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参加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培训会有感

  20**年10月26-10月27日,我参加了在z市兰山区z小学举行的《z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暨一年级教材培训会》,来源于全市各县区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各乡镇小学数学教研员、驻城小学分管数学教研的教干以及各县区的一年级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自己的收获却很丰富,就像得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总体感觉这次活动组织过程严密,培训及时高效,是一场 “教研员急需教师急要”的及时雨。

  26日的“乡镇教研员研修”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磨课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以“省优课例”为载体,以“磨课成长”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学习提高”为目的,整个活动紧张有序,务实高效,会议分“课堂展示、磨课教研”两个流程进行。

  聆听了五位省优课获奖者执教的观摩课。总体感受:这些课例集中体现了我市教改的最新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五节课各具风格:有如何实现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过渡的《认识方程》,有如何落实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找规律》,还有如何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的《笔算除法》和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模型的《抽屉原理》。观摩精彩的课堂,感悟教学真谛。五节课例大家普遍感受:数学教学要更多的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关注模型思想、关注学生从头到尾的想问题等。具体感受如下:

  一、z市第四实验小学的z老师,他执教的《方程》一课,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模型思想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好。

  刘老师执教的《方程》这节课:以全新的理念为我们谱写了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的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新篇章。整节课的设计以“天平”这一具体直观的物象导入,引导学生从“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认识和区分了“等式与不等式”。再由未知重量的实物代替砝码从而引导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状态。最后经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方程的概念的呈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老师生硬的灌输,而是由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教师独具匠心的有层次性地引导下自主探究得来的。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大亮点:

  1、方程的本质、难点处理的好。①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和集合圈的思想。充分利用天平,从中引出一些算式,然后对算式进行分类,从而知道了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②通过上车下车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方程的意义。

  2、数学建模:帮助学生建立了天平--平衡--顺向思考--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等数学模型。

  3、教师语言简练、幽默风趣。

  二、z市第三实验小学的z老师,她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对教材的挖掘透彻,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注重模型思想的建立。

  尤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想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在练习设计中,层次分明,从两端植树到一端植树再到两端都不植树,最后延伸到两边植树的情况,在步步深入的练习中又整理了植树问题的各种类型,在学生的脑海里构建了植树模型思想。

  三、z市z小学的z老师,他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在猜想---验证---结论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z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一课,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认为本节课有五大亮点:

  1、课前的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引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教师出示有关的数据,学生计算后,再放手让他们去验证。

  3、初步结论:在数格子时,先数整格,再数半格,通过平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呢?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同时课件出示多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不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剪拼,明确初步结论是正确的。

  5、练习的设计很有针对性。

  四、临沭街道教研室的z老师,她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

  借助图形与笔算的竖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借助图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

  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用分小棒帮助学生明算理,结合小棒图提炼算法,运用找竖式与小棒图的联系,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使“法”源于“理”,“理”诠释“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炼水到渠成。王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题二改为了平均分,灵活改进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新颖独特、巧夺天工,巩固新知的练习及时、新颖、到位,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z县第三实验小学的z老师,她执教的《抽屉原理》一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抽屉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对于师生而言,比较难上。可是郑老师从课堂的构思、教学设计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过程的推进到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说非常的流畅,一气呵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的猜想1:“5个球放到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让学生几个直观的操作活动,实验操作(也就是数学中的“列举法”)让学生验证了老师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把自己的猜想2:“6个球放到5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两个猜想的验证,让学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屉原理”的简单模型。让学生经历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式化”,并且学生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非常的好。通过假设法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抽屉原理的模型,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物体。老师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游戏的设计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深切的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新颖,平时我们上课,同样的教案,不同的人,课堂的生成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同,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对于课堂气场的调控(比如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过度语言的引领,恰当的评价运用等等)。同样的教案为什么我们与名师上出来的课,相差甚远呢,我觉得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名师的气场,不能像名师那样忽悠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

  下午的磨课教研:五位执教者分别从“课前思考--设计意图--课例打磨--成长历程”等几个方面做了交流和汇报,另加一位数学教研员(z四小)刘欣主任作了《乘着赛课的翅膀--在陪你磨课中成长》的报告

  通过聆听名师的磨课的历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课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课让执教者更好的了解学生,是磨课更好的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成长!”于科长在教研员培训中所说总结的“5个人的精彩,却凝聚着N个人的智慧,经历了*次的磨砺,才促成着1个团队的成长!”,这正是给我们今后的教研指明了思路和方向。相信,这次培训必将促进教研形式向实质中变革,也必将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与把握,更必将对我市的小学数学教研和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它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使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会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27日的“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的主题是“解读教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陶雪鹤和新教材培训特聘专家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教研员王德鹏进行了一年级教材培训。陶雪鹤老师首先从“教材的变动情况、教材资源的变化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个方面向老师们做了说明,其次陶老师还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逐单元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整个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老师们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内容,而且明白了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资源。下午王老师的培训风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彻,而且还从思想上引领;怎样认识教师的工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系统看知识的意识,如何关注学生反思的意识、如何对学生过程进行评价等等,是与会教师不但经历知识的洗礼,而且经历了思想的净化。

