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六合高中创建周恩来班命名授牌仪式讲话稿

六合高中创建周恩来班命名授牌仪式讲话稿

六合高中创建周恩来班命名授牌仪式讲话稿

  合六高中创建“周恩来班”命名授牌仪式讲话稿

  尊敬的zz主任、尊敬的zz将军、尊敬的zz社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曾经长期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和生活的二位革命前辈亲临我校参加创建“周恩来班”活动命名授牌仪式,这是对我校广大师生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必将对我校师生深入开展“学习伟人精神,创建‘周恩来班’活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谨代表江苏省合六高级中学三千多师生员工,向各位前辈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个人需要精神寄托,一个民族需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中,有一个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丰碑,那就是周恩来精神!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历程和广泛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理想追求、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工作作风、生活情趣以及仪表风采等所体现出来的崇高价值观和精神境界,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华美篇章,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校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始于20**年10月。合六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zz同志来我校调研时,向我们提出了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意见。我们认为,在一个思想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氛围中,在一个纷繁芜杂的生存环境里,学校教育有责任坚守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必要为广大师生树立一个精神的标高,引领广大师生坚持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完美的人格素养,提高自身的人生品位。经过认真地思考和研究,20**年11月10日,学校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决定》,举行了创建“周恩来班”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学习伟人精神、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帷幕。

  20**年1月26日,在李zz部长的带领下,我和校党委副书记zz同志专程去北京拜访了周恩来生前秘书赵茂峰、赵炜夫妇。二位前辈对我校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情况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给我校赠送了一批学习周恩来的著作和音像资料。赵茂峰先生为我们的校本教材《走近伟人周恩来》题写了书名。更加激发了我们开展学习、创建活动的决心和信心。

  我校的学习、创建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全员参加,整体创建。

  我们认为,学习总理精神,缅怀总理功业,继承总理遗愿,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恩来总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他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的精神;那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种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心底无私、一心为公的清廉精神;那种顾全大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牺牲精神;那种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磊落精神;那种一丝不苟、周密细致的严谨精神,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的。也是一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格世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所必须经历的修炼之路。我们学习伟人精神,开展创建活动,不是为了装潢门面,也不是为了孤立地树几个典型,授几块牌子。而是要在全体师生的精神品质中注入伟人的血液,继承和弘扬我校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业已形成的“爱国明礼、团结自强、崇尚真知、追求进步”的学校精神,努力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胸怀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重视过程,讲求实效。

  周恩来总理一生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倡导和践行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一项教育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体现教育活动的真正价值。我校学习、创建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酝酿准备阶段。首先从规划设计开始,学校成立了《创建“周恩来班”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之影响的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制订课程开发方案和活动开展方案,研制了“周恩来班”的学生精神、行为标准,搜集整理资料,宣传发动;第二阶段为学习教育阶段,学校通过主题宣讲、主题班会活动,熟悉伟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伟人的精神内涵,确立创建目标。第三阶段为实践活动阶段,我们把学习、创建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与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周恩来精神内化在学习过程中,内化在生活过程中,像周恩来那样做人做事,像周恩来那样学习与生活,像周恩来那样律己待人。第四阶段为评审表彰阶段,通过自主申报,层层评审,评选出首批“周恩来班”四个。今后将每年评选一次。“周恩来班”是我校班集体建设最高荣誉,成为“周恩来班”的一员是无上光荣的。我们相信,“周恩来班”的同学们一定会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加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一大批英才将会在他们当中产生。第五阶段为总结提升阶段。我们将认真提炼学习、创建活动的成果和经验,不断提升学习、创建的水平,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次活动。

  三是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努力使学习、创建活动课程化,做到有教材、有阵地、有课时、有目标、有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创建活动长期地、有效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而不是一阵风)。目前我们已编写成一部教材《走近伟人周恩来》,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建设了二个阵地:周恩来精神长廊和周恩来生平事迹展室。我们将结合活动的深入开展,征集、编写《创建“周恩来班”活动设计案例集》和《学习周恩来精神获奖征文集》。进一步营造学习、创建氛围,建设“周恩来广场”,各班级也要主动地、创造性地营造学习、创建氛围。做到学习、创建活动有课程支持、有教材依托、有范例引领、有环境保障。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的学习、创建活动与课改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坚信通过活动一定能促进我们的课程实施水平和育人质量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份外的事,而是必做的事。

