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天场小学百名教师访千户家庭活动方案

天场小学百名教师访千户家庭活动方案

天场小学百名教师访千户家庭活动方案

  场天小学“百名教师访千户家庭”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宣传教育政策,彰显教育成果,构建和谐校园”这一教育主题,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共同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办满意教育。

  二、主要内容

  1.汇报学生(幼儿)近期在校的进步;

  2.学校近期取得成绩和规划;

  3.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特别是好的表现;

  4.和家长交流教育体会,提出家庭教育建议;

  5.征求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宣传工作。

  三、活动措施

  1.各校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访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并具体负责本组活动安排,任课教师参加的家访队伍。

  2.家访前摸排工作:家庭住址、电话、家长姓名、学生思想动态,因人而异制定家访计划

  3.家访时间:

  20**年1月19日~1月29日

  4.家访结束,学校、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形成书面材料,以班级为单位交10份记录至办公室。

  5.到户交流为主,个别无法到户交流的可用电话等其他形式访谈。

  四、活动纪律

  1.各小组要丰富家访内容,创新家访形式,确保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力戒形式主义,走访率100%。

  2.强化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3.坚持实事求是,真诚沟通交流,严禁告状式家访。

  4.严禁借家访名义到学生家吃、喝、拿、要。

编辑:wwW.234fw.Com

篇2:三仓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方案

  仓三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方案

  一、活动目标

  优质课教学能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较好的体现新课程纲要的核心精神,紧紧围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组织教学;能较充分的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二、参赛对象

  各学科教师(不受年龄限制,省、市教坛新秀、县飞龙奖教学一等奖获得者除外)

  三、评选程序

  1.组内初评

  以教研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初评,推选出一至二名优胜者参加校级的复评,名单于本月20日之前上报教导处。

  2.校级复赛

  ◇时间:6月下旬组织复评。

  ◇内容:上课内容自选。

  ◇赛程:分说课(稿子打印成文)、上课二部分,先说课后上课。

  四、评奖设奖

  分学科按参赛选手的人数比例设立一、二等奖若干名,对获奖选手予以表彰及适当的物质鼓励。

  五、评委组成

  评委人员主要由校务成员、骨干教师组成,适当聘请校外人员。同时,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说课、上课实行全程摄像。

篇3:三仓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方案

  仓三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特制订我校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20**”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20**,坚持素质教育目标,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养成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活动时间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二日

  四、活动主题

  强化避险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z

  成员:zz 各班班主任

  六、活动内容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师生安全,事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市局东教办[20**]45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学校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序号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负责人备注

  1国旗下讲话(主题为安全教育)3月28日上午升旗时间z

  2出刊一期安全教育主题的黑板报(或安全宣传橱窗)3月30日前完成z

  3安全知识竞赛3月31日下午z

  4播放安全教育片3月29日下午z

  5举行安全为主题的班会4月1日z

  6安全知识讲座3月29日下午z

  7安全隐患大排查3月30日下午z

  8应急疏散演练4月2日上午第三节课z

  9举行安全为主题的征文竞赛4月2日前z

  10撰写活动总结4月4日前z

  负责人要将相关活动资料(含图片)与4月2日下午3:00前交zz同志处。

  七、活动及后期工作要求

  1.全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肩负的责任,充分认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3.各班要加大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参与面,使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能够生动活泼地持续开展。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将继续以“安全教育周”活动为载体,深入细致、有条不紊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和巩固相关安全制度,不断加强学校学生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教育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篇4:《低年级数学教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低年级数学教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研究背景

  估算教学是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纳入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一、二学段中分别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经得到重视。虽然老师们也在估算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如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估算结果?估算是否要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人提出与新课程完全相反的观点“估算似乎不大有必要成为课本中的一个内容”。由此可见,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教师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造成“估算教学难”主要因为下四方面的矛盾:

  1、教材提供的资源与产生估算需要之间的矛盾

  要求学生用估算,就需要有必要估算的情景和适宜估算的题目。教材中的情景有关估算的含量少、份量轻、并且脱离实际,有些确实没有必要估算:因为学生的口算能力早已达到能立即精算的水平。设置这样的估算内容,似乎有点牵强。学生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2、估算的本质特征与教师认识之间的矛盾

  研究表明,教师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估算策略缺乏全面了解,对估算结果的评价缺乏评判标准。这些都是对估算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引发的:

  开放性。估算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得出的结论多种多样。

  推理性。估算问题不仅要计算,还要用计算的结果做推理和判断。概率的判断则要求更高。这比单纯的计算题要复杂一层。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对这类问题自然会觉得困难。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训练,缺乏思维的提升。

