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z老师“168”爱生事迹简介

  20**年6月毕业至今,袁圆老师任教于溧阳市华光高级中学,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袁圆老师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支部、学校组织的各类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不断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她会挤出时间参加各类进修,研读一些理论著作,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袁圆老师勤奋踏实,谦虚好学。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虽然事情多、经验少、任务重,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而是始终以自己的岗位为荣,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同事们都觉得她是一个始终充满活力的人,都戏称她为“铁人”。在教育教学上,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倾听学生的心声,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爱学”的转变。在教学上,她曾经荣获溧阳市评优课一等奖,常州市评优课二等奖、溧阳市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工作至今,她还多次荣获教育局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

  三、爱心育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虽说至今z老师只做过三年班主任,但她一直牢记“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句话,她深知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不同,这更是一项需要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工作,所以她不敢懈怠。

  (一)注重科学的方法,实干加巧干 。

  她做班主任特别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她觉得: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加强集体荣誉感教育,使集体充满积极向上的风气,从而使班级管理走入良性循环。她还特别注重集体活动,她觉得集体活动既能展示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又是一个增加师生之间感情的好机会。校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合唱比赛、拔河比赛等,她都亲自给学生指导或带着他们一起排练,所以她所带的班级在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中,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唱响红歌”比赛第一名、拔河比赛一等奖、综艺节目大赛两个一等奖、黑板报比赛一等奖等等。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良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今年她所带的高二(11)班还被评为溧阳市优良班集体。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对学生感情深,才能工作细,方法才能有效。她会经常利用中午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与学生平等交谈,师生间无拘无束的相处,使她成为学生心中“最值得信任的大姐姐”。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这艺术中的艺术。袁圆老师深知: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做一个好班主任,“没有永恒的资本,只有永远的追求”。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爱生行动一帮一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爱生行动一帮一

  --爱生行动在z老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

  刘宁老师说,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选择了奉献。每天真心用爱与孩子们相对,她不仅教书,更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提供了很多快乐和回忆。因为她一直相信爱是创造的源泉,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

  她曾用细心耐心和信心,鼓励了本来十分畏惧数学的学生,她有时说话语气夸张,激情四射,她有时平静如水,细心倾听。批评的语言是不用心就可以说的,赞扬的话语则是要用心抒发的。爱学生,需要宽容、理解,更需要真心的赞扬和认可。她爱她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因为感受到被爱而爱上数学,希望他们能够因为有爱的陪伴,虽忙碌枯燥却终不觉疲倦,希望他们能够因为赞扬而重拾信心,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刘宁老师不放弃班级的每个学生,对待学困生,她一遍遍的鼓励,一次次的为他们加油。曾有学生家长反馈,孩子回家经常讲刘老师又耐心的给他讲题目,又表扬他了,学生很信任她。学困生需要老师们给予更多的爱,爱可以给他们温暖,爱可以给他们信念,唯有爱才可以伴他们真正走出阴霾,坚信自己的未来一样精彩。

  她曾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留守儿童,为其辅导。世间每个角落的孩子都期望能伴随快乐,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刘宁老师爱学生,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用爱唤醒学生的自信,用真心点点滴滴的付出,学生亦会用心接受。

  她曾在大年三十,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收到学生拜年的讯息,接到学生感人的电话,誓要在新的学期有进步,给她惊喜。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刘宁老师并不是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她在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有这样一抹光亮曾陪他们走过一程。

篇3:教师爱生事迹材料:写给老师

  教师爱生事迹材料:写给老师

  --高一8班全体同学

  “漫漫求学路,有多少温暖的手,带我们走过迷蒙的岁月?有多少希望的灯,领我们追逐年轻的梦想?

  在我们与刘东新老师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尽管我们对他的认识还不全面,但已充分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从他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为班主任:

  刘老师让我们明白:不仅仅我们在辛勤努力的学习,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也都在辛劳的工作。我们努力为自己,他们辛劳也却是在为我们。所以求学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在学习碰到困难时,我就会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强大的后援团!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每想到这个,都让我心生温暖,即使疲惫不堪之时,内心顿生强大动力!

  刘东新老师让我们懂得:没有人是天生的弱者,在这个集体里,你是唯一的!你不比任何人差!你可以做的很出色!短短几句话,却铿锵有力,常常让我在面对数学难题即将放弃时,一次次的鞭策我;让我在周末心生惰性时,督促我要奋力争先,因为我不是弱者!

