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微课程学习体会:学以致用也处处皆学问

微课程学习体会:学以致用也处处皆学问

微课程学习体会:学以致用也处处皆学问

  微课程学习体会:学以致用也处处皆学问

  首先李老师对活动承办单位兴泰实验学校的班级文化进行点评。李老师从发现的小红花评价表开始说起。我们在参观的时候也已发现,几乎每个班教室后黑板上都贴有一张大大的评价表,表格上竖列是学生姓名,横行是周次或者日期,中间格里或是加减分或是画小花等标志,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很注重学生的日常评价的。

  类似的做法我们在学校也经常使用,所以见怪不怪了。哪知李老师一点评我们才发现大问题:往表格里填写加减分或者画标志,所获得的是即时效应,事情过后,一天两天还能记起是因为什么加减的分或获得的标志,十天半个月、再长时间就没有人能够记起每一次的加减分、获得标志到底是因为什么了,这样就会让这个评价的表格失去了意义。--如果把它改造一下,变成细化后的栏目表格:分为课堂表现、作业、桌面卫生等这样的小项目表,每次都在对应的栏目里进行加减分或者画标志,时间再长也知道每一次记录都对应的栏目,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也会更有针对性。

  真是这样,当我们给孩子记录表现情况时,混在一起到最后只能是模糊评价。回来后我把我们班孩子的评价表改为了四张表格,分别是课堂作业、课堂表现、家庭作业、桌面卫生,这样每一次评价孩子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记在哪里,跟别的同学比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课时,更多的孩子喜欢去看看那张表,关注一下自己的表现情况。效果不错。

  李老师讲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对于同一个素材的微课程开发。用“批注”作为例子,展示了同样的批注内容面向教师和面向学生两个角度开发的两个微课程,看完感觉微课程只是呈现结果,更重要的是制作之前的想法,这是开发微课程最难的地方。

  第二个时段是程老师讲解摄影技巧和视频编辑软件使用。总是那么有亲和力的程老师,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让人听了还想听,枯燥的内容经她之口变得非常有“味道”。我们就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摄影和编辑技巧。说真的,我感觉自己的审美真的近似“0”--拍照也是乱拍,不懂其中的学问。经常做的就是程老师所说的拿起相机,把人拍在正中间,嘿嘿,现在才明白这是拍照之大忌。才明白拍照也有黄金分割比,点在左或右三分之一的地方会比较好。--学了这个挺好,以后再拍照就可以试着练一练,争取拍张“好”照片。

  程老师所讲的会声会影软件使用,遗憾的是我电脑由于系统的原因无法安装,没能现场进行尝试。对于这个软件,我以前曾经试着使用过,但具体技巧不懂,听了程老师的介绍,基本操作也已没有问题,等重装电脑后试着再练一练,争取也能把所做的视频包装的更美一点。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微课程学习体会:这样的学习才更有针对性

  微课程学习体会:这样的学习才更有针对性

  今天一天的时间全部交给了z老师。李老师将对每一个组每一个人进行指导和点评。

  首先李老师对每个人的个人发展规划又进行了总体指导,希望人人都能规划好自己的个人系统,同时对活动开始布置的任务进行了调度。每个小组内都有摄影专家、拍照专家、海报专家、简报专家--这些人在活动结束时都要上交自己的汇报作品,对于作品的思路和规划是怎样的,上午李老师将对这些人进行逐一点评和指导。作为简报专家,我参加了第三轮的辅导会议。李老师让我们9个组的简报负责人汇报了设计思路,然后逐个进行点评。

  我当时的思路是为简报命名为“追随梦想、快乐成长”。此想法源于这样的思考:参加活动的39位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是因为同一个梦想,都想对微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着、快乐着,因此才想到了这个名字。并且我预设的简报板块里是分为6个小版块,第一是培训初印象,二追梦篇,三快乐篇,四精彩瞬间,五感悟篇,六畅想篇。其中追梦篇记录我们学习过程的内容简记,以及我们的收获;快乐篇记录这几天学习过程中开发的小游戏名称和瞬间,正好能够印证标题中的追梦和快乐。

  李老师点评:关于标题,看起来也挺好,但是有点大众化,画面感不够,需要再思考,比如一个组的“上了你的船”就很形象。关于板块,六个板块没有问题,在追梦篇中,可以把每位老师的个人系统图放进去更好,代表我们从这里开始了。关于流程,李老师建议以图释文的方式最好,这样图文结合,简练、生动,还再现了整个培训的过程。

  针对李老师的点评,一个上午我就构思这份简报,连个人规划图都没来得及做完。最终我为简报取了个“跟微课程奔跑”的名,李老师看后说这个比较有动感。中午午饭后没回房间,直接又回到了教室继续做......