  策略性。估算问题与数的加减不同,没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需要自己选

  取估算策略。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教学。

  3、精算形成的习惯与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养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且结果多样。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

  4、估算对学习者的要求与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

  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笔算、口算以及运算定律的掌握和运用基础上的。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有相对广博的知识与常识。估算时要涉及到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推断等思维活动,远比直接口算和笔算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复杂。因此,对于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就显得较大。

  基于以上四个矛盾,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解决估算教学难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1.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随着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但是与此同时,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估算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一个统计,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的机会和粗略估计的机会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多得多。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时,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解释。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与估算相关的内容也很多,如估计商的近似值、试商、用估算进行验算,等等。所以估算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2、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估算因其属于非严格运算,其数学教育价值长期未被重视(或认为没有多少教育价值),在原来的教材中在教学估算的过程中,基本思路是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如:26+12+35≈30+10+40=80;289×4≈300×4=1200或者290×4=1160。

  教师在这样一种教材的支持下,其教学必然引导学生记忆、模仿用“四舍五入”法,遵循“记忆事实--运用算法--算出答案”的模式。“学会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技能”是估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如果将目标定位于仅仅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及学生主动建构和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是相桲的。因此,注重估算的方法灵活和策略多样,应是新课程理念下估算教学的新追求。

  3、通过估算,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根据其年龄特点带有灵活性,然而又有局限性。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估算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估算(computationalestimation)是估计(estimation)的一种,最常见的估计包括:估算、估数和估测,本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估算,估算也是国际上研究最多的一种估计。一般认为,估算就是对运算结果的估计,即是得到一个计算题的粗略答案的一种过程,是一种猜出合理的近似值的技能。Reys&Bestgen(1981)认为估算是心算、数概念及各种计算技巧的综合运用,即是以心算的过程快速的算出答案,而且此结果与正确的计算结果有合理性的接近。我国学者司继伟(20**)对估算的界定为:估算就是个体未经过精确计算而只借助原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粗略答案的一种估计形式,是心算、数概念和算术计算技巧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Reys等人(1984)认为估算是一种能力,它具有四个特征:①不借用纸笔,以内在的方式出现;②是快速的心算;③估算所呈现的答案不是精确的,而是一个概数,但其结果往往是重大决定的依据;④估算能对问题的答案做一个较粗略的演算过程。概括地说,估算就是通过心算而得到问题合理的近似答案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快速的心算为主要计算方式;②以合理的猜测代替精确的计算结果;③心算、数概念及各种计算技巧的综合运用。

  2、估算内容理论:Sowder&Wheeler(1989)提出了估算的内容理论。他们认为估算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大部分。知识部分包括核心知识(近似数的作用,多种过程和结果,恰当性)和外围知识(数字的位值,基本事实,运算属性及其恰当使用,修改数字会影响计算结果)两类。技能部分包括核心技能(重新表述,补偿,转译,确定估计值大小的正确顺序,确定可接受估计值的范围)和外围技能(运用十的指数,利用大小比较数字、心算)两类。情感部分包括对数学能力的信心,对估计能力的信心,容忍错误、估计是有用的。

  3、估算发展理论:Case&Sowder(1990)根据Case(1985)的一般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加法估算的发展理论。Case认为,学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跨越维度(dimensionstage)和向量(vectorstage)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三个亚阶段。处在维度阶段的儿童(约5-10岁)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关注一个成分。而处于向量阶段的儿童(约11-18岁)就能同时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本质不同的成分。根据这一理论,Case&Sowder认为学龄期儿童的加法估算能力应遵循以下发展路线:(1)在维度阶段的第一个子阶段(约6岁),儿童能心算一位数加法或做个位数的接近判断;(2)在维度阶段的第二个子阶段(约8岁),儿童能心算两位数加法或进行两位数的接近判断;(3)在维度阶段的第三个子阶段(约10岁),儿童能心算有必要重组或修正的两位数加法,并能进行更复杂的两位数接近判断;(4)在向量阶段的开始时期(约11-12岁),儿童能进行真正多位数加法估算;(5)在向量阶段的第二个子阶段(约13-15岁),儿童能运算两个凑整数量,并能进行某种补偿;(6)在向量阶段的最后阶段(16-19岁),儿童就可以对任何数字进行凑整和补偿了。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引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我们对估算能力的认识,尤其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问题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通过对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认识、估算能力的机制、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密切关系等理论的探索,以及丰富和发展小学生估算能力的相关理论。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忽视了估算的能力,而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偏窄的理解为精算能力,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取得它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应有的地位。于是在这种数学教育观念下,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就走向“为计算而计算的极端”。因此,现在有必要重新全面、科学的理解小学计算能力,重视培养和加强小学估算能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学生已有的估算基础,就如何培养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低年级段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低年级段学生的数学教学,有实践的客观条件,并对此课题关注已久,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资料,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小教工作和科研工作有较高的热忱、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了解学生,有利于计划的实施。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理解估算,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调查低年级段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力、策略。