  四是紧密结合学校文化建设。

  我们的校园有十亩荷塘,百年万寿宫,千里滁河水。从这里走出了三万六千多名优秀毕业生。荷花塘、荷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母校、永远的思念。学校的文化建设将以荷花为识别标志,以荷花的品质为学校文化塑形的核心和基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也是周恩来总理高尚品德和人格的写照。我们将在学校文化塑形中融入周恩来精神,让周恩来精神永驻校园,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民族精神与世界胸怀相辅相成的、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的精神气质,让学校因伟人的精神而风清气正,因伟人的人格而荷香四溢,因伟人的激励而走向崇高!

  各位老师、同学们:周恩来自中学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既是他立志报国、上下求索的豪迈情怀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终身学习、践行,做到知与行、学与用、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紧密结合的提炼概括。“寄语洛阳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让我们以伟人为坐标,与伟人同行,敬仰崇高,追求崇高。我们坚信:当明年我们再次在这里隆重命名表彰“周恩来班”的时候,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精神将更加振奋,我们的业绩将更加辉煌。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向给予我们“学习伟人精神,创建‘周恩来班’”活动以巨大鼓舞和支持的敬爱的革命前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欢迎你们作为江苏省合六高级中学的永远的贵宾再次光临指导!

  谢谢大家!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南京27中班主任会议讲话稿

  京南27中班主任会议讲话稿

  各位老师:

  在赵主任通报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谈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两类基本矛盾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我基于经验和判断提出来的个人观点,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

  一、认识和处理好德育教育工作教学业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关系

  教育和教学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功,或者说是两项基本的职业能力,两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可能我们在座的各位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位。

  坦率的讲,我们目前公办学校的管理考核体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量有比较刚性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对德育教育工作,我们虽然对此在观念的宣传上比较强调,比如过去提“德育为首”,现在提‘德育为先”,但多显得比较空泛,在具体工作质和量的考核上缺少刚性的标准。一个教师不上课不行,上课质量很差也不行;但是对于班主任工作却很难量化,似乎存在比较多的弹性。这就造成在具体工作中很多同志把教学工作当作硬任务,却缺乏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从这点上来看,我要对在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我也更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像重视自己教学工作一样重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并且要在这方面树立更高的标准,投入更大的精力。因为用我们的心血去塑造一个学生的道德人品和价值观比提高他的文化成绩显得更重要,也更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和精力,只有善于传道才能更好的去授业。

  实际上,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一个道德品质很好的学生,其学习态度一定会很认真,而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差;反之,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即使开始学习成绩还好,最终往往也是自暴自弃的居多。同样,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个班主任工作做的很好的教师,其教学成绩一般不会太差,反之,班主任工作做不好的教师,一般教学组织能力不会很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前者说明品德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绩。后者说明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其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格影响力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再次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像重视教学工作一样,重视不断提高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目前就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更要如此。

  二、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工作习惯、风格、目标与学校整体要求标准之间的矛盾关系

  今天我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揭示这样一种矛盾,是基于我个人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多年的一种经验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受过专业教育,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认识水准,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和个人性格,这些都会在你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我们整个班主任队伍在工作风格上的多样性。但同时也会出现另外的问题--我们个性化的工作风格该怎样去和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相一致,班级工作该怎样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总目标,而这点我认为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各个班级在工作上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那么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很难得到落实。比如说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安全和学习态度培养考虑,要求全体同学不得携带随身听,如果有某个班主任根据自己个人的判断认为这无大碍,不去执行学校的要求,或是执行不力,其结果就是造成木桶效应(水桶里的水平线和最短的一根木条持平),降低了全体班级的工作水平,进而影响到全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当然,这是我打了一个比方,实际工作中同志们对这个工作还是很支持的,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学校工作中令行禁止是非常必要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因为同志们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工作思考和工作方式,也使得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了取之不竭的的思想源泉,作为学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会充分重视和利用这种资源,不断汲取同志们的好的思维、创意、经验,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德育工作的思想框架要融汇我们整个班主任队伍的集体智慧,同时也依赖全体班主任以坚决执行的态度来鼎力支持,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呈现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坚持每学期召开班主任研讨会,我本人也经常到办公室和同志们交流的原因。

  今天就谈这些,下次想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艺术性问题,谢谢。

篇3:道德讲堂讲话稿:社交礼仪

  道德讲堂讲话稿:社交礼仪

  大家好!