  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已经开始了对个人规划图进行点评指导了,李老师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指导,一刻也没有停下。每一位老师接受完点评后都豁然开朗,兴冲冲地回到自己位置上继续完善。而李老师不能停下来,一直在认真倾听、思考,然后点评--看着已经不是非常年轻的李老师,我们都感觉有一种心疼的感觉,他一定很累,但就是不停下来,笑容也一直挂在李老师的嘴角,他老人家总是说“这样的研究才好玩”--李老师对研究到了一种别样的境界,把研究做的深入还不枯燥。李老师这种面对面的指导也真正是在指点迷津,这样的学习才更有针对性。

篇3:微课程学习体会:最后的精彩让人不忍离去

  微课程学习体会:最后的精彩让人不忍离去

  活动最后一天的上午,培训竟然为我们呈上了更为精彩的“大餐”。

  第一时段交给李老师。

  首先李老师以给外孙拍照为例,给我们讲解拍照的秘密,看着李老师为小外孙拍的那些照片,并制作的简短视频。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那么多有爱的镜头,真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在以后也能拍出这样有故事的照片。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自己个人从事研究的整个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研究的那份挚爱、执着。一个人能够如此坚持地做一件事,一走就是这么多年,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特别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了“三小”研究、高质量学习、微课程等,现在已经走向全国,轰轰烈烈,让人不由得就心生敬畏。李老师对微课程的梳理和开发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其中结合泰迪的故事开发的7个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此来告诫我们要研究一件事,就要把它研究透。让我们明确接下来的个人成果开发就要这样,真正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建构,直至开发成为成果、策略。

  最后李老师对没有来得及点评规划图的老师提出要求,回去用录屏技术讲解自己的系统图,然后发给李老师,他再来进行点评,我们的学习也将转为网络。对这次参加培训的39位老师,计划跟踪三年,约定三年后再看成果和变化。听着这些,心里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跟随李老师,把研究做到深入。我的计划就是从自己开始,先研究自己,然后再影响别人。

  第二时段z老师主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结业典礼。

  39位老师在雷老师的主持下,一个个走向雷老师和李老师,结果他们亲手递过来的结业证书,开心地合影,因为接下来研究的路还很长,所以为我们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省略号......

  第三个时段雷斌老师送上的最后精彩。

  结业典礼后,李老师去向另一个培训地点,我们以为没有多少内容了吧。没想到慢条斯理的雷老师又开始了精彩讲解。

  在录像微课程制作时,雷老师已经进行了最佳实践萃取技术,今天他又讲解了两个工具。一个是碎片化技术,一个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的讲解风格是娓娓道来,我们听得真是津津有味。他举的例子那么形象,比如在教师进教室前发现纪律不好现象描述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策略:站门口--眼睛环视全场--凝视--走过去--拍拍肩(敲敲桌)。这是雷老师一直强调的表征要有画面感,让人看完就知道如何操作。接着再听评课例子中,采用碎片化方式萃取教学技术的过程,雷老师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抓关键、能操作、有画面感。在这个例子中,雷老师让我们明确了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是方法、什么样的是流程、什么样的是工具。同时雷老师布置了一篇作业,从一篇案例中,萃取出教学方法、流程和工具。好好找一篇案例研究研究,掌握这种萃取的技术,为接下来的研究积累经验。

  雷老师介绍的第二个技术就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通过与张清义同学的对话,引出了引导追问的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在情境描述中提出问题,在这个描述过程中要注意有画面感。第二是分析原因。这个过程中要至少问三个“是这样吗?”第三是已采取的措施。这个过程至少要有三个追问:可以吗?复杂吗?能推广吗?第四是效果。第五是风险和预防。一般情况下在开发微课程时,只做前四项就可以了。

  在这四个步骤中,我最明显的问题是描述情境不简练,不生动,画面感不强。这可能跟概括有关系,总是平淡地描述,没有关注过画面感。另外对于这追问的技术以前也不知道应用,总感觉直接分析一个原因就够了,看来这还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雷老师要结束讲座的时候,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他再讲一个。于是雷老师在很短的几分钟内介绍了十字因果图,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案例。最后在我们还没来及回味中结束了讲解。雷老师的这两个技术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开发的录像微课程,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彻底明白了面对一个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如何描述。