  我对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思考:

  作为一名乡镇数学教研员,我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扪心自问,却是一片茫然......感觉自己的水平太浅。身担数学教研的重任,感觉自己应该奋力前行!不但要做最努力的教研员,还愿成为最优秀的教研员!为了实现“乡镇最优秀的教研员”的美好愿望,我会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

  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

  11月19日,星期六。z中学报告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来自全县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认真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赵才欣教授的精彩报告。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赵教授的报告理论含量高,可借鉴的课堂实例多。他的教育理念很新颖,视角很独特,贴近教育实际,让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而且有强烈的认同感。赵教授的报告是成功的:他的报告拓宽了我的理论视野,为我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赵老师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大致是这样的:“兰·本达说:课堂上如果有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教师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把3/4的时间给学生,你是个优秀的教师!”的确,现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现在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一节课没有师生的互动,只是“填鸭式”、“满堂灌”的话,我是学生我也会坐不住,屁股痒,想看窗外的风景,想玩橡皮,想昨晚的电视,想爸妈做好的诱人的饭菜,再不行打个瞌睡也好。

  可见,这样的课,教师口干舌燥,汗如雨下,学生三心二意,毫无兴趣。所以上这样课的老师当然也是不合格的老师了。“兴趣”是孩子乐学的前提,知识是讲不完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只是一种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满堂灌”。我扪心自问,优秀的教师不敢当,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我想仅仅做个合格的教师是不行的,我还要苦练内功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我们每一堂课都应该要在符合“课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文本,研究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师生互动交流......最后才可能有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师生的情感也会随之升华!

  其次,赵教授关于“预习”的理论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这是他“先学后教”理论的一个细化。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但很多时候,只是对学生提一个笼统的要求,并没有做细分。赵教授提出对学生的预习应作具体的指导:预习什么内容,怎样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就能明明白白地预习了。解决了“不导预习”的问题,还应解决“不用预习”的问题。

  平时教学中,我也出现过“不问预习效果,僵用教案”的现象。赵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预习的资源运用起来。在教学流程中,可设置“预习检查”环节,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是太清楚。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记得赵教授以《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为例,解说“预习检查”环节,可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作者及相关作品等内容,也可让学生补充写作背景等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学生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喜欢上了学习,自学能力也会逐日提高。

  第三,赵教授播放的一段视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一中学的演讲,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奥巴马在演讲中要求学生为了以后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把努力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做贡献。继之,我又听到了*总理对中国教育的“五问”,这就把教育教学研究上升到了社会历史责任感的高度。站在赵教授为我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我也在反思着我的教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为了提升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我在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我深深地知道,放弃、抛弃一个孩子,将会使这个孩子没希望了,这个家庭没希望了,长丰的教育也就没希望了......

  因为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并不能全部渗透赵教授报告的精髓,但我相信在他的理论引导下,我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本人特欣赏赵教授的这句话:“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校长,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思想。”仅以此句勉励自己和各位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得同行们。

篇3:《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有感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有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有趣的书,可以开发你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你的作文成绩;可以让你几类无数个丰富多彩的词语;可以让你受到一定的启发、受感动让你惊心动魄;还是你烦恼时唯一的娱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好读书。

  暑假里,我找“网妹”张笑借了一本曹文轩写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这本书让我有所启发。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群饥饿的羊,面对一片长的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若干天后,竟是一只只壮烈的倒毙。由于生活所迫,小说主人公不得不远离故土,跟随“师傅”当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谋生,但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走进哪个世界------作品诱过生活的艰辛,事态的炎凉,刻画了主人公心路的坎坷以及他们优劣并存的所作所为,然而,整部作品回荡会党素娥是歌颂道德和正义的昂扬旋律,高奏的是人格力量最终胜利的铿锵乐章。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就是面对诱惑你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如果有人给你一个蛋糕,你看起来是很好吃的样子,但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很明显是有毒的这时,你吃不吃呢?如果是在你无家可归,饥饿不已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我想,生活很富裕的家庭遇到这件事,肯定不会吃陌生人的蛋糕,如果你的家很穷或是无家可归,你会怎么办?我想:你肯定也跟富人一样不会吃,因为你爱护生命宁愿挨饿也不去吃蛋糕中毒者就是你面对诱惑人的事物的考验。就像那群极饿的羊一样,他们面对眼前那么高贵的天堂草,群不肯低头吃一口,它们在面对诱惑人的东西而不明确的草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