  一、礼仪教育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等。“礼”是一种道德规范:礼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礼者,敬人也。”“仪”,仪就是表达。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敬意、友好、气度。

  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的尊重、祝颂、问候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二、礼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礼”,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有“礼仪之邦”、“华夏中国”之美称。“礼仪之邦”是说,中国古人有讲究礼节的风尚。明代朱衮在《微欢子》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说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清代中期的宰相张英接到家乡的来信说邻居叶侍郎侵占张家三尺地而立墙,要求张英利用职权夺回这三尺地面。张英回信说,“千里寄书只为强,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接到书信后,退让三尺而立墙,使叶侍郎深感惭愧,也让三尺,于是修成了流传千古的“六尺”。 “华夏中国”的“华“指服装之美,故称华;夏是说古人如何注重服饰仪表,讲究礼节,礼仪等内容。孔子“温良恭俭让”则是文明礼仪的典范,而《周礼》则是有人类礼仪制度以来最早的著作。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人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

  (一)礼仪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从而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人类生活进行干预,于是对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同时,人们对自身的梦幻和祖先的更替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鬼神、祭祖先,形式是用礼器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鬼神和祖先的敬仰和崇拜,从而期望得到鬼神和祖先的保佑。于是,产生了礼仪。

  (二)礼仪的演变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礼仪,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它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贵贱、尊卑的准则。周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提出了一整套礼制,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仪的内涵也由原来的祭祀天地和祖先,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在奴隶社会,尊君成为礼的核心,奴隶主用礼来树立自己的尊严和绝对权威,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此期间,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系统的阐述了礼仪起源、本质和功能。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三礼”成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

  封建社会 礼仪成为封建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有些礼仪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奴隶社会尊君的观念,在此发展成为“君权神授”的理论体系。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将儒家的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完整的封建礼仪道德形成了。“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封建社会的礼仪适应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的需要,是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调整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为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伦理道德标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 1840年之后,中国逐渐的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侵略者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资本主义道德和礼仪带进了中国,西方文明和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上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礼仪大杂烩。资本主义的礼仪规范一方面冲击着中国博大精深的封建礼制,只能部分地为中国国民所接受,另一方面又为中国传统礼仪注入新的生机,简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文缛节,如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

  现代礼仪 辛亥革命在推翻了封建帝制的同时,也结束了封建礼制,新文化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1949-1966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从“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制度纷纷出台,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普及礼仪教育的各种报刊、书籍层出不穷,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

  三、礼仪的特征和作用

  (一)礼仪的特征

  1、承传性

  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在继承中发展。

  2、国际性

  礼仪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不论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在国际交往活动中都在运用礼仪。

  3、规范性

  礼仪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性是指,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表现的合乎礼仪,都必须对礼仪无条件的加以遵守。

  4、差异性

  由于国家、民族或社会制度的不同,礼仪又具有差异性。例如,见面时,东方人就不适合西方人的拥抱接吻,一般用握手表示。

  (二)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它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做什么事情,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礼仪。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讲“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加强礼仪教育,对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扩大社会交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素质

  每个人良好的习惯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貌、礼节、仪容、仪表是人们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礼仪教育及相关的实践训练,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行举止,可以使不良行为转变为良好的行为,可以培养出比普通人更高的道德修养,从而使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它对于你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给同学们讲个实例: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 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良好的礼仪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

  2、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

  马克思说过“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社交活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多为调节紧张的生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广交良友、增长见识、获取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人和事,都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与人打交道。礼仪在当今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你离家上学时,要与家人招呼道别;当你走进学校或工作的单位时,要与同学、同事寒暄,并致问候;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要表示祝福;逢年过节时,要给亲朋好友寄一张带着深厚情谊与真挚祝福的贺卡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礼仪。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学会礼仪的基本技能,这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有着重要意义。

  3、优化组织形象,实现组织目标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是需要进行个体间交往,还必须进行群体间的交往,如组织、团体间的交往等。通过交往,促使单位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在组织之间交往过程中,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而且还代表着组织形象,所以,个人形象不佳,将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下面举个例子:

