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赴一中校园开放日活动听课有感

赴一中校园开放日活动听课有感

赴一中校园开放日活动听课有感

  赴一中校园开放日活动听课有感

  --研课堂的现场与细节 求教育的学术与本真

  10月31日,在z主任的带领下,z应邀参加了z市第一中学举行的以“研课堂的现场与细节 求教育的学术与本真”为主题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面向全省开设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47节课。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无锡市第一中学的校园文化、师生素养和课堂教学特色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校园环境的典雅沉静古朴之美,还是学生彬彬有礼、谈吐得体的举止之美,抑或是课堂中充盈的教学艺术之美,都向我们彰显著这座百年校园的积淀。现汲取印象最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特色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本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由青年教师唱主角

  每个学科大多是由工作五年或者五年以内的教师开课,这既给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给兄弟学校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之在学习中反思自我,寻找差距,不断成熟。

  二、“授之于鱼”变为“授之以渔”。

  以高黎老师开设的《记叙文写作指导》为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并且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一开始她就记叙文写作提出三个基本要求: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接着给出三篇优秀作文,让学生自己评价,以找出优秀作文的共同点,老师加以提炼,如“贴近生活、感情真挚;主题明确,紧扣;忧与爱‘这一命题;叙事完整、集中;人物形象清晰、传神;以记叙、描写为主;记叙详略得当;描写细致、生动、传神”。最后,教师让学生集体修改学生作文,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第一中学的教学以“轻负高质”为特色

  以“研课堂的现场与细节、求教育的学术与本真”为核心理念,力在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氛围。每堂课的设置,都力在突出这次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主题,每堂课,无不令人深入的体会到“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

  这次外出学习,感受很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深入钻研,努力探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附中《说书人》听课有感

  附中《说书人》听课有感

  12月5日,我们一行四人在z老师的带队下去南师二附中听课。一进校门,“‘凸显主体、多元互动’活力课堂”几个大字就映入我们眼帘。我们听了几节课,教师们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践行了学校提倡的课堂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一的z老师上的是一篇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教学围绕着说书人的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徐徐展开。周老师上课开门见山,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三项学习要求,要求学生从这几个角度把握文本。先让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角度找出文中描写说书人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杠手和“我”的描写,对描写说书人有何作用,引导学生概括出说书人的形象。最后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探究作者的情感。课文研读完后,最后一部分是拓展训练,要求学生为《说书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悼词。整个教学流程,重点明确,尤其是最后一部分学生的发言紧扣“人的卑贱与杰出、人生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陨落与升华”,精彩纷呈。

  高二z老师的课,选的是必修四语文读本上张爱玲《金锁记》。目标定位在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曹七巧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而体会张爱玲苍凉的悲剧特点。

  吴老师对张爱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文本研读的比较透彻。其对张爱玲小说悲剧的“苍凉”特点解读,让我受益匪浅。“苍凉之所以有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两位老师小说阅读课都重视对文本的解读,注重让学生先圈画文中语句,在此基础上评析人物。其次,都注重提炼方法,方法指引。比如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总结。他们的课解决了目前在小说教学上困扰我的问题,使我受益良多。

篇3:《拯救我们的朋友濒危珍稀动物》听课后的感想

  《拯救我们的朋友濒危珍稀动物》听课后的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第十一周教学管理处组织开设了四节小班化教学的范示课,如何解决15分钟的学生活动?如何解决“搭便车”现象?综合理科教研组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听z的《拯救我们的朋友──濒危珍稀动物》一课后,在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

  一、对这节课的总体感觉:

  z这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由《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女孩拯救丹顶鹤的感人故事引出主题,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自然感人,很自然的切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整个课堂以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交流讨论,互助学习过程中进行,紧张有序,组织严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可以看出课前老师和同学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小组合作,用PPT或WORD形式,同学们向大家展示着他们成果,在展示中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的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记得最后一个发言的一个同学个子最小,他的发言的开场白让我们所在听课的老师都忍不住会心一笑,他很自信的上前面说:前面的几位同学都讲的很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但我讲的可能是大家都不了解的,它就是鹤马鸡。。。。。

  瞧,让人感觉胸有成竹一副小干部的派头,在引起同学们注意的同时,也把我们听课的老师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产生:“看看他到底要讲什么”的想法。通过这一节课,使我们真的感觉同学们在课堂中,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合作分工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由此我也在想,我们的课堂并不是一个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我们总是埋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我们有没有在课堂有意识的让他们煅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呢?我想,以前我们有意识的这样做的很少,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是听完这节课我的感悟之一吧。

  二、本节课的亮点:

  通过课后的评课,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范例,有很多亮点:

  1、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约32分钟左右),教师只做必要的穿插(约8分钟左右),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二期课所倡导的新理念。

  2.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小组合作学习静态与动态的交叉,让大家感觉耳目一新,学生由专题合作的静态小组带着任务到达他们所要采集信息的小组,并把他们采集到的信息带回到自己的小组进行汇总归纳,并对通过他们获得的信息量给予评价,看得出,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出一种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普通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所以达不到的。

  3、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制作PPT,把40分钟的课堂学习拓展到了课外,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交流*同进步,合作中有分工,和谐中有竞争(评价),这是第三个突出的亮点。

  三、一些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交流沟通合作能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的教学方法。

  但这种授课方式能每节课都用吗?本节课后我们问了z,从布置搜集资料到上课,她给了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做,尤其是每天都有课考试学科,就更难做到。再者,有些知识学生是无法通过自学与合作得到还是需要老师的传授来掌握的,所以说,把这种合作学习当成一种与传统的传授知识一种补充交叉使用,或是自然地融会与传授之中,我们觉得这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另外,合作的形式上不一定要局限与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如按照自然座位的互助学习等。

  2、小组合作学习怎样长期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验,某种教学方法,第一次使用时,学生比较新鲜,有极高的兴趣,第二次,第三次,兴趣就慢慢淡下来,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这样,怎样能长期保持学生的积极的参与兴趣不减?我们感觉学习成果评价与合作技巧评价相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包括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这样的程序。教师在面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时,除了肯定学科方面的内容之外,更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合作做出评价,指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谁遵守了讨论的顺序,谁更多的汲取了他人的信息,哪一组的学习成果是综合了全组的能力等等,以此引导激励,保持学生的合作的兴趣。

  3、怎么解决“搭便车”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会是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么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果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要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4:童话单元听课有感

  童话单元听课有感

  今天听了两堂同年级的课,颇有感触。

  因为所授课都属童话单元,结合本单元的内容,王昌晓老师和张丽娟老师都采用了单元授课法,将四篇课文串讲,在学习同类课文上就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因为是初次尝试,授课时又遇到了一些问题,课下一起反思,发现还是备课不充分。因为要将整单元的内容全部串起来,所以必须将这四篇课文全部备透。另外单元授课,不是指一节课就把它上完,可以分二至三节课,一节课的话,内容太多,孩子们接受起来也不理想。

  下午教研时又请教了对单元授课颇有研究的李校长,李校长与我们进行了探讨,收益很深。李校长提倡单元授课,因为一个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的,老师只要精讲一篇课文,把方法教给学生,剩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另外,李校长还提出了对比教学。比如第四单元主要将动物,就是让学生学习怎么样抓住动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让学生抓住白鹅的特点“高傲”,文章又通过“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来讲述白鹅的高傲,学生学会寻找这些点来解决问题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后面的《白公鹅》一课。既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老师还省力,一举三得!

  同时,李校长还强调,如果开展单元授课,必须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预习。如果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好,那讲课过程中,孩子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因为他不知道老师讲的东西要去课文的哪里找。这样的单元授课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要起反作用。孩子一次跟不上,两次跟不上,慢慢的连学习的兴趣也没了。

  今天收到的启发很大,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啊!

篇5:《梅花魂》听课有感--乡愁

  《梅花魂》听课有感---“乡愁”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听了张嘉春老师的《梅花魂》一课,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过瘾、遗憾。讲得很好,我们听得很过瘾;时间太短,没有讲完,我们遗憾没有听够。

  亮点太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地方。

  首先是讲解“外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让孩子们在课文里寻找词语证明“地地道道”这个地方。除开我们平常能想到的,张老师还引导孩子们找到了“莺儿”这个地方。因为莺儿是个十足的中国味的名字,所以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第二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课文里的诗句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外祖父经常在家中吟诵”、“一年年过去外祖父虽日见苍老但依然吟诵”、“外祖父已是满头的银发还在吟诵”,张老师通过一次次的深入引导,是孩子们在一遍遍的诵诗中体会思乡。

  第三点是结尾点题梅花精神,通过出示课件人物与梅花图互换,揭示梅花的傲雪斗霜代表的是中华精神。首先课件出示的是梅花图,通过张老师引导又出示出梅花精神的代表人物文天祥、朱自清、杨靖宇,然后老师再次出示梅花图,问学生生你看到的是谁,学生答“梅花”,“不,你看到的是文天祥、朱自清、杨靖宇”!画面再次切换,出现三位代表人物的图片,老师再问“你看到的是谁?”“文天祥、朱自清、杨靖宇。”“不,你看到的是梅花!”将中华精神及本文的主题全部引导学生说出并理解。

  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乡愁》一诗的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极富感染力的朗读师范等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