  他告诉我们:奋斗更注重一个过程,当我们有一个精彩的过程,就会有个美丽的结果!他用更美妙的语言诠释了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让偶尔心存侥幸的我不断告诫自己:没有汗水的付出,是不会有美丽的回报的!

  每一次的跑操,我们都可以看到刘老师陪在我们身边,微笑着让我们坚持;拔河比赛时,他会用物理知识加信念的力量为我们鼓劲,让我们一次次战胜对手;清明去西山扫墓,他用自己的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坚持,让我们每个同学真正的感受了什么叫“坚持”!

  作为物理老师:

  刘老师告诉我们从宇宙天体到世间万物变化之理,并让我们感受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作业布置清晰而简单,让我们感觉恰到好处;批改作业准确而及时,讲效率而更用行动诠释效率。尽管他平时不苟言笑,但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个比喻,常常让复杂问题简单化,让我们在捧腹中轻松的理解了知识。

  勿须感天动地的事迹让天地为之动容。真正的老师,是于细微处,在点滴中,一个手势,一句关切,一个微笑......就是让我们知道,是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师。

篇4:光华中学教师爱生事迹材料(7)

  华光中学教师爱生事迹材料(7)

  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写好师德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 歌声激荡着陈慧萍老师青春岁月,那时的陈老师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走上三尺讲台,圆她的教师梦。

  工作后,陈慧萍老师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象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她: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陈慧萍老师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当老师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老师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她的心田。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鲁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老师的爱不会付之东流,老师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老师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老师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陈惠萍老师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她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她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她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她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她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欲横飞的年代,她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

篇5:光华中学教师爱生事迹材料(6)

  华光中学教师爱生事迹材料(6)

  “我的家在平桥山里,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念书的时候家里很苦,记得我99年进大学的时候,父母为了我一个月开销是三百还是四百闹得不可开交。那时母亲身体不好,整个家的负担都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他种田、打零工(那时一天只有25块钱),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养活着这个家培养着他的血脉。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55岁的父亲已经半头白发,我告诉他我可以帮到他了。”

  这是江金宝老师的一段自述。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他肩上的重担,也恰恰是这份重担让他对生命有了一番更透彻的解读,让他给予他的教育事业和他的学生更多的爱。

  如今,他有了妻子、孩子和房子,但根植于他身上的农民的血脉并没有淡化,他的骨子里还保留着一个农家孩子的质朴。他告诉自己,虽然他的能力一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成为名师,但他可以一辈子保有对学生的“爱”,对家长的“真”。“真爱无痕”-- 他父亲给予他的那种大爱,他也将给予他钟爱的这份事业和他可爱的学生。

  工作这么多年,父亲仍然在支持着他。当他将自己每月的班主任费拿出一部分作为一个贫困学生的副班主任费时,父亲说他没有忘本;当08年大雪,他自豪的和他说他参与团委组织的扫雪时,父亲说党员就该带头;当汶川地震他通过各种途径捐了831.2元时,父亲说事业单位本来就是国家养着的应该出力。

  下面是江老师做的一些小事,而这些事情都与其父亲的引导和肯定有关:

  “168”爱生行动,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为切实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谈话途径,对教师师德、教育素养的提高有莫大的功效,是一个真正办实事的平台。这两年江金保老师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该行动中,在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限于篇幅,选谈江老师做的一件小事)

  葛某,上兴镇人,20**年正取华光,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前夕,江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葛某的母亲得了肠癌,马上就要住院开刀,家里怕孩子担心,让他隐瞒并希望接下来的两个周末不要让孩子回家。那段时间,江老师感觉特别的压抑:这样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父亲务农,母亲帮邮局送报纸,还有一个姐姐当时正念大一)怎样承担这个不幸,他的学生葛某又怎样才能够跨过这个残酷的青春?他平生第一次对着自己的学生--一个即将面对不幸的学生撒了谎:家远,要考试了,我不放心,这两个周末和我在一起。考试结束,他带着学生来到人民医院,面对这个家庭的困苦和自己学生的眼泪,他暗下决心:这个家庭已经不能够再承受任何的打击了,我应该做点什么,一切会好起来的。“168”爱生行动江老师毫不犹豫的选择与葛某面对面:在生活上他想一切办法为这个家庭寻求资助;在学习上他努力促进葛某的进步。因为他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有的事你不去做良心上会受一辈子的自我谴责,当你将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去经营的时候,背负的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教师的简单责任,虽然有痛苦,但何尝不也是一种快乐。

  如今,葛某考取了淮阴师范学院,江老师将继续关注着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