  某次,在中美的两家公司的合作会谈仪式上,合同已经达成签字,双方负责人正准备握手合影,美方代表突然拒绝合作,理由是中方代表的眼镜上污秽不堪,连自己卫生仪表都处理不好的人怎么能处理好美方几千万的工程呢?一次合作,一次机遇就这样功败垂成了。

  在会谈时,人们往往会更注重选择合适的会谈场所、时间,注重会谈的位次、服饰以及会谈时所运用的语言,而忽视了那些有着重要意义的细节,比如“一副清洁的眼镜”,所以在礼仪规范上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礼仪是搞好公关活动的“通行证”,是组织成员内在素质的外在展现,是组织的一笔无形的财富。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礼仪修养。

  4、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形象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译文】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节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起着基础作用,只有基础打得扎实,大厦才能巩固。

  虽然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但是现代中国人文明礼仪的程度不高,中国人的形象在众多外国人心里实在另人质疑。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礼仪教育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礼仪教育使人们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地纠正不良的礼仪行为,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国人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 、礼仪的种类和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一)礼仪的种类

  政务礼仪又称公务礼仪,他是公务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服务礼仪 是服务人员在服务岗位上面对服务对象时,表现尊重对方、尊重自己的一种规范化的表达形式。它的要点有五个关键词:讲尊重、讲沟通、讲规范、强调心态、实现互动。

  现代社交礼仪 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二)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1、学校礼仪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礼仪: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男士西装:正式交际场合,应着冷色调(颜色较深)上下身同色的套装;在半正式交际场合,可穿色调浅一些的西装;在非正式场合,若穿西装,冷暖色调均可。穿西装时,衬衫袖应比西装袖长出2厘米左右;衬衫领应高出西装领1厘米左右;衬衫下摆须扎进裤内;若不系领带,衬衫的领口应敞开;在正式交际场合,衬衫的颜色最好是白色的。参加正式的交际活动,穿西装就应系领带。

  女士西装 :女士除正式、庄重的场合,不一定穿成套的西装,着西装时,宜扣好全部纽扣。

  (3)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2、仪容、姿态礼仪

  坚持勤冼脸、勤冼头、勤冼手、勤剪指甲,坚持刷牙、漱口,保持整洁卫生。清理鼻垢时,应回避他人,用纸巾或手帕悄然进行。女士化妆要适度,妆面要与所出席的场合以及自身身份等相一致。

  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微微张开,但不能超过肩宽。女子站立时,脚应成“V”型,膝和脚后跟应靠紧;身体重心应尽量抬高。

  3、相识礼仪

  介绍礼仪在为他人做介绍时,为表示对女士、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客人的尊重,同时体现介绍者的风度,宜采用以下的顺序进行: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晚到者介绍给先到者。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按后一个顺序进行介绍。

  握手礼仪 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年长者先伸手。 长辈与晚辈握手,长辈首先伸手。 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女士先伸手。先到者与后来者握手,先到者先伸手。上级与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职位、身份高者先伸手。

  4、交谈礼仪

  交谈语言 交谈中语言要文雅礼貌,语气平和友善。相见道好不可少(人们彼此相见时,应问候一声“您好!”,“早上好!”);有事相托“请”字先(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忙时,在言语中冠以“请”字,如:“朋友,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偏劳莫忘表感谢(获得帮助、得到支持、赢得理解之后,向对方说一声“谢谢!”);失礼致歉要真诚(在朋友、邻里、同事的面前失礼后,若能及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抱歉”,就会轻易化解对方的不满情绪)。

  交谈中的辅助方式 在谈话过程中,礼貌地注视对方是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目光随着谈话内容的发展而变化,是这种礼仪的延伸。

  鼓掌 鼓掌是用以表示祝贺、欢迎、喝彩的一种手姿。基本的做法是:伸开双手,掌心相对垂直于地面,有节奏地相互拍击;或者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用右手有节奏地拍击左手。

  5、通讯礼仪

  使用移动电话 在一些特殊场合是不宜打移动电话的,比如驾驶中、乘飞机时,在加油站或医院等地方。总的说来,在一切标有文字或图示禁用移动电话的地方都应自觉禁用移动电话,在要求“保持肃静”的公共场所如会场、电影院等地,关机或设为静音为佳。

