

  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

  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

  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

  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

  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

  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 “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

  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四:寻访家乡“兰文化”场景

  1、“小记者”实地走访镇内“中国春兰样品园”, 采访兰园主人,听听他的养兰经,学习养花秘诀。

  2、小学生考察“兰渚山”、“兰花山庄”等名胜,了解家乡养兰的历史与父辈种兰、养兰雅致情趣和经济效益。

  3、拍摄照片进行展示,欣赏作品。

  设计五:表达家乡“兰文化”发展

  1、写一写走访、考察的收获。

  2、说一说感受,可朗读自己馔写的考察文章。

  3、编写家乡“兰文化”场景的导游词。

  4、做一回“小导游”,解说采编的导游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解说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发现,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鸣,在创作中提高。有感而发,从闭门造车中走出来,灵心表演,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能力。

  三、以“语文体悟”为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相当重要的,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要放在语文学习的“体悟”上,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学语言,而且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出一个健全的现代人。

  设计六:赞美家乡“兰文化”

  1、赞一赞家乡的兰花,兰花作为我们的校花,绍兴的市花,富有什么优点,具有什么精神品格。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2、家乡的人民如何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我们怎样做一个像兰一样高雅、大气、热烈绽放小学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束缚于课本、课堂,把学习活动的视野投向生活,通过赞美家乡和家乡的人们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谈理想,做一个具有兰花一样品格的人,加强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小学生在幼小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一颗健全的种子,以后必将收获完美的人格。

篇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学心得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学心得

  本册课本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下面就两方面谈谈我对本学期教学方面的浅显心得。

  一、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⑴ 准确认读43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常用偏旁。

  口语交际的重点: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难点:

  ⑴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⑵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阅读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在写话方面,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二、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发现我本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