  2、通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使学生能主动对信息做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通过研究寻求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总结提高估算能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6、针对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7、探索出适合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

  8、相关数据的收集。(实验数据、调查报告等。)

  六、研究内容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研究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1、在口算训练中

  2、在计算教学中

  3、在概念教学中

  4、在综合应用教学中

  (三)估算策略的培养研究

  1、预测策略

  2、调整策略

  3、优化策略

  具体工作:

  1、调查低年级段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力、策略。

  2、调查研究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情况。

  3、调查研究教师数学素质对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影响。

  4、调查研究学习成绩优劣对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影响。

  5、对调查研究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6、针对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7、探索出适合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

  8、相关数据的收集。(实验数据、调查报告等。)

  七、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主要调查本班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4、经验研究法:从本学段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八、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行动研究为抓手,逐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严谨过程、注重实效,力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提高小学低年级段学生估算能力的实施体系,并最终指导、服务于教学,提升质量效益。

  (二)课题研究时间:20**年3月--20**年3月。

  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3月)

  1.查阅相关的杂志或专着、上网学习,积累相关的估算能力要求及其影响因素。

  2.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估算的能力。

  第二阶段:开始实施和不断进行调整阶段(20**年4月~20**年12月)

  1.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估算能力进行现状分析。

  2.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估算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其价值。

  3.分析影响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估算的因素,实施一系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调空策略。

  4.根据课堂实效性,制定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估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调控策略。

  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3月)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九、预期成果

  低年级段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讨过程,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学生的估算意识有明显的增强,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从而拥有了良好的数感。能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结果迅速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既可以考查计算是否正确,又可以用于检验或作出决定,认识到估算是计算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尽早适应生活实际的需要。

篇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有“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是学习所必须的条件。是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式,是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

  2.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通过研究,在各学科教学中构建新型自主学习教学样式及其策略。

  2.通过研究,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

  (1)具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一定的能力。即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树立学好知识的责任感,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到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2)能在自我激励下不断学习。这种自我激励表现为:在学习上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价值,并奋发自强,不甘落后。

  (3)创造性地学习。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财政部,探索新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4)培养责任感。就自主性的个性层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社会层面,我们主要发展学生对社会价值的体认和形成一定的责任感。

  3.通过,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融科学性。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被试的研究方法与组织形式。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考虑支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有关键的操作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考虑支建构主义理论(课题理论依据之一)本身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同时,实施三大策略:学习理论,寻找研究的支撑点;解读案例,通过解读,进一步提升理念;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提练本质,对经验进行系统化。

  2.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

  “教学中开展自我学习”,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动力和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获得理智的挑战。这里,“自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而更多地看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等其它课程,新的课程标准都把经历、体验、尝试、探究作为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因此,我们也把这一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去经历,去探究。我们让自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根基,成为能力生成的桥梁,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成长的渠道。

  3.变量的控制与观测

  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因素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我们用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强调:不仅仅是根据成绩的数据)。其中问卷测评形式一般属于半投射式或半开放式,这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状况,以便及时总结以制订后继策略。

  六、组织机构:

  负责人:戴艳平、杨红英、

  主研人员:陈锡银、刘超、陈青、沈和、顾明刚、徐荣海、鲁莹莹

  刘冬、李建平、江晔、王轩、徐黎明

  七、研究计划进度

  1.20**.10-20**.2(起始阶段):文献研究,课题论证,开题。

  (1)20**.10-20**.12成立课题组,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2)20**.1-20**.2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2.20**.3-20**.9(全面实施阶段):实验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调整、修正方案及操作过程

  (1)20**.3对实验班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着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调查。

  (2)20**.4.推出自主学习研讨课,培训学习。

  (3)20**.5推出多节研讨课,组织教师对课列进行分析,不断改进策略和方法。

  (4)20**.6根据研究情况写出论文,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一份。

  (5)20**.7写出个案分析和论文各一篇,总结自主性学习的策论和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校本教材的有关资料,进行中期评估。

  3.20**.10-20**.1(总结阶段):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

  (1)20**.10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

  (2)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4)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4)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八、研究成果及展示方式

  1.我们觉得,小学语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师生双方的智慧均在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实验为课程的动态生成构筑了一个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站台,为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展示了一个舞台。经过三年课题实验,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的互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大多数具备了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交流讨论时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从而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2.研究成果展示方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撰写论文及实践成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检测