  看来读书真的能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我读完这本书,不仅受到的启发,而且还积累了不少好词,写作文是我就能用得上了。这就是高尔基曾经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篇4:《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读后有感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读后有感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像夜空中的北极星,又如夜海中的灯塔,一直在激励着每一个渴望出人头地的青年,指引他们冲破人生航程上的重重迷雾,到达自己梦想的彼岸。

  本书从美国历任总统到企业巨子,再到文体巨星等一系列杰出人物在个人奋斗的转折时期的经历,透过他们不同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活环境和年代,透过一切表面的差异,揭示了他们共同的特征:坚韧、决断、进取、信心及实干精神等。

  通过学习本书,使我认识到:真正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东西,不是天赋、环境和机遇,这些东西我们无可选择,而一个人的素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素质,及意志力、进取心、个人魅力及职业精深。一个智力平平者的成功和一个聪明人的失败是司空见惯的。前者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这就是坚韧执着。成功者还具有决断的素质,他们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一旦做出决定,就全力以赴。自制是一个人内在的强大力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成大事。

  而专注使资质平平的人获得超乎常人的才干,使资质聪颖的人获得更惊人的成就。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向往顶尖的地位。在这种感召下,你会拥有明确的目标,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把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个人的自我激励,成功还需要别人的承认、支持。信心、勇气、正直、诚实、乐观、风趣、幽默、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一些好习惯,都是成功者的无形的财富,是使他们具有充满影响力的,受到拥戴的内在因素。

  具备了以上素质,我们还要付诸行动。借助做事,把这些优秀的品质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还需要实干和勤奋。马登告诉我们:“上帝会保佑那些习惯7点起床的人。”“拖延等于死亡。”最消磨意志、摧毁创造力的事情,莫过于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才会站在时代的潮流前列。许多人心存这样的想法:人人都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之中,所以只要等待好运的降临就行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念头,对人的天赋、智慧、品格祸害最大的莫过于此。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务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任何事物一旦离开了运动,就一定会停滞。德国人习惯在钥匙上刻这样的句子--“不用,就生锈。”这句话适用于铁,也适用于人。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得益于勤奋的工作。

  关于成功,牛顿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如果说我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的勤奋工作和耐心思考。”读到本书最后,我总结出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篇5:《玛蒂尔达》读后有感(2)

  《玛蒂尔达》读后有感(2)

  童年是流光异彩的,童年是难忘的,童年是快乐又充满幻想的。童年的我们心里充满着和大人的不同。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把许多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玛蒂尔达》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你肯定想象不出,像玛蒂尔达的父母那样庸俗、势利、卑鄙的家伙,怎么会生出玛蒂尔达这样可爱的小神童。她5岁时就把大多数经典作家的作品读完了! 玛蒂尔达上学的学校里有一个怎样可怕的校长。她常常恶狠狠地说:“我一直弄不明白,小孩子为什么这样讨厌。他们是我生活中的祸害。他们像虫子,越早消灭越好。”校长特拉奇布尔小姐投铅球出身,哪个学生不听话,她就把孩子像铅球一样投出墙外。全校师生都生活在她的阴影之下,玛蒂尔达也不例外。 可是神奇女孩玛蒂尔达自有对付的办法。

  玛蒂尔达聪明伶俐又才华横溢。一岁半她就能说会道,懂得的词汇和大人一样多。到了三岁,她已经自己学会阅读家里的杂志报纸。四岁,她已经读得又快又好,自然开始渴望读书了。在这个有知识的家庭里,绝无仅有的一本书就是她妈妈的<<简易食谱>>。等到她把这本书读到滚瓜烂熟,她决定要读些更有趣的东西因为她那个经商的爸爸和嗜赌的妈妈根本不读书,所以也想不到为异常聪明的女儿买书读。还是玛蒂尔达自己提出上学的要求,父母才把她送进康琴小学。

  虽然不如意事十之***,但一年级老师汉妮小姐是小女孩心头的一缕阳光。老师欣赏玛蒂尔达的聪慧,鼓励她继续向上;而玛蒂尔达人小鬼大,发现老师心中似有难言之隐,于是她用自己的大小聪明,帮起老师的忙来。她用自己眼睛上超能力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了校长心中的秘密。帮助了老师拿回了薪水,全校师生也都摆脱了她的阴影。

  玛蒂尔达的爸爸因为和坏人勾结在一起最后不得不逃到西班牙。在这个关头,她曾经帮助过的珍尼老师收养了她。玛蒂尔达就这样好事成双地摆脱了她那坏蛋爸爸赌徒妈妈和她那可怕的校长,前途一片希望。

  《玛蒂尔达》是一部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故事情节紧凑,高潮迭起,直到悬念被一个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解扣时,仍让我还久久回味。谁的小时候没有过幻想?这些幻想在《玛蒂尔达》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让我读完以后心情舒畅,合上书似乎还沉浸在那个奇妙的幻想世界里。合上书,我的心还沉浸在那无边的想像里。我的想像力好像是一匹带翅膀的飞马,在自由的幻想的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