  接听公务电话 电话接通后,首先应说:“您好!”或在“您好”之后自报家门。一般情况下,自报家门有三种方式:一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二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和本人的全名;三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本人的职务和全名。接电话时,如果对方所找的人不是自己,可以友好地问:“对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 如对方有事托请转告,就应将对方要求转达的内容认真做好笔录。

  五、 如何加强礼仪修养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他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公认的最有礼仪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曾认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礼仪风度所倾倒。确实,礼仪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标志。这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查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因此,我们可以说,要加强礼仪修养,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修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简单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的养成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需要我们广泛吸取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而且也需要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礼仪文化成果。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例如: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称呼礼仪、握手礼仪、通信礼仪、电话礼仪、赴宴礼仪、介绍的礼仪

  等等。要自觉地运用和实践这些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下面是中日儿童餐桌教育之比较,来说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日本的孩子,在餐桌上让我们感动。日本的孩子有一个习惯,吃饭前,哇啦哇啦说几句话,话的意思就是说,感谢赐给我美好的食物,我要吃饭啦。日本儿童的集体活动前一定要说话的。

  中国孩子吃饭前啥也不说,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日本孩子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饭,而且吃饭前人人要劳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要拿个筷子,拿个碗什么的。集体就餐时,吃完饭,日本孩子会站起来,要向厨师鞠躬:辛苦啦!

  我们中国的孩子这些习惯就没有,中国的孩子饿了,到食堂里吃饭,拿着勺子敲盆,“嘣嘣嘣”:“还不开饭饿死了!”,很少听说中国孩子给厨师鞠躬的。

  通过这个比较,说明进行养成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3、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持之以恒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并经过长期修养得来的。不要用到了才学习,用不到就不学;不要“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

  南开大学校长在礼仪修养方面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zhen)言: “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思想道德和礼仪的修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最终影响事业的成功。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你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专业技能;不但要学会生活,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通过你们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既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又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为你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创造条件!

篇4:道德讲堂讲话稿:爱心责任智慧

  道德讲堂讲话稿:爱心责任 智慧

  大家好!

  从小,我就向往能做一名小学老师。孩子们在一起玩 “老师学生”的游戏时,我总是选择当老师。长大以后,我终于如愿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后,我更加理解了教师工作的内涵,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甚至繁琐的。但教师的事业是伟大的。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咏,月月在课堂上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看着那些往日比自己成绩差许多的同学,几年不见已是西装革履、洋房小车。再瞧瞧身边那些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带走的除了满箱的教案,剩下的却只有两袖清风。我看到了我身边的老师们,都在默默地,辛勤的工作着,燃尽了自身 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我更多地理解了 教师的事业 就是默默的奉献 和无私的牺牲,教师的工作 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爱。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而是最富有爱与责任的人。因为她的爱将会使她的孩子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灵魂深处留一份最无邪的感动!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师范学校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用心--用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总结得失,修正教学思路,写好授课后记,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帮助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获得经验、探索新路、尝试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篇5:道德讲堂讲话稿:学习我我身边的师德榜样

  道德讲堂讲话稿:学习我我身边的师德榜样

  大家好!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师德楷模,这些老师成为我人生的良师益友。

  先说说我们学校的领导,作为一校之长,带领所有教师一起,营造出融洽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特具亲和力。记得我刚来学校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陌生,心里老是担心、害怕。细心的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经常到我身边嘘寒问暖,指导我的工作,并不断安慰我,使我感到十分温暖,也使我能很快适应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他力争拥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先进的教育管理见识,可以说他是一个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校长。他平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求我们教学要有新思路,学习要有新方法,质量要有新提高;课堂上要求“多激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多让学生合作探究”;开展活动要体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成功、让每位学生都快乐!

  再说说我们的教导主任,他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探讨学法指导和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使教师们得到尽快提高。为了帮助老师们上好公开课,一遍一遍的听课、指导,不厌其烦。既给他们是业务上的指导,也给老师思想上的鼓励。他重视教职工的自身学习与提高,精心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师业务培训活动。

  此外,可以说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就拿语文教研组长田永珍老师来说,她总是替每个组员着想,难活、累活抢在前面,她常常帮我解决很多困难。

  从他们身上我深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自己要不断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使他们健康成长。并能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