  最后一个上午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匆匆的,但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五天来的学习精彩不断,离别时,真有一丝感伤的情愫在心里。但离别意味着我们的实践也将开始,我们将把这次学习的东西,渗透到研究中,为明天的分享和相聚积累素材和成果。

篇4:微课程学习体会:回味无穷

  微课程学习体会:回味无穷

  下午活动就结束了,我们午饭后搬到了另一所宾馆,离机场比较近,方便第二天的返回。一个下午呆在房间里,终于有网络了,我们可以梳理自己的学习内容,制定接下来的努力方向了。

  这几天在兴泰实验学校,唯一遗憾的是不能上网。房间里不能上,教室里偶尔能上一会,有好多的东西要写要查都没能及时进行。所以一个下午,跟玲玲一起,没出房门半步,就在床上各自梳理自己的学习体会。

  回顾学习过程,梳理自己的作业情况:

  第一次作业,制作的系统图:

  李老师对我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我明确了可以进行像课堂游戏N法的系列微课程开发,并且把下面的组织原则渗透到上面方法中进行解读。

  第二次作品,简报流程介绍: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改名为“跟微课程奔跑”,

  内容栏目为:

  第三次系统图作业:

  这个作业需要做成录屏微课程,然后发给李老师,等候点评,现在还没做完。

  这次学习共研究了三种微课程的开发:

  第一种:PPT技术制作的微课程。

  这种微课程制作技术我已经掌握,基本没有多大问题,对于脚本的设计我也已经比较熟练,这次学习制作的“课堂导入N法”已经顺利完成。

  第二种:录像技术制作的微课程。

  这种微课程需要借助表格工具撰写思路,找出背后的理论和渗透的方法。这次学习中已经录制了一期“聘助手”,就是录的不够满意--第一次对着摄像头,浑身不自在,连平常的话都不会说了......回来得接着练习,一是设计流程的能力,二是对着摄像头自如的表现,这两点需要努力,争取能够做出好的录像微课程。

  第三种:录屏技术制作的微课程。

  这种微课程,重要的也应是设计思路,必须有创新的想法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微课程。本次学习我打算用录屏进行教学设计点评的,结果因为没有设计好流程录的不成功,接下来继续研究到底如何才能自如地进行录制。

  回顾这三种微课程,一个共同的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好的创意。正如李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微课程不在技术,而在创意。

篇5:微课程学习体会:时间啊,请慢些走

  微课程学习体会:时间啊,请慢些走

  下午,李老师继续对每一个人的个人规划进行点评,每一个人的现场点评都有摄影专家李龙老师进行录像。

  已经准备好的老师去排队等候点评,更多的人是在忙碌自己的任务。因为晚上的汇报展示,每组要选出感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汇报,所以我们极力想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作业。我制作的小组简报,因为需要有大量的照片,在搜集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需要去不同的人那里去领取,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有点后悔,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提前规划,需要哪类的照片应该自己拍摄,这样在最后的制作中就不至于这么手忙脚乱的了。最后,我们组的技术总监董伟老师决定晚上就展示单和仁老师的摄影专题片,他让我赶紧制作自己的个人规划系统图,别误了让李老师点评。

  于是不善绘图、写字又不太好的我开始了我的个人规划。简单在草稿纸上进行了构思,只能大笔一挥开始写了。全写完后,让我们组的海报专家王虹叶老师帮我“美了美”,系统图就出炉了,特开心!

  那天下午,每个人都在忙碌,不用任何人组织,小组内有交流的,也有自己在思考的,还有在录像区等待李老师点评的,大家都那么投入,又那么有序。直到天都黑了,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厨房的师傅把饭菜早已摆放好了(那天下午由于学习的教室有活动,我们的学习地点就转移到吃饭的那个厅里的,他们摆放的饭菜就在那个厅的后面四桌),没有一个人关注要去吃饭。最后,班长不得不吆喝大家,停下来去吃饭,晚上7点汇报展示正式开始。

  当时的情境定格在了我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学习有这么大的魅力,以至于几天的学习每晚都深夜才睡,每次饭点都需要工作人员N遍电话才去吃--这应该不仅仅是微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家的人格魅力,是这群人的共同追求......

  这个下午,大家都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让我们再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完善,能够